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今年7月,中央农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要求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支持包括高标准农田在内的11个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战略意义、实际需求和政策选择上看,都是一举多得、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南京市作为城乡统筹配套试验区和南方稻作示范区,不仅要满足发展用地需求,还要保证粮食生产.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等是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京市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等等六大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南京市急需建设一批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标准农田,推动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1月25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并对《意见》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新增粮食产能,而且能够提升农田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玥 《南方农村》2014,(3):27-30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外部性入手,分析得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和管理主体缺位。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主体,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管理机制创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高标准农田改造能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改善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推动农发行业务发展。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7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从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具体事项等方面,解读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强调各地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全面夯实藏粮于地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实施机构改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经国务院批复实施以来,期限已过半,掌握地方规划实施情况,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进而保障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非常必要。规划实施进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9亿亩。"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情况总体较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9亿亩,占4亿亩规划总目标的42%。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目标可望完成。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深入分析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临形势、存在问题、工作内容、标准要求和基本特点基础上,通过阐明地表基质与高标准农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科学逻辑,探讨了以地质地理景观、类型分布、空间结构、理化性质、生态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等为重点的地表基质调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撑机理,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作面临的重大需求和关键问题,提出基于地表基质调查支撑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解决方案。一是系统布局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工作,支撑解决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问题;二是不断优化地表基质调查属性指标,精准服务区域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需求;三是认真把握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程度,全面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通则要求;四是面向不断增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综合评估地表基质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五是融合集成地表基质调查及其他成果,综合开展耕地耕作种植适宜性评估;六是加强地表基质调查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高效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连云港市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状况的调查,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经验及面临的困境和不足。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包括:创新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选址、科学编制规划、及时上图入库、建设生态良田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不足:地块整合不够充分、投资标准不够合理、建设模式趋于固化、土地复合功能不足、规划设计不够系统、建后管护不够到位等。改进建议:(1)优选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加快实现现代化经营;(2)因地制宜进行建设投资,提高项目资金分配合理化水平;(3)建设复合型农田,充分发挥土地生态功能;(4)用户理念与规划设计相结合,显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效应;(5)强化后期管理维护,保证项目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的机械化推进水平和抗风险自然灾害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解决了农村目前部分可耕地高低不平、农田环境面貌零乱、农田灌排系统不配套、抗灾能力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田规模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成为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农地改良事业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日本的农地改良事业起步较早且成效显著,总结日本在农地改良事业方面的做法对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以大量一手调研资料和数据为依据,梳理分析了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发展阶段和成效,总结了日本农地改良在法律保障、政府管理、计划评估、技术支撑及实施主体方面的主要做法。[结果]立足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启示与建议:(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到农业部门管理,提高政府决策和资金使用效率。(2)发挥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主体作用,明确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理与维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4)提高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强度,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增加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提高田间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结论]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做法及启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已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然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未来实现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如建设标准、质量不够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建设投资标准不高、资金来源渠道不宽等;对比美国、德国、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田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在适度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农田灌溉、生态耕作等方面仍有不足。应瞄准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实现目标,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根据南北耕地差异提升南方丘陵地区农田的机械化水平和北方平原地区农田的灌溉水平,补齐农田配套设施建设短板;把握农村人口流动趋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田适度规模种植与经营;建立健全多元管护机制,保持永久效益;完善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机制,差异化提高亩均投资标准、投资水平,满足高标准建设资金实际需求,切实发挥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以保障粮食的“稳产增产高产”。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09-2015年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年至2013年间,国务院依次批准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三个规划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集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6年开始,江苏省海门市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坚持高效率组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稳产保供、乡村振兴、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自2011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全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3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面积456.68万亩。烟台市审计局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政策、资金和项目为主线,通过调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核查账册、实地查看和遥感核验等方式,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常熟市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打造高标准生态农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绿色发展. 统筹推进,加快实现高标准粮田全覆盖 系统谋划,全面推进.2016年编制了《常熟市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规划(2016-2020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年度项目逐个落实到具体地块,统一标准、序时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为实际耕种面积的55%,目前已基本实现粮食生产田块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知识卡     
正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连续超过10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2019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要通过持续改造提升,使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从而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日韩农田建设做法及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宏观背景下,探讨促进我国农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持续有效发展的政策建议。[方法]结合日本、韩国典型区域农田建设案例,梳理日韩两国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探讨推进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结果]日本、韩国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农田建设做法、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农田建设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的法律规章保障和标准体系;政府重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水利建设优先;兼顾多发利益,监管并举。韩国农田建设任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央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农田建设与国土区划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结论]农田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传统农耕文明、农户心理及村庄治理等多个方面。我国农田建设需要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规划为约束,建立系统的农田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确保建设活动不脱离规划要求;以统一监管为前提,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农田建设管理效能,根据农田建设任务、成本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完善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提高建设成效和资金使用管理效率;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投入模式,大力推进发行地方债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收入投入、利用外资投入等工作,切实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力度;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突破,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田建设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