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耕地多功能价值视角下的多群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耕地多功能价值的视角研究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以探索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农户\"既不愿意种地,又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研究方法:在构建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入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展开绩效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绩效水平为\"良好\";多群组对比分析显示,男性绩效水平高于女性,青壮年绩效水平高于老年;补贴标准偏低和职业认同感差是制约土地投入行为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而满足就业和养老需求依然是耕地资源的核心价值功能.研究结论:耕地在农户认知层面发挥着\"弱保障\"功能,\"存而不用\"的保守心态在事实上导致家庭承包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这便是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耕地资源低效利用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2.
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西南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理想解逼近法、四象限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域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25118.19 hm2,占铜梁区耕地总面积的37.74%,该区域是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最佳区域,主要分布在蒲吕镇、东城街道、虎峰镇与南城街道等区域;\"高质量低适宜\"与\"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共为26506.1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9.82%,该区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条件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嘉、旧县、平滩、福果与水口等乡镇;\"低质量低适宜\"区域为暂不建设区域,其耕地面积为14936.5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44%,主要集中在维新镇、大庙镇、围龙镇。研究结论:实地调查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影响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上述研究结果可信;(2)机制验证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会通过提升农业经营效益、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匹配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地流转;(3)基于自然地理、生产定位和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地形起伏度相对较小区域、粮食主产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地流转促进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为有效激活农地流转,应稳步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根据区域差异进行精准施策,同时重视提升经营收益、防控风险和技术进步在实现规模经营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在阐述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机理。研究方法:P-S-R框架法、信息熵权TOPSIS法。研究结果:(1)2003—2007年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总体呈现出有降有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绩效值为0.5985;(2)区域差异特征显示,粮食主产省的绩效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的绩效水平普遍较低。研究结论:中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资源保障绩效的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在于:(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建设占用压力对整理绩效的影响;(2)后备土地资源禀赋状态对整理绩效的影响;(3)整理补充耕地响应程度对整理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构建制条款的规范要义,旨在透过所涉领导小组虚置化下的主导部门冲突与职能部门职权配备部门化下的职权交叉而明晰该类条款的字面意义、隐含意义,进而在明确政府主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下,探究功能适当原则下科学设置相关职能部门以实现效能优化的规范命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完成相应职能部门所涉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责权限的清单式规范设定,列明围绕建设项目运营全过程的各部门具体协同内容事项,以确立领导小组实体化下的功能主义职权配备之规范进路。研究结论:该进路堪为基于行政任务之行政组织法重构范式下,地方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更为便宜、可行的规范化、长效化改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剖析其主要障碍因素是其建设的关键所在。[方法]文章基于多源数据,以高产稳产、高效生产为目标,综合考虑当地农作物生长和农田建设条件,采用理想点逼近法和障碍度模型,进行萝北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研究和障碍因素诊断。[结果](1)萝北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分为3个建设时期,其中近期建设区主要分布于团结镇东南部、东明朝鲜族乡西北部、凤翔镇南部及肇兴镇西部地区;中期建设区面积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55.18%,整个研究区内均有分布;远期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名山镇和鹤北镇北部,其他乡镇边界处有少量分布。(2)该区域建设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区位利用条件两个方面,其中沟渠密度在不同建设时期内贡献率均最高,是最主要的障碍因子。(3)不同建设时期内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建设重点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结论]建设时序与障碍因素诊断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结构绩效、经济绩效、公平绩效、环境绩效的建设用地供应绩效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十二五\"期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水平,判定影响绩效水平的障碍因子。[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1~2015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及因子障碍度进行测算。[结果]\"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结构绩效呈波动式上升,经济绩效贡献度降低,公平绩效有所提升,环境绩效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结构障碍度平均达到58.44%,其后依次是经济障碍度、公平障碍度、环境障碍度,均值分别为14.84%、13.66%和11.24%。[结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综合绩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旧处于中级水平。结构与经济是制约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的主要方面,而公平与环境则对土地供应绩效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提出符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等要求的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理论体系,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温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不同角度的评价成果进行吨粮田耕地质量优势分析。从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区域条件3个角度进行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建立选址指标体系和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后按照由优到劣,可实现增产潜力空间由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吨粮田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址思路。结果表明:温县选定5 713.3hm2连片的优质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保守估计可增加7.16万t可实现产能,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民视角的湖北省鄂中平原类型区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从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需求出发,对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研究结果:(1)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耕地资源禀赋,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考察了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紧迫度;(2)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湖北省农地整治立项优先顺序应为:孝南区肖港项目、随县新街项目、潜江市浩口项目、随县安居项目、孝南区陡岗项目和潜江市熊口项目;(3)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结果反映了目前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实际要求,但与当前政府主导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研究结论:农民是农地整理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和最终受益者,从农民的视角对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进行评价,更符合农民的利益需求,因此,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紧迫度越高的项目原则上应予以优先立项。 相似文献
10.
农地整治综合效应诊断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构建能较客观地反映和表征农地整治效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效应诊断模型定量衡量农地整治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支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将农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分别从这4个方面构建诊断指标;效应的表达用农地整治前后诊断指标值的差异表示,这种表达方式既能体现效应的变化方向,又能表示出效应的强度。研究结论:案例区的实证表明,农地整治效应的诊断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效应评估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有效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形势,减少闲置废弃地、低效用地等的浪费现象,采用人口预测模型、人均用地指标法和多因素综合法等,测算全省124个县(市)的综合整治潜力并提出各县(市)在新一轮整治规划中可整治的指标分配任务。结果表明: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利用粗放,到2020年全省理论整治潜力非常大;全省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远远高于规划目标整治面积,各县(市)之间的综合潜力差异性也较大。研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提高整治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土地整治潜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