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机制对总经理报酬影响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理论对经营报酬问题的研究,着重于董事会作用下的报酬机制。在不设立专门的报酬委员会时,董事会决定报酬的行为事实上依赖于公司所有权结构。所以具体的报酬方案是经营与治理因素博弈的结果。通过公司治理因素与总经理报酬关系的实证研究,探求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对总经理报酬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决策的视角出发,利用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构建了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度指标值,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治理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高管薪酬机制对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积极有效,但监事会机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商》2015,(37)
除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研究重点的控股方的性质、行为特征以及股权结构等因素,会对控股方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外,作为外部治理因素的法律和市场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控股方侵占与支持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从内部治理因素和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来对国内控股方侵占与支持行为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公司治理研究偏重董事会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忽略了董事会行为过程影响。文章就董事会行为过程中一系列关键要素如信息获取、努力水平、信任关系和认知冲突对治理有效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构造了一个行为心理〖CD*2〗治理有效性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就上述过程变量对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董事会信息获取及其与管理层相互信任状况对治理效率产生显著积极影响;会议频率对战略和服务职能发挥产生显著积极作用;会议出席率、群体认知冲突等因素影响不显著。研究为改善和提高董事会治理效率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寻租"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了政府采购中"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政府采购中"腐败行为"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从降低"寻租"预期、规范委托代理关系两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夏春玉  郭奇  张闯 《财贸研究》2019,30(5):70-79
企业投机行为治理是营销渠道及B2B营销研究的核心和前沿领域之一。已有研究主要遵循二元分析范式,即关注由两个渠道成员构成的渠道关系中的企业投机行为及其治理问题。由于现实中的渠道结构是网络化的,传统二元分析范式极大地限制了对企业投机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解。有鉴于此,依据社会网络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代理理论,以"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三元渠道网络为分析对象,先对批发商在此网络中的多元化投机行为进行分类与界定,继而提出一种新的治理机制——制造商网络嵌入治理机制,即制造商在保持与批发商、零售商渠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与零售商建立非交易性联系。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这种治理机制对抑制三元渠道网络中企业投机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管变更是解决企业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之一。从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入手,回顾了企业绩效、董事会、股权结构、产品市场竞争、外部接管压力和投资者保护等因素对高管变更的影响,从代理理论和高阶理论两个视角梳理了高管变更的经济后果,并指出了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界定董事会和CEO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治理的四种主要理论——代理理论、管理者霸权理论、管家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对董事会和CEO的关系形态进行了分析,将董事会与CEO的关系划分为董事会与CEO的控制关系和董事会与CEO的合作关系,并对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因素(CEO任期、CEO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发展阶段)以及董事会与CEO的关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是企业产权理论的中心,也是研究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中的代理问题,并对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代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文莉  朱珊珊 《现代商业》2007,(27):132-133
关于股权结构与多元化关系的研究,国外相对成熟的当属代理理论。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国外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西方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作为我国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多元化行为进行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文莉  朱珊珊 《现代商业》2007,(33):132-133
关于股权结构与多元化关系的研究,国外相对成熟的当属代理理论.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国外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西方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作为我国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多元化行为进行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研究假设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合并,不存在代理冲突。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将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避税活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姚望 《商场现代化》2006,(1X):35-36
本文在职业生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从高级管理层里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入手,通过对代理人市场和公司治理弹性两个纬度,通过代理人采取自利行为的频率和时间间隔对代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交互作用。基于对公司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研究,我们考察了管理有效性与公司高绩效的影响因素,用动态竞争的视角,研究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看声誉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蕾  赵昕 《商业时代》2006,(1):22-22,24
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代理人会存在“寻租”行为。而美国公司董事会虽然几乎全部由代理人构成,他们完全控制了公司的运转,却成功避免了“寻租”行为。本文通过分析这种现象,得出声誉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结论,由此对我国的声誉机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钟乃雄 《江苏商论》2008,(4):123-125
本文将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从不同层面进行整合,全面地分析经理人行为,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经理人的行为选择。基于理论的整合,笔者提出经理人行为选择不仅受到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战略的影响,还受到其自身行为偏好的影响,需要综合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不同情境下的经理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力开展,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迫在眉睫。通过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分析在国企董事会和职业经理人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职业经理人的行为选择,并从二者之间的博弈来分析如何激励职业经理人更为积极的工作,提高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约束,降低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提出民办高校的二元法人治理结构,即基于董事会和校长委托代理关系的法人治理,以及基于国家和学校委托代理关系的法人治理机制,以期能够较好地解决民办高校运行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国源 《消费导刊》2009,(20):47-48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国内外学者对董事会的诸多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提高董事会效率,更好发挥其治理作用的方法,其中,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会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者们关注的董事会特征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改进董事会治理的建议及措施,使董事会在提高公司业绩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企业,董事会治理对于商业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试图对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进行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提供理论帮助和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为主线,构建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三环模型,建立了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方格理论,得到9种契约治理模式,并对其中5种常见模式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探讨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模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代理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经济人",强调显性契约治理;管家理论指出管理者为"社会人",强调隐性契约治理;事实上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是完全可以融合的,管理者是"复杂人",同时具有代理和管家两种行为,因此不仅注重显性契约治理,也要注重隐性契约治理;短期而言,家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但长远来说,强隐性契约治理、强显性契约治理,即"强强模式"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