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的发展如同雨后春笋开始茁壮成长。在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的背景下,小城镇的角色便更加重要。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侧重于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步。但是,在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特别是乡镇企业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迅猛,使得小城镇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处于史无前例的阶段,小城镇的问题逐渐发展成我国城市发展道路上被关注的热点。本文在了解小城镇建设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在小城镇建设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对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从耕地生产性、耕地稳定性、耕地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接受性五方面构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并分析黑龙江省2005~2009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客观地评价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熵值法,选取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个层面25个指标,评价2000~2007年重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2005年以来有所下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自然—社会一经济的复合系统,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就是要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资源环境支撑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3个方面,选取了30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石家庄市1999~2005年的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通过可持续利用障碍诊断,确定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钱忠好 《农业经济》2000,(12):21-23
城镇化是伴随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而使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的必然现象。建国以后,尽管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因多种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199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 30. 4%,而同期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8. 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 70. 26%,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69. 60%; 1997年全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城市化率为 42%,中国城市化率为 32%,滞后程度为 23. 8%。我国较低的城镇化水平不仅降低了农业人口非农化的速度,形成越来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资本的集聚和人口的集中,以及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合理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探讨了小城镇建设中的路径选择问题并提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基于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从城乡经济发展融合、社会生活融合、公共服务融合以及生态环境融合4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对2010-2019年吉林省各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心工程,也是振兴国家的基础建设,具有直接推动广大农村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资源。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的总结,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关键人才缺乏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在进一步分析人才缺乏的体制原因和观念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人才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集聚人才的资金筹措和管理等建议,确保了人才集聚策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改革省份,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推动全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农业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四个方面,构建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贵州省近10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8年贵州省农村整体生活质量、经济收入、人口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粮食产量不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环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必要性与可行性、对策思路等多个层次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结论是新农村建设应该重点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1.
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以邵阳市西南五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邵阳市西南部五县为例,分析了影响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自然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市场因素和决策行为因素,并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及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了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7点对策,即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坚持乡土特色、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新污染面源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其土地利用不可持续日益凸显,在对小城镇土 地利用面临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小城镇土地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但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经济、资源环境、文化科技和农村社会等四个方面),结合南方丘陵山区山多、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并咨询农业相关方面的专家,构建了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诊断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江西省莲花县为实证,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处于良性增长的态势,2000—201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10.25%;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综合指数0.78。[结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影响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农村社会,它对总体目标贡献了66.48%的障碍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贫困率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特色小镇战略是浙江省城镇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特色小镇旅游业发展和升级。[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采用实例研究法对云制造小镇进行分析,通过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4个层次17个指标的特色小镇旅游功能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权重值最高,都是0.3317,而社会价值的权重值最低为0.1394。在各项具体指标中,山水布局情况的权重值最低为0.0247,物种多样性(0.0275)和活动空间的评价(0.0273)的权重值也较低,其综合得分情况与权重值具有一致的结果,说明在发展特色小镇旅游业的进程中,应注意保护物种多样性,合理安排小镇的结构布局。[结论]整体看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发挥较好,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色小镇的交通和活动空间布置有待提高,在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中应该尽可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民众参与特色小镇的旅游建设。根据云制造小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小镇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良好,但空间受限,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评价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对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计分法对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得分来分析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结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结果分析表明经济发展(0.384 3)和生活质量(0.300 7)的权重值比较高,科技发展(0.192 2)的权重值较低,环境保护(0.122 8)的权重值最低,说明河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农村中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河南省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0.551 9,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结论]河南省美丽乡村发展水平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意识,实现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怀化市山地开发条件优越,经多年开发,已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多元主体开发,多种形式经营,全民山地形发的模式,但同时也暴露出,山地产权关系模糊,主体不清,山地规模经营与使用权碎化的矛盾突出,山地自发流转产生弊端等总理2,直接危及到山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建立规范的山地产权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山地使用流转制度,完善 山地管理制度,加大山地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