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我省农行业务经营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是不良贷款,细分我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二是不良贷款结构进一步恶化。2004年3月末,在我行不良贷款余额中,次级类贷款占11,7%.可疑类贷款占36.7%,损失类贷款达51.6%。三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部分不良贷款剥离后,新疆农行不良贷款质量继续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有效遏制。但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行县级支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认真对农行经营基层行——县级支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积极寻求信贷资产管理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 ,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经过剥离部分不良贷款之后 ,虽然有所提高 ,但总的看来 ,信贷资产质量尚未实现根本好转。如何实现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好转问题 ,仍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当前实现信贷资产质量根本好转的难点1、目前的不良贷款大都是“硬骨头” ,盘活难度大。近年来 ,为了改变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状况 ,各行都把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坚战”。可以说 ,有希望搞活的都已搞活。此外 ,在 2 0 0 0年剥离不良贷款的工作中 ,资产管理公司同意接收的 ,一般都是手续较完备并且有担保…  相似文献   

4.
关于泉州市信贷资产质量情况的调查报告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金融研究所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联合调查组泉州市1994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五行不良贷款达9.77亿元,占其贷款总额的11.95%。按行别划分不良贷款所占比率,工行15...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资料披露,2000年我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1.4万亿元,可是至年底不良贷款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面对不断下降的信贷资产质量,如果不尽快提出有效的化解方案,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将会影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竞争力。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宏观环境的制约,又受微观经济的影响;既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的因素,又有人民银行监管不力的责任。笔者拟结合近三年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检查的情况,提出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云港中支以强化风险监管为主轴,狠抓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工作,总体上看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季度辖内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净减少1113万元,不良贷款占比净下降2.32个百分点,但相当一些分支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没有明显好转,极少数分支机构不良贷款甚至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7.
农行贵港分行港南支行在2000年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后,一方面改善了信贷结构,减轻了学生的历史包袱,使该行的经营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却使该行信贷业务量进一步缩小。不良贷款剥离后,港南支行信贷经营出路在哪里,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贷结构逐步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调整,是当今商业银行的不懈追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迫切要求,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在此方面狠抓机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3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28.27亿元,比年初下降2.75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6.22%,较年初下降1.48个百分点,信贷资产结构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部分不良贷款剥离后,但其不良贷款仍呈上升趋势,在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诸多因素中,借新还旧贷款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使银行潜伏着新的信贷风险,剖析、规范借新还旧贷款行为,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对促进商业银行依法、稳健经营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增福 《浙江金融》2006,(11):19-20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宏观凋控的加强、监管当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好转。截至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比年初减少517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比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然而,若考虑工行政策性剥离的6350亿元不良贷款(损失类1760亿元和可疑类4590亿元).2005年不良贷款实际增加了约1174亿元,看来2005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为“明降暗升”。这种不良资产处置不仅使现实的资产暴露了风险.更重要的是形成和助长了道德风险。银行的资产剥离,  相似文献   

11.
农业银行信贷资产存量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农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上市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对农行某市支行2004年末存量信贷资产调查分析,其资产的现状是:存量资产总规模74140万元,不良贷款52914万元,占比高达71.4%。其中通过依法诉讼、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后完全没有还款来源保障的挂帐贷款不低于430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0%以上,占不良贷款的80%以上。该行不良贷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不良贷款的剥离 ,有效地改善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提高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为参与入世后的金融竞争 ,加快业务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农业银行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按照国民经济调整的产业政策要求 ,加速调整信贷区域产业结构和客户结构 ,尽快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新的竞争环境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农行不良贷款剥离后信贷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实施有区别的信贷结构调整策略信贷结构调整 ,不是局部性的和暂时性的调整 ,而是全面的战略性的调整 ,通过结构调整 ,既要解决目前信贷资产产业…  相似文献   

13.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是影响农发行财务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到2005年末,农发行不良贷款余额798.6亿元,占比为10.2%。在政策性挂账剥离后,此类不良贷款基本上属企业自身消化挂账贷款及不合理占用资金,生息难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企业无力偿还不良贷款应计利息,致使农发行产生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特别是表外欠息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农发行不良贷款占用信贷资金每午还需向中央银行支付再贷款利息。  相似文献   

14.
《南方金融》2001,(4):18-20
近几年来,为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按照建设银行总行的部署与要求,一方面积极推进、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在积极支持敛上经济建设的同时,严格信贷投放,严把新发放贷款的质量关,严格控制发放贷款的不良率;另一方面着力抓盘活和回收不良贷款,积极探索、推出不良资产盘活、催收的新路子,仅去年一年,共收回不良贷款本息26.4亿元,盘活保全不良贷款44.9亿元,重新落实贷款担保3.22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4.36个百分点,比总行下达任务指标多完成1.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总行确定的信贷资产质量攻坚年。工商信贷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以全面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新增贷款质量,控制和降低不良贷款,实现不良贷款比例由升到降的转折。  相似文献   

16.
目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益低下,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最近,笔者对川西某市农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如何提高基层农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信贷资产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是资金超负荷运行。截止1996年6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73329万元,而各项存款余额只有74886万元,存贷比例为98%。二是不良贷款比例高,截至1996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达38779万元,占各项贷款的47%。其中催收贷款达15399万元,且具有涉及面广、户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及压降不良贷款的做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如何控制不良贷款蔓延、提升信贷资产质量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现以某行为例,就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现状、成因及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与措施,略陈浅见。一、信贷资产管理现状1、逾期、催收等不良贷款占比高,信贷资产风险大。1995年9月末止,与某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企业有104户积欠贷款余额为10089万元,其中:正常未到期贷款627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62%,逾期贷款374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7%,催收贷款6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不良贷款占用率为38%。  相似文献   

19.
孙铭 《金融博览》2006,(10):16-16
按照银监会今年8月2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全面“双降”,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35.1亿元。然而,这样的成绩却是在不良贷款大规模剥离处置的基础上取得的。按照央行公布的贷款数据推算,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剥离了1152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实际新增了717亿元,但由于实施了不良贷款剥离,才使上半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得以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及压降不良贷款的做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就如何控制不良贷款蔓延、提升信贷资产质量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