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颖 《中国经贸》2008,(24):4-4
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如果东亚经济一体化能够实现,无论对于东亚国家还是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东亚经济一体化预期效应可以从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效应、生产转移与投资转移效应、福利效应等方面加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遭挑战 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但是就在“东亚投资论坛”召开之际,传来了多哈谈判停滞的消息,给了经济全球化“当头一棒”。表面上看,多哈回合谈判中止与中国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但从国际贸易整体环境来看,带给中国外贸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张利霞 《改革与战略》2013,29(6):25-28,89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亚以东南亚的东盟和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为主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这四大格局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需要担负起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同东盟及美日韩的沟通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贸易和生产中心,带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龙头已经不再限于日本。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或者是东盟都很难单独推进东亚一体化的进程。随着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变,东亚一体化的进程进入更多的反复。但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不会停滞,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小范围制度合作会逐步兴起,并最后推动全局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区域多样性和高额贸易壁垒成本,决定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非正式渠道。区域生产网络的出现,使得东亚形成了多层次的劳动分工,以日本为主导的跨国公司,与各地区合作者建立起生产贸易关系,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和生产链的变强,东亚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却暴露出过分依赖日本经济体的缺陷。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高发群 《特区经济》2010,(11):104-1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较为迅猛。资源突破国界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来实现优化配置,各国、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近些年来,东亚经济合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比起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明显落后。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战略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的一体化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战略选择将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对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东亚区域经济格局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此,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先驱者和奠基石。中国不但可以如期实现建成与东盟的自贸区的目标。而且还会成为推动合作进程的积极中坚力量。日本将结束长期以来的“脱亚入欧”态势,将重心逐渐转向东亚,并将成为这个地区最大的主体投资力量和引领经济科技高端发展的主导力量。东北亚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功败垂成的关键。印度正在引人注目地迅速加入到与东里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行列中来,将会成为第四个10 1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印度的行动将会对俄罗斯和其他南亚及中亚国家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加速到来。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台海两岸经贸关系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关系已进入一个从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全球化改变了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模式,使中国大陆作为台商投资场所的潜在吸引力明显增加。台湾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地域和范围亦发生了重要变化,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基础产业部门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台湾大企业也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大陆市场,它们在两岸经贸合作中的作用趋予增强。全球化还使两岸产业分工形态发生变化,分工范围扩大,形式趋向多元化。这些都使台湾当局越来越难以继续对中国大陆奉行“戒急用忍”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东亚金融危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一次危及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由于这次危机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扩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东道国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因素,其中特别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些因素的变动显著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以及跨国公司在该地区经营活动和战略。本文研究东亚危机后跨国公司在东亚进入模式的转变-跨国并购的发展,并研究跨国并购对东来各国短期经济恢复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关于跨国并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产的外部化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使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据估计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达到世界贸易的30%(Dunning,1993;Caves,1996)。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按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东亚经济的发展,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东亚货币一体化对于东亚与世界的经济意义,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实困境,指出从东亚各国的经济特征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上分析,东亚货币一体化还未成熟,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显著加快。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如何,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欧盟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中国的崛起,日本也日益关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煞费苦心地争夺着该一体化中的主导权。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日本在东亚地区战略上的优劣因素,同时对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东亚的地区主义近年来有活跃起来的迹象。随着地区合作的加深,东亚各国的联系与整合能否形成类似于欧盟的“东亚一体化”趋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威 《改革与战略》2015,(1):105-110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服务贸易成为构架经济一体化的三驾马车之一。文章试图以国际投资法、区域投资规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间的双边投资条约、东盟区域投资规则为论证依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投资规则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国际投资加深区域经济融合的程度。最后,文章提出国际投资的加强是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经济融合手段之一,并对区域经济融合的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的20多年中,中国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政策的实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本文选取1985—2009年间我国FDI、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并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显著加快.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如何,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面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新趋势,中国的引资政策应该作出怎样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南非经济形势与投资环境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占据着特殊地位,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投资、跨国经营,由于体制、规模及技能上的原因至今步子不大,进展缓慢。本刊自去年起开辟了“跨国公司总裁论坛”专栏,刊登的是世界大型跨国公司总裁们的文章。我们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