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2.
近代苏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在其转移的过程中,虽然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本文的研究证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农业收入亦占农家总收入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黑龙江省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继续增加。因此,认真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为政府正确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 ,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课题。本研究报告就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和态势进行考察 ,分析我国城市和小城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的吸纳方式和承载力 ,研究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和趋势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据 1998年统计 ,全…  相似文献   

5.
延边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着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误.如何做好延边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对延边地区加快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统筹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二律背反(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正、负”效应并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方面发展了农村的商品经济,改变了农村经济单一发展的格局,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及意识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负效应”也显露出来:(1)...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商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专业化生产和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出现,农村进入“两个转化”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仅靠家庭细胞来消化,巳不适应需要,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迅速寻找一条更好的途径。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农村出现的各种新经济联合体,就是这样一条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说新经济联合体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 新经济联合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作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长期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改革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结合新疆的地理位置、语言、风俗影响以及新疆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提出了适合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中心转移造成传统农业地区出现农村经济"边缘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危机,因此文章利用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域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ESDA空间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态DOLS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城镇化对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以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为例,受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其地域差距在逐步扩大;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心-外围"地区转移模式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镇化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地非农化最主要的外核拉力,且高值集聚区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溢出"的非均衡性是造成劳动力就地转移出现极化特征的潜在诱因。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工业化重心下移、鼓励城乡联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安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问题,并且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快捷又廉价的道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由于体制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够并且愿意大量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产业转移。一方面向第二产业转移,从事工业、建筑业;另一方面向第三产业转移,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为规模经营、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条件,而且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人口流动,均衡劳动力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  相似文献   

13.
于淼  张艳 《农业经济》2007,(2):18-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研究,界定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找出提高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对策,运用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小康建设的大局,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应结合我省产业特点和农业劳动力的特点,多动脑筋,克服困难,拓展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立足农村本身,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农村城镇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相似文献   

16.
从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测评结果来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不是自然资源的短缺,也不是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更不是土地生产率低下,而是农村中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这是制约江苏农业现代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所以缓慢,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现行户藉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劳动要素市场发育的滞后等方面原因外,其深层原因还包括: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的竞争加剧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高新技术的采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农业劳动力文化技术低水平现状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成为江苏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框框,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上做文章,在加快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这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农业的投入、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化联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当前农村发展的实践看 ,农村市场需求不旺 ,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都成为困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已证明了一点 ,即农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农业本身 ,而是要依靠与农业相关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二、三产业的发展 ,需要农业为之提供相应的要素支撑 ,尤其是剩余劳动力的支撑。从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看 ,前景并不乐观。根据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的推算 ,1 998年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达到 1 .5 2亿 ,2 0 0 0年底预计达 1 .8亿。在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阻挠下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现实地成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了日益扩大的经济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上劳动力过量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由于不同区域的农村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差别极大,因而其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和速度各不相同,转移的具体途径也有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