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能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因子得分判定各城市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郑州的社会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洛阳,城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这四个城市,河南省的城市发展整体处于不均衡状态。针对河南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推动河南省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全新方案和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分别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两大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80个样本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此外,根据样本城市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点。在区域异质性方面,除东北地区样本外,其他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均显著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在城市规模异质性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大城市大于中小城市。第三,影响机制检验方面,通过分维度检验证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可以通过升级ICT等基础设施、增加智慧要素投入以及创造智慧成果进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能力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决定性成分,是衡量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创新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知识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创新、环境水平创新3个方面构建符合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对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地区)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从国内看,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150多个城市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总体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发展目标定位、重点确定、路径与模式选择等仍在不断探索实践中。为实现智慧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亟需以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估作为引导。智慧城市评估的重要意义加强智慧城市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揭示智慧城市发展的内在本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体现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反映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揭示其运行规律。二是可以科学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开展智慧城市评估,能够科学评价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和发展水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三是能够正确引导城市智慧化发展。开展智慧城市评估,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等方面构建衡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选取河南省九个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亚萍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58-165
构建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沙市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在2011—2019年耦合协调关系以及演变过程,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其2020—2023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发展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且智慧城市发展水平高于生态环境水平;智慧城市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均分布在0.8~1,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趋于上升发展状况,且到2016年已经达到初级协调状态,但是距离优质协调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2020—2023年长沙市智慧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预计将呈稳步上升趋势。未来,长沙市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进展,探究我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变,对中国知网内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相关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在于深入探究中国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既是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治理的必然结果;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超高速迭代创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创新引擎和未来范本;夜间旅游与智慧应急成为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薛乾明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28-135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城乡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因此城市转型既是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所需。通过对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研究方法,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数据思维理念和城市规划方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城市问题。因此,以智慧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为主线,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背景概述、智慧城市规划方法与建设重点以及智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3个框架,对传统城市的框架进行丰富和补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数字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以呼和浩特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辨析,梳理归纳了呼和浩特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情况及取得成效,深入解析呼和浩特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城市智慧交通发展水平的提升,本文阐述了我国智慧交通应用中存在的数据分散且管理水平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原始数据质量低、数据信息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规范交通数据信息系统、构建并完善智慧交通技术创新体系、确保智慧交通系统中数据的真实性、加强数据信息安全性等相关的解决对策,为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先在以往学者研究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及熵值法求得近五年各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比较、排序并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不同类型的城市类别。然后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河南省近五年各市排名几乎未发生任何变化。城市发展类型大致分为4种,各种类型间差异较大,不均衡问题突出。最后针对上述出现问题提出了五条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丽娟 《科技和产业》2023,23(23):93-103
基于2005—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效应。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区域内碳排放强度,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且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起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在大规模、信息化程度高和具备一定资源基础的城市中的碳减排效果较好。基于此,提出要加强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分析了2014-2015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动态变动状况。研究发现:从静态效率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为0.754,处于较低水平,且有下降趋势,其主要动因在于规模效率比较低。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且驱动因素和投入产出松弛类型呈现出多元化。从动态效率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2%,其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效率变动指数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加快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此要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技术进步,加强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采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实现各地市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2013—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绿色发展数据为样本,利用熵权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18个地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不同状态,但各地市低碳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循环发展水平;郑州等地市绿色效率呈现出强有效状态,开封等地市呈现出弱有效状态,平顶山等地市呈现出非有效状态。据此,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河南省绿色循环低碳协同发展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新动能内涵的理解构建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结合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及其核心要素的集中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且各个地市之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程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表现为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持续虹吸”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穆天闻  张沁 《科学决策》2024,(1):102-111
该研究利用逻辑(Logit)回归模型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治理成效的影响。研究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总体评价、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并考虑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控制变量,使用网络使用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社会总体评价和公众参与,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服务评价方面,但对社会信任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了智慧城市在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对智慧城市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梅永倩  王萌  谷雨 《科技和产业》2022,22(5):107-111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9年18个地级市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河南省科技金融效率总体处于DEA弱有效状态且各地区之间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全省只有郑州市在样本期间实现了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其他各市科技金融的综合效率均值从0.344到0.963不等,但2/3地级市的科技金融效率水平都有所提升。根据实证结果,从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