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11,(2):157-158
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  相似文献   

2.
赵伟东  佟彤 《理论观察》2023,(2):157-160
随着我国“新文科”的提出及现代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高校所有文科专业包括新闻学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无限机遇。本文探讨如何通过以美学、文艺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和视角对新闻学展开探索,在新闻学课程设置中加入美学思维,从哲学的批判性和美学思辨等层面讨论新闻理论、新闻实践的深层机理,寻找新闻学的突破点,以形成新型文科交叉专业,更新新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新闻学学生的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调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佟卉  韩书玲 《理论观察》2008,(4):172-173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4.
谈新闻报道中视觉新闻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离不开视觉新闻,视觉新闻就像音乐中的音符和绘画中的线条一样,它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滋润、丰富着新闻报道的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那么,何谓视觉新闻?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视觉新闻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而取得的视觉效果的新闻。就是说,视觉新闻重要特点是表现,不是陈述。这是新闻作为一种“时代的艺术”的语言标志,也是一个美学的标志。在我国新闻界较早提倡视觉新闻写作的是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1983年9月IO日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召开编前会议,穆青在谈起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视角来看,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是人们运用教学行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与运用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充实了新闻学理论,构建出科学的新闻素养培训网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学术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媒介支持与学术队伍,进一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盼产生背景、学科框架、鲜明特征、历史地位等方面作出分析,从不同层面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晓丹 《理论观察》2006,(4):190-191
新闻的吸引力不仅是新闻学界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而且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目标。新闻是给人看的,设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无从产生。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从受众需要的角度看,什么样的标题才是真正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的西北角》到《西线风云》,从《大公报》记者到人民日报社社长,他的一生始终与“新闻”相伴相随。也许正因如此,他才能读出“新闻”的真髓,并因此成为中国新闻人永远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提倡写短新闻,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闻界多年反复强调的老问题了.但目前短新闻所占比例还不尽如人意。为什么要写短新闻?短新闻具有哪些特点?我们想从新闻学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作一分析和探讨,以求教新闻界的诸位同仁。一、革命导师提倡写“短”扶闻.在中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中,不少人从事过新闻工作,他们都是积极提倡把新闻写“短”的。马克思曾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指出:“一个新闻记者在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呼声时,根本就不必随时准备详尽无余地叙述事情的一切细节和论证全部原因与根源.何况这…  相似文献   

9.
对上报道不仅是新闻应用学内容的扩充 ,也是展现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内含价值连锁反映 ,集中它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发挥新闻自身优势 ,联系社会 ,面向大众 ,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件 一则爆炸性新闻震动了全中国。2009年3月24日出版的《中国经营报》报道,《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将在年内审议。  相似文献   

11.
如今信息时代的新闻竞争,与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酷似,激烈而复杂。记得1994年4月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林区发生了森林火灾,驻北京军区新华社记者陈辉到达现场后,采写出一篇4000字通讯《烈火中的七天七夜──人民子弟兵扑救红花尔基森林火灾纪实》,竟用了不到一天时间,速度之快,质量上乘,令各家新闻单位咋舌。从陈辉的快速反应能力,不难看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灵敏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西方新闻学叫做“新闻嗅觉”,直译是“新闻鼻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敏锐的观察力。从采访来说,作为一个称职的记者,他必须…  相似文献   

12.
李春燕 《魅力中国》2014,(5):307-307
了解新闻的起源,有利于学习新闻学的其他理论知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两种观点来探究新闻的起源问题,最终得出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3.
2014年6月17日,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发布了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制的《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周刊》2004,(50):51-52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加上“中国”这个字眼,日本《每日新闻》加强执政能力实现历史过渡,《华尔街日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需过“政治关”,美国《新闻周刊》中国巨人的影子,德国之声电台 中国在数十年内超过欧美……  相似文献   

15.
唐定 《魅力中国》2011,(17):14-14
新闻学专业课程主要由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三方面课程构成。新闻业务课程主要讲授“新闻业务活动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技能”,具体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实践表明:新闻业务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采、写、编、评等业务能力的强弱。因此,搞好新闻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新闻业务课程教学质量,是当前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学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莹 《理论观察》2008,(6):160-16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闻报道的新概念。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新闻栏自《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并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最早是在平面媒体上诞生的,但是却在电视中得到了更充分地发展和应用,以至于现在人们一提起民生新闻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零距离》,就是电视。那么,民生新闻在地方性媒体扎根的优势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王兆霞 《发展》2011,(2):86-86
什么是隐性新闻?其内涵和外延新闻学理论尚未做出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可以明显观察到随着新闻媒体相互竞争的加剧,当媒体一窝蜂报道新闻的动态信息时,有的新闻记者却能运用独特的视角,独树一帜地发现新闻背后的隐陛信息,而且往往会有不同凡响的收获。这就涉及到隐性新闻采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增强记者新闻敏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启新 《理论观察》2009,(3):171-172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的指出:“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可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就不可能成为新闻记者。”新闻敏感对记者非常重要,只有具有敏锐的新闻发现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捕捉到新闻线索,才能够做到事情还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觉察到它,并能预见到它的发展趋势,从而得心应手地采访出受读者欢迎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9.
李长胜 《理论观察》2006,(3):187-188
对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以往学术界大都是从新闻学角度进行阐释,不同作者在表述上也很接近。如:“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徐宏强 《发展》2013,(10):89
失实是新闻事业与生俱来的一大顽症,它的出现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产生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预防、减少失实现象的发生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什么是客观失实既然要研究新闻失实,就必定要从新闻的本质入手。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书中指出:新闻就是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真实,这是由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失实这一阴影伴随着新闻事业的每一阶段,是一个极难根除的顽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