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问题在于: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不够明确,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耦合作用机理尚未查明,支撑该区域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匮乏。基于生态文明理论、土地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应科学界定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生态文明内涵,构建中观(县、乡)及微观(土地整治项目区)等不同尺度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从工作流程、制度体系和机制体系三个维度创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效果,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影响因素,围绕构建多目标导向战略、健全多维度制度体系、推进土地复垦规划重构、创新现代化服务体系4个层面,探讨了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创新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波 《山西农经》2021,(2):49-50
土地整治不仅关乎农村经济发展,也关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总结了定边县土地整治经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加强基础调研和设计工作,实行多级工程管理,因地制宜,优化设计,重视项目运营和管护。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土地整治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实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4)更加注重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管护的有效性,主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结论]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研究成果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部署,各地不断创新、拓展土地整治的模式与内涵。土地整治的范畴由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拓展至市地整治、再到城乡全域一体化综合整治;目标则由保护补充耕地和建设基本农田,演进至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农村发展,再到支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实现了跨越升级。土地整治夯实农业基础、锚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用地整理,是指以生态保护区域内的建设用地为整理对象,采用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措施,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增加生态用地数量,优化生态用地结构,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整治活动。近年来,为应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日益严峻的形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圳市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探索出"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用地整理模式,并开展了建设用地清退专项行动。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生态用地整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不足和整治任务不断加重的矛盾日益凸显,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巩固和拓展整治资金渠道迫在眉睫。现行《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成为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资金来源,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的土地整治投融资格局。随着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背景下,专项资金不足和综合整治任务不断加重的矛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推进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土地整治理应发挥更多作用,凸显服务生态的价值功能。如何把握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契机,提升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开辟多种土地整治发展模式,探索生态化土地整治路径,引导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治理转型发展,是当前亟须探讨的问题。目前土地整治面临的问题整治工程均质化问题严重。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有效耕地面积不断扩展,土地利用集约化程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转型,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以生态系统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以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国土根基。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央关于"生态文明"的相关精神,成都市经过近十年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已逐步由单纯注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和耕作便利转变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护乡村景观等多重目标。从实践效果看,主要体现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特点。生态保护建设农房集中居住区。通过建设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其更适合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通过改善和增设村庄内部公共设施,如绿地、街心花园、体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对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相关领域的登记和获奖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创新能力、研究尺度和内容、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研究结论: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发展促进了土地整治水平的提高,今后,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要在新发展理念下,在项目设计、标准化、研究内容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裴炳和 《山西农经》2023,(21):102-10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德化县龙门滩镇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针对整治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提出启用“土地整治+”模式,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联动生态环境、相关绿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以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龙门滩镇水系、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推动当地生态治理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的新龙门滩镇,加快推进龙门滩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索与完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三生"空间重构等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以江西省湘东区为例,从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迫切性和适应性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的影响因素,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ping,SOFM)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结果:(1)湘东区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迫切性和适宜性空间差异显著;(2)湘东区140个行政村被划分为8个项目区,并与传统分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分区影响因素,将8个项目区归纳为近期优先、近期适度、中期紧缩和远期限制4个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结论:考虑生态风险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结果较传统未考虑生态风险的结果更具实地符合性;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方法将地理位置和空间属性有机结合,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将为新时期的土地整治时空配置分区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资源承载趋紧、生态环境约束大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需求,全域整治成为土地整治内涵功能变化新的特征,也是指导土地整治实践的重要思想和亟待深化探索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全域土地整治概念出发,运用文献整理及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域土地整治突出全地域空间和综合部署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反规划"理念对全域土地整治的指导借鉴作用和关注重点,提出了"反规划"理念下全域整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流程。研究指出,全域土地整治应采用逆向规划方法,通过对全域土地系统与景观生态过程的整体诊断,优先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然后确定土地整治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内容,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该文所阐释的通过反规划途径来营造健康土地环境目的的全域土地整治思路,可为深化土地整治探索,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向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开展全域土地整治的内涵、优势等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全域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主要制定我国土地整治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是开展一切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是落实全国国土规划战略布局和细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的实施性规划。"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的基本思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等因素,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土地复垦是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加强土地复垦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唐韦  朱东亚 《山西农经》2022,(24):129-1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可在促进耕地保护、推动用地节约、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文章以广东梅州市五华县福陂村拆旧复垦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地整治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