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任何一个在使用中可能会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语言。它包括指称模糊语言、概括性模糊语言和故意模糊语言等,模糊语言可能体现在单词或者词组层面上,也可能体现在句子和语篇上。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维的模糊性、表示概念词汇的有限性等使语言具有模糊性质.人类生活需要精确语言,但并不排斥模糊语言。相反,模糊语言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模糊语言会导致语言交流的障碍。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模糊语言在语言交流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给予适量的信息;作为替代;作为自我保护;表示礼貌;言语得体;达到某种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作为自然语言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它已是目前现代汉语学中一个广泛受重视的课题。本文试图从模糊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语用功能两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是一些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或精确性不够的语言,它主要是造成一种有目的的语境歧义,需要人多费琢磨,多加思量,方能深明其义。巧用“模糊语言”,可以显示交际语言的灵活性,应酬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具有模糊性,这种特点对我们进行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从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原则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模糊语言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用看模糊语言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模糊修辞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对语言模糊和英语中的模糊修辞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产生原因、语用功能以及模糊修辞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模糊语言,其结果不是使表达的意思模糊,相反它能大大丰富其表现力.本文首先对模糊语言的先行研究和功能作一个简要的介绍,继而以散文、诗歌和小说的实例(主要是《红楼梦》这部作品中使用的模糊语言)分析阐述模糊语言的美学功能,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汉语区别于英语的根本之处在于其模糊性,因其意合神会,华美流散及意境性的语言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模糊美感。由于汉英语在表现形式、语言应用及审美价值方面都存有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诸多美感要素在英译中磨蚀,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藉此引发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交际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模糊语言,学会正确地运用模糊语言,创造和谐的交际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