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生态消费经济观:兼评我国适度消费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琦 《经济学家》1997,(3):30-34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农村消费问题已经成为政策制定的关注核心之一,近十几年来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非常丰富。基于消费函数理论进行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因此一个相关的综述非常必要。该文基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线索总结了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主要的理论实证研究,并对最新的三个领域:习惯、脆弱性和短视进行了探析,最后给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研究领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关注焦点。从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归纳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的协同,在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竞争,以及低碳经济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动态演进过程;描述低碳经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实证路径不一致存在不确定性。系统地梳理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低碳排放、能源(化石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7.
国内经济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经济安全的概念 虽然对经济安全概念,现有的理论尚未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解释,但基本上相对集中于二类: 第一类,状态说。认为“经济安全是指国  相似文献   

8.
袁东 《商周刊》2012,(15):21-21
生产最终是为了消费。消费不会单独产生,更不会单独持续存在,消费更多从生产中来。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生产是最为根本的。“供给自动产生需求”的萨伊定律,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不同理论解释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实践和不断探索的重要领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生产力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后,引起学术界和决策层在理论研究及实践领域的关注。自2002年以来,循环经济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迅猛增长。[1]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循环经济论文达500余篇。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已由理念传播、概念诠释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时代课题。 本文以时间为脉络, 从国家的经济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的视角, 对中国70 多年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 认为这一理论最早萌芽于20 世纪40 年代, 形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 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以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实质是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 协调发展。 21 世纪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新发展理念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综合平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在经济领域的实践探索成果, 是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的理论探索成果, 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探索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和形式未来也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阮景平 《生产力研究》2008,(13):158-160
文章对我国金融创新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学术期刊方面研究主题可分为金融创新一般性论著、具体的某种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发表时间大部分在2000年之后,发表期刊和作者都很分散。文章以时间为序综述了有关金融创新的专业论著。文章认为我国的金融创新研究还处于引进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到20世纪90年代,资源耗竭、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挡在了各国的发展道路上,于是各国便开始寻找一种不损害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此,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中国理论界极其关注的热点,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即没有工作保障,缺少福利和不受国家劳动法保护的劳工)已占今天2.83亿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中的1.68亿,比正规就业人员要多出一倍半。但是,今目的中国国家统计机构尚未真正正视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统计。其部分原因是当前的主流经济(以及社会)理论——即主要来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二元经济”理论、“三部门理论”和“橄榄型”社会结构理论——的误导。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50年代和60年代风行美国的“现代化”模式。本文扼要论述该模式的关键论点,进而回顾70年代和80年代发展经济学“革命”中有关学者对其所作的批评,以及后来新古典经济学在美国新保守主义领导下进行的“反革命”辩驳,重在揭示论争双方的意识形态化偏颇,并突出各自的洞见,提倡适当结合双方正确的见解,由此建立去意识形态化的理论观点,以助于理解今天非正规经济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研究成果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结构、农业循环经济的开发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几个方面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厂商,西方学者认为银行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技术进步具有密切关系.它们对银行的效率和成本都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规制经济理论发展、演化的脉络。对传统的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予以评述 ;重点介绍了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情况下的激励规制理论及其经典模型。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两种范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的研究在强可持续性与弱可持续性两种范式间存在根本性差异。弱可持续性的本质是假定自然资本可以替代,强可持续性的本质是认为自然资本不可替代。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已进入范式选择的辩论时期。由于这两种范式都需依赖特定的设想、假设和对遥远未来的断言,因此,对哪个范式是正确的这一问题很难获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