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在阐述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评价体系,计算2016年西北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根据两个系统的发展程度大小评价其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意见。[结果]2016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基本上稳定在049左右,以甘肃的耦合度最高(0499)。协调度差异明显,其中陕西为中级协调发展,甘肃、宁夏和新疆为初级协调发展,青海为勉强协调发展。从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对比关系看,陕西、甘肃、宁夏为农业生态滞后型,青海和新疆为经济滞后型。[结论]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要根据具体的耦合协调类型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在评价农业生态和城镇化指标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结果]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与城镇化评价系数及耦合系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从失调逐渐发展到协调。其中2009年前城镇化的评价指数高于农业生态评价指数,2009年开始农业生态评价指数高于城镇化评价指数;耦合系数自2011年后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协调度也从失调等级转为协调等级。[结论]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良好,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研究结果对发展安徽省农业、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安徽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林小伍,吴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能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形成农业生态经济合力,产生农业生态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复合整体。然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耦合性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湖南省近9年来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现状,探究二者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以期找出二者协调发展模式,并为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熵权法为各指标进行客观确定权重,结合2007~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确定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农业生态—农业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基本稳定,耦合度值均在0.9以上,二者呈协调发展趋势。其中,2014年和2015年二者的耦合度较高,分别为0.975 3和0.984 3,说明湖南省在这两年的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能够相互有效促进彼此的发展。同时,仍需时刻关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无序攫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而经济效益又是农业经营者追求的首要目标之一。因此 ,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综合协调 ,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生态经济综合协调的辩证关系在农业生产中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一致又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一致的。因为生态效益的提高 ,意味着农业生态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提高 ,从而也意味着投入产出水平的提高 ;而经济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增强地区经济实力 ,从而更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 (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 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生态目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西南地区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上游、具有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决定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因而农业结构调整应将生态目标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陈池波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它包括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科技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拟就上述内容...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国各地区中,西南地区县域经济总量小,竞争力较弱;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偏低,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发展瓶颈;外向型经济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要实现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发展二、三产业,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文章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値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1)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 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在2017和2018年达到0.5以上。[结论]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目前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与资源的协调性,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农业资源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农业资源与社会经济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发展模型计算两者间的协调关系。[结果]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且社会经济的增长远高于农业资源的增长速度。山西省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一直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农业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在2008~2016年均大于0.5,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尤其是2016年,两者的协调性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结论]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相辅相成,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应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减少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导致的农业资源污染问题,同时完善对土地资源、农业资源等监督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化特征,对实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流域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测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1)2004—2018年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经济系统发展较为滞后,且两者在总体上、区域间、省份间各有差异。(2)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高度耦合特征,且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表现有所差别。(3)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阶梯式上升,协调等级常年稳定在初级协调状态,且中游相较于上、下游协调发展水平更好,区域内差异更小。(4)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走势,且基尼系数有扩大趋势,超变密度贡献率均值最大,但在考察期内,区域间差异与超变密度轮换构成影响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 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突破区域发展壁垒,推动农业资源要素在自由流动,激发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新动能,进一步缩小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根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协调水平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框架模型构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05—2015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农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近10年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农业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是2005—2010年经历了一个滞后型的发展过程;农业人口、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下降,2011—2015年处于滞后型发展阶段。甘肃省农业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耦合、轻度失调阶段;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性及协调性呈现出阶段性和"剪刀差"的分异特征。[结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持续提升,但农业系统总体耦合协调性仍处于欠佳局面,农业人口和环境困境逐渐成为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阶段资源环境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凸显,探究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构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两个系统发展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和加权综合法评价2010—2016年该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深入探究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关系。[结果](1)2010—2016年华北地区农业经济评价分值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096提高到2016年0.847;农业资源环境的评价分值存在波动。2010—2016年两系统之间一直处于中等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2)2010—2016年,华北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两系统之间均处于中等耦合阶段。山西省和河北省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耦合最终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内蒙古由低度协调耦合过渡到中度协调耦合,北京市和天津市两系统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结论]华北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表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向更高水平耦合阶段发展依然是今后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