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夏季六个节气光照强度大、气温和水温持续升高,水环境昼夜变化剧烈,藻类丰度变化速度加快,寄生虫、细菌数量大幅增加,整个夏季不仅是养殖的水生动物高速生长期,也是细菌和寄生虫的高速繁育暴发期。当鱼病发生时,养殖的水生动物免疫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会出现脱黏、浮头、狂游、贴边、食欲减退等应激  相似文献   

2.
<正>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高温季节,也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繁殖高峰期,易引起鱼病暴发。如不及早做好夏季鱼病综合防治工作,往往给养鱼户带来惨重的损失。因此,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提高产量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养殖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鱼病的发生原因,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水质、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综合因素引起,根据现行渔药的功效和分类特点,单纯的某种渔药或生物产品是很难同时对上述因素起作用的,只有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根据鱼病发生的原因,在考虑养殖  相似文献   

4.
<正>一、大水面杀虫近几年来,大水面渔业开发迅猛发展,养殖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发展到施肥半精养,养殖密度也不断提高。大水面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湖泊水库水生动物的病害频繁发生,其中寄生虫疾病和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鱼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主要是因为节气的变化导致养殖水体光照、风向、温度发生了变化,而水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养殖水体中的藻类种类及丰度发生变化,寄生虫、菌类生长繁殖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养殖水产动物容易出现脱黏、浮头、狂游、贴边、食欲丧失等应激反应,进而发生免疫系统的功能性紊  相似文献   

6.
一、大水面杀虫 近几年来,大水面渔业开发迅猛发展,养殖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发展到施肥半精养。养殖密度也不断提高。大水面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湖泊水库水生动物的病害频繁发生,其中寄生虫疾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鱼病的发生原因:鱼病的发生原因,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水质、寄生虫、病原菌(细菌、病毒、真菌)等综合因素引起,根据现行渔药的功效和分类特点,单纯的使用某种渔药或生物产品是很难同时对上述因素起作用的,只有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根据鱼病发生的原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11月29日下午,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刘富勇赶赴湖北襄州区水利局,对襄州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从捷安公司购进的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成功进行了安装和调试,标志着襄州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进入试运行阶段。鱼病远程诊断系统包括生物显微镜、大标本拍摄平台、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以及相关程序软件,可实现养殖水环境信息采集和上报、鱼病现场及远程诊断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大水面渔业开发迅猛发展,养殖模式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发展到施肥半精养,养殖密度也不断提高。大水面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丁变化。导致湖泊水库水生动物的病害频繁发生,其中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暴发性出血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暴发性出血病多为寄生虫病的继发症,因此,防治好寄生虫是水库、湖泊防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鱼种消毒就是在鱼种放养前,根据鱼的体质强弱、水温等情况,用各种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通过采取浸洗鱼体、全池泼洒等措施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达到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种成活率.而且是成鱼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否则,将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鱼病,严重时可导致鱼种大批死亡。所以鱼种放养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 早春4月初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疗效好;另外,在早春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早春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产量。 早春鱼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生理活动加快,摄食量开始增加,与此同时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也频繁活动并开始大量繁殖,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并流行,因此春季要做好鱼病预防工作,而要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应抓住"三早、四定、五消"技术要点,具体措施如下:一、"三早"即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一般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为适宜,这时水温较低,鱼种活动较弱,鳞片紧密,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鱼种不易受伤。春季应在  相似文献   

13.
<正>水生动物发生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在鱼病门诊中,我们往往重视生物侵袭引起的病害,而忽视气候因素引起的缺氧死亡。今列举一个河蟹病例供探讨:2008年4月29日,白马湖农场一新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对于水产养殖,鱼病防治是保障养殖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引起鱼类患病的因素很多,有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有放养密度、投饲、操作损伤等人为因素,还有病原体侵害的生物因素和鱼体抗病能力的自身因素等。防治鱼病一定要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一旦发生鱼病如不能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和采取合理措施,将会导致病情蔓延而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高密度水产养殖,养殖鱼类疾病一年四季都在频繁发生,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和治疗各种鱼病,减少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损失,笔者将春、夏季节容易发生的几种鱼病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介绍给广大水产养殖户,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冬季鱼病受低温的影响,发生较少,但有的细菌和寄生虫在低温时大量繁殖,侵袭成鱼和鱼种引起大批死亡。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经验,现将冬季鱼病的发生治疗方法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寄生虫是对水产养殖危害较大的一类病害,其中大部分寄生虫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显微镜的帮助才能准确诊断。近年来随着渔农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重视和普通显微镜价格的大幅下降(价格已降至1500元左右),显微镜已成为基层鱼病防治人员的必备仪器,甚至一些鱼场和养殖户也购买了显微镜用于日常的鱼病诊断工作。为了帮助渔农和  相似文献   

18.
<正> 对成鱼养殖,夏季是关键季节。成鱼塘夏季管理技术只要抓住投饵施肥、调节水质、鱼病防治、严防重浮头和泛池几个中心环节,就能把鱼养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由于目前池塘实行高密度精养,池塘水体负载量增大,水质过肥,遇闷热天、雷雨天特别是天气突变,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时,极易造成池鱼浮头,严重时出现泛池,大批鱼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泛池后容易使池水变坏,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为确保夏季池塘养殖鱼类既快速生长,又能减少鱼病的发生,笔者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本人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