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平台,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山东、辽宁两个典型半岛型省区2002年和2016年中心—门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两省的可达性水平均实现了由“周末生活圈”向“一日生活圈”的转变,其中对内可达性格局呈现出以各自省会城市为核心向外围逐渐扩展的“中心—外围”格局,对外可达性格局辽宁省表现为双核型特征,山东省则呈现出由弱双核向单核结构发展的态势。②两省中心—门户体系差异化明显,存在由腹地城市转向门户城市、腹地中心与门户城市等级提升、减弱五种类型,其中山东省门户城市等级提升幅度强于腹地中心城市的衰减速度,而辽宁省中心与门户城市等级变化幅度不大。③两省中心—门户体系具有一定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在空间上呈帕累托分布模式,表现为首位城市的集聚效应过于突出,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山东省门户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中心城市,其中心—门户体系向开放型的门户主导型转变。辽宁省由于门户与腹地城市发展差距较小,其中心—门户体系的双核特征愈加明显。两省经济、交通可达性等指标对中心—门户等级体系影响较大,区位中心性影响较小,山东省已经出现中心与门户城市合二为一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h),在1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长春市商业中心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德互联网地图的导航服务功能为基础,利用基于Arc GIS开发的"时空圈"测度工具,从步行交通、公共交通及小汽车交通三个方面,综合测度与评价长春市各商业中心的时空可达性,并分析其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网络地图服务的可达性测度,相比于传统可达性测度评价方法,更为精确、便捷,可基于多种交通方式表达,且时态特征鲜明;②各商业中心可达性表现出"中心—边缘"的差异化特征,中心区商业中心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而边缘区小汽车可达性较优;③可达范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步行可达范围的拓展受路网密度、铁路线阻隔影响明显,公共交通沿轻轨线、公交线的"指状"拓展特征明显,而小汽车交通则表现出沿城市快速路、环路及主要对外交通干道的轴向扩展特征;④高峰时段商业中心的可达范围均显著降低,小汽车交通可达性降低幅度要高于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的测度,进一步说明提高公共交通效能,能有效削减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刘传明  张义贵  刘杰  董留群 《经济地理》2011,31(12):2028-2033
淮安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分析其综合交通可达性变化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分析可达性现有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用于测算单个城市可达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赋值测算法。而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产出评价法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990--2009年淮安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不断提高,但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采用两系统协调度分析模型分析了淮安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结论表明:两者协调性不断提高.但目前协调性仍然不高,仅仅处于轻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过渡时期。最后,提出继续强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突出对外交通线路短板建设,提高综合交通联运能力,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系统梳理国内外交通可达性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其在中小尺度的问题探究及其与区位、规模、交通质量等关系探讨,借助ArcGIS技术平台及相关方法,对胶州湾跨海通道开通前后的栅格可达性变化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计算节点的累积节省时间能够大致描绘多条跨海通道的空间作用边界,胶州湾跨海通道的优势影响范围划分表现为跨海大桥对海底隧道的空间袭夺。(2)跨海通道开通后,登陆点附近交通圈的可达范围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非均衡地向外扩展,重点强化了环胶州湾地区的1 h交通联系,并在市北区—城阳区、市南区—崂山区等形成沿通道、岸线延伸的"交通走廊"。(3)可达性水平与节点区位、交通设施便捷程度相关,二者强度博弈体现了"人—地"相互作用对可达性变化的约束与平衡。(4)跨海通道建设局部性地改善了青岛市交通可达性环境,对节点不利区位的改造能力集中于沿海地区并产生马太效应。其中,可达性、区位抗阻能力均较差的平度新河镇—莱西马连庄镇沿线被认为是青岛市真正的交通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6.
焦胜  张冰洁  韩宗伟 《经济地理》2020,40(6):137-146
陆路交通发展对湘西地区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可达性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联系量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湘西地区1949—2017年长时间序列下,陆路可达性以及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区域陆路可达性空间格局逐渐由交通廊道扩展型,演变为不规则环状结构扩展型,总体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②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非均衡化发展趋势与地域分异特征明显。③区域经济联系显著增强,逐渐形成以怀化市、张家界市、武冈市为中心的多核心经济联系格局,组团结构明显,组团之间联系疏散,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④区域首位经济联系呈现组团式空间形态,首位经济联系中心城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由水运影响向陆路影响的转变。鉴于此,湘西地区应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陆路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中心城市及有潜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重视水陆交通综合体系发展规划,依托内河水运振兴滨水城市,构建合理多元化发展的区域经济联系格局。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风景区公路网络整体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可达性方法定量研究井冈山风景区公路网络空间结构,考虑地形、道路等级、拥挤度等因素对车速的影响,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旅游季节景点可达性和对外可达性变化。研究表明:1井冈山风景区景点可达性和对外可达性分别呈现"中心—外围"摄动变形的圈层结构与"东—西"摄动变形的圈层结构,可达性空间分布遵循空间距离衰减性、交通指向性、高等级路网指向性等。2旅游季节因素对可达性影响显著,旅游旺季可达性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可达性空间分布也受其影响。3路网结构、景点布局和节点规模是影响可达性分布的重要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达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双玉  张琪  龚箭  韩磊  王晓芳 《经济地理》2019,39(3):232-239
在明确旅游景点可达性概念的基础上,借鉴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围绕"路、车、人、环境"要素,构建了由静态的"路网可达性"、动态的"车行可达性"和基于人与环境互动的"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组成的城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为指导,运用网络分析法、空间句法等方法,综合评价了武汉市A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模型中实时交通路况的权重最大,表明道路拥堵是制约景点可达性的最重要因素;武汉市只有晴川阁、东湖听涛景区等少数景点可达性的各个方面都表现较好;其他景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路好找但少车、有路但少车难找、有车但少路难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区域共有世界遗产7项,分布于18个市内。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可达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做了重新界定,并定量计算了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可达性、心理可达性,研究了旅游可达性和旅游业发展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各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差异很大,区内交通可达性最好的是南京,区外交通可达性最好的是徐州,最差的都是宿迁。社会经济可达性最好的是杭州,最差的是淮北。心理可达性最好的是南京,最差的是宿州。旅游业发展业绩与区内交通时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是很强,与区外交通时间呈负相关但是不显著,与社会经济可达性、心理可达性都呈正相关并且相关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1.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于居民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具有重要意义,可达性是评价设施布局与获得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兴趣点数据将北京城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划分为7类,采用累计机会法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可达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熵值法测度设施的综合可达性。结果表明,各类设施的空间分布并没有向城区中心地区集中,没有明显的中心集聚地,而各类设施可达性有相似的空间模式,均向城区中心集聚,并由中心向外围递减,单中心结构特征明显。各街道获得的各类设施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购物、餐饮、休闲娱乐设施的可获得数量高于其他设施,游憩设施平均可获得数量最少。各街道综合设施的可达性与基于熵值法的可达性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多样性会降低或提高街道可达性位序,但对可达性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镇间可达性及其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业喜  陆玉麒  卢晓旭 《经济地理》2011,31(11):1817-1821
可达性评价一般包括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借助Am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栅格分析方法,以江苏省65个县(市)行政中心(城镇)为研究节点,利用1990、1996、2002和2008年的交通路网数据,对江苏省4个研究年度城镇间两两可达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间可达性改善明显;城镇间可达性结构由"纺缍型"向"倒金定塔型"转变;城镇间可达性总体差距在不断缩小,城镇间联系更加紧密;城镇间可达性改善并不均衡;交通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城镇可达性和区位优势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不同类别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和可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究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类别旅游景点均呈集聚型分布状态,人文景点集聚程度高于自然景点,且不同类型景点系统分形特征明显,存在局部围绕城市和交通线分布的情况,表现为"大集聚、小分散"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2)示范区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整体较优,平均可达时间为22.55 min,但区域内可达性分布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征,自然景点的可达性要优于人文景点的可达性。(3)不同类别景点基于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空间上呈集聚格局,可达性的热点区共同表现为以铜陵市、铜陵县、南陵县、繁昌县和青阳县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主要呈连续带状分布在示范区的西南部地区。(4)影响可达性的因素主要有旅游景点空间分布、交通路网结构的区域差异以及自然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5.
应用空间聚类、引力模型改进公式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长春市城市广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1在数量上,长春市城市广场数量多,分布"北多南少、西密东疏";2在规模上,广场等级呈金字塔型,大型广场分布不均;3在类型上,长春市城市广场以交通广场居多,休闲型广场空间呈现"一核多点"式布局;4在可达性方面,城市中心地区广场可达性较高,城区西北、东北及西南部可达性值较低,中心居民享受广场服务的水平远大于城市周边居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可达性模型并结合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技术综合测度了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时空压缩效果显著,城市可达性得到大幅提升;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位于高铁线路中间的城市提升较大,首末城市提升较小;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加速了东北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分化与重构现象日趋复杂,辽中南城市群分化成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和哈尔滨都市圈重组成哈长经济区,哈大高铁轴带人口、经济的空间极化将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扩散域突破传统的空间尺度甚至行政区划的范畴,部分城市空间隶属关系模糊。  相似文献   

17.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示范区通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惊宏  陆玉麒  段保霞 《经济地理》2011,31(11):1786-1792
以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背景,立足于示范区的物流和客流两个层面,运用CIS栅格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ESDA分析技术从时间指标和费用指标,研究了示范区物流可进出性和区内客流的顺畅性.结果表明:由长三角12门户城镇进入示范区的可进入性大体上是以空间距离为基础,局部上由于路网的作用两者共同形成了可进人性的四大城市区;四大城市区以东北-西南向布局平行于进入皖江城市带的长三角12城镇,其局部轮廓有着明显的高等级公路指向性;客流顺畅性上,时间和费用可达性空间格局两者有很大的相似,都是以"双核-隔离岛"形成的圈层结构,时间可达性上呈现高速公路指向性,而费用可达性上呈现铁路指向性;区内城镇间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区域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景区区位优势度概念基础上,依托旅游市场消费、交通、资源、服务支撑四大驱动因子构建区位优势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景区的区位优势与实际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风景区区位具有交通指向性,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各省旅游发展"核心—边缘"格局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景区区位差异性明显,受各区位因子的影响不同。2京津冀、长三角、长江流域风景区省内、省际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消费潜力均较为突出,是开展"全民旅游"的重要市场,抓住高铁发展机遇,实现景区跨省际发展是提高风景区竞争力的有利抓手;省会、副省级城市服务支撑要素发展优势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景区凝聚式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性,中部地区受资源丰度及集聚度影响各异,西部地区资源丰度、集聚度水平均欠佳。3区位优势与景区实际发展存在很大的契合性,沿海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带动着旅游流向东部地区移动,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对内陆地区的扶持机遇,对于西部旅游市场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公布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为例,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其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并以县为基本单元,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揭示了与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巴山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由县城驻地或地级市驻地向外围衰减的空间特征,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均呈现出"西北和东南角差"的大格局;与县城联系的便捷程度对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显著,人均GDP主要受到与特大城市和地级市联系的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越好,人均GDP越高;与特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城联系的交通可达时间对县城城镇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贫困山区的县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服务能力不足,使得其难以有效发挥农副产品消费地和工业生产集聚中心职能,对其腹地的辐射带动与人口吸纳效应弱。  相似文献   

20.
初楠臣  姜博 《经济地理》2015,35(3):66-72
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利用中心职能指数、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地缘经济关系模型和可达性模型综合测度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空间联系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哈大齐城市密集区不同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指数相差悬殊,整体分化趋势明显,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除大庆、齐齐哈尔中心职能指数呈衰减态势,其余城市均呈上升趋势;哈大齐城际经济联系量均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内部联系强度差异明显、对外联系程度不均衡特性显著;振兴战略实施前,哈尔滨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为大庆、绥化和肇东,振兴战略实施后,对外经济联系方向有从大庆向绥化转移的倾向;哈齐地缘经济关系呈现竞争性由弱变强的趋势,哈大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变化趋势不明显,哈绥地缘经济关系呈现互补性由弱变强的趋势;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前后各城市间经济潜力值变化较大,可达性增加率均在230%上下,哈大齐城市走廊空间极化现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