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建春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1,21(5):600-604
利用马鞍山市1983、1996、2010年的土地详查、土地现状和土地规划数据,分析了马鞍山市1983—1996年以及1997-2010规划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及其土地变化的驱动因子。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出:马鞍山市1983年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口增加、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划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是土地管理、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的严格施行,将使今后我国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不同程度的向着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在衔接方面始终存在问题,本文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衔接进行讨论,以此达到更好的融合状态.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点介绍土地利用总规划,还阐述了与城镇规划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促进两者协调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城市土地内部挖潜和外部扩张发展模式为前提条件,从地价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关系入手,分析近年来地价变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样点区2002—2008年土地供应数据和地价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图表对应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论:地价的高低是约束土地使用量的主要机制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生态规划探析——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态规划是一门新的发展中学科。本文在探讨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涵、层次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城市土地生态分区的基本依据,并以杭州市为例,对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及设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编制方法应有别于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黄石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实践为基础,从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规划方案的编制与比选等方面对地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出数量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等问题,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在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优化布局的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上设计优化布局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并在Mapgis软件支撑下,选择典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洛阳市2011—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以及通过stata计算发展趋势,探索洛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间2012年增长速度略有下降。生态效益也呈现上升趋势,但相较于前者,该系统波动较大,其中环境效益递减且波动较大。从整体系统来看,洛阳市社会经济效益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与生态保护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设计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对浙江主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主要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落后于同类地区,其中土地投入水平差距较大是主要原因,土地产出效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土地利用结构两极分化趋势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嘉兴地处浙江东北部,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市区地势平坦、河湖密布,近年来受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空间结构有了很大改变,总结嘉兴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及特征,并在深入分析空间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郭荣朝 《经济师》2003,(2):245-246
湖北省襄樊市是国家于 2 0世纪90年代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小城镇建设试点的两个城市之一。文章分析了襄樊市城镇建设的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襄樊市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河北省保定市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保定市发展应该依托京津冀经济圈,充分利用京津的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接收京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转移下来的产业,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依据保定市的自然经济条件,保定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依据城镇所在的主体功能区域特征确定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保定市都市圈规划的必要性以及都市圈内部保定市区和卫星城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分西部太行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两个部分阐明保定市区与市域腹地的关系。最后指出保定市城镇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初步探索--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哲远  沈晓春 《经济地理》2005,25(4):551-556
公众参与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但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以中加合作试点单位浙江省嘉善县为例,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规划的切入点,采用“头脑风暴法”,分七个步骤讨论了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公众采用“100美元”意向投资的方法,确定嘉善县的五项规划主题: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水和空气受污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农地保护政策缺乏弹性,并有针对地提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供给的刚性与需求的弹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地王"、房价上涨过快、空置率上升、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市场健康运行的现象,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而在政府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今天,如何强化措施落实,保障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计划和上市计划,加强地下和地上的空间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大力推进保障房和公共租屋建设等措施来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太仓市为例,采用扩张速度与强度指数、重心坐标、灰色关联度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及空间角度分析了1989--2008年太仓市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动力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阶段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强度不同,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心由前两时段向东北东移动变为第三时段向北东北移动;②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增加值、二三产比重及二三产劳动力是研究区城镇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但主导动力从1995-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二三产增加值变为了2001-2008年的二三产增加值及二三产劳动力,而耕地稀缺指数及粮食单产对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较小;③除与主要河流的距离外,各潜在空间动力对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均有影响,但不同阶段其动力组合、主导动力及各因素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为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应从规模及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不同阶段城镇用地扩张动力,动态把握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在分析了梧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梧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模和布局调整。对合理利用土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曾都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时序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解决城镇现实状况和规划理想状态的矛盾问题,研究曾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时序,以达到科学有序的规划指导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张红霞 《当代经济》2012,14(14):130-133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宏观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市场调控路径——供给调控、需求调控、价格调控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供给调控呈动态上升趋势,变化区间为2.20~9.90;需求调控的波动性较为明显,变化区间为2.18~6.60,且在2003年至2006年两度出现拐点;价格调控呈微幅上升态势,变化区间为2.17~4.40.进而得出研究结论:2000-2008年,武汉市加大了供给调控的作用范围和强度,显著影响了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增强了需求调控的力度,发挥出调节市场发展速度、引导社会投资方面的功能;提升了价格调控的作用空间,促使地价、房价向理性回归.同时,三条路径不同的变化特征及变化幅度既反映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又反映了各年份政府调控水平及调控效果的差异.继而提出进一步明确调控的目标、增强调控参数的有效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体系的等级、职能和空间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一样具有随区域经济发展而有序演变的动态性。本文以工业化为主线考察城镇体系结构的演变规律 ,并对阜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实现阜新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合理化的战略构想和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