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利益制度是土地征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外延缺乏明确规定,使得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界定程序、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应尽快完善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制度.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列举和概括式"模式界定公共利益;(2)完善公共利益审查、救济程序和征收补偿制度;(3)确立被征收方买回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文章对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和林格尔县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对和林格尔县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实践:(1)严格确定公共利益范围及其认定程序;(2)打破政府对征收程序的垄断,构建开放性的制衡机制;(3)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征收模;(4)构建多元补偿方式;(5)构建立法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我国从立法层面始终坚持"公共利益"征地的原则,如《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均有相应界定,即"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而且,政府遵循"公共利益"原则行使土地征收权,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实际操作中土地征收权的滥用。以公共产品的界定来判断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在分析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界定模式,以此来廓清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边界。通过设计一些必要的程序与制度,对防止"公共利益"的泛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土地征收过宽,征收程序不透明,补偿不合理,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立法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公平、合理、规范、多元化补偿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改革征地制度,制定一部适合当前征地工作需要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从规范和简化征地程序的角度,对土地征收合法性认定程序的设计路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建立"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范围,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三是完善宅基地管理使用制度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管理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海域征收及其补偿尚没有一个成熟的办法,相关法律制度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如何构建我国海域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国内外征收补偿制度和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明确海域征收和公共利益的内涵,明确公平合理补偿标准,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海域价值评估和分等定级制度,应成为我们构建海域征用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平等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依法定程序强制取得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并且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平等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理应对土地征收制度有所拘束,宪法平等权贯穿整个土地征收过程的始终,在不同阶段与不同的权利相结合产生特定的内容。在我国目前的土地征收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侵犯农民平等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不平等的征地参与权、不平等的征地补偿权、不平等的事后救济权。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平等权的实现包括实体权利上的平等和程序权利上的平等,具体包括明确农民在征地中的地位、在补偿中实现同地同价原则、保障农民平等的知情权和平等地获得救济权。  相似文献   

10.
肖楚钢 《农村经济》2020,(7):111-118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首要问题,《土地管理法》应当明确公共利益的法律定义和分类,限制行政机关的土地征收权力,保障被征收土地农民的权利。土地征收制度的公共利益规范缺少明确的法律定义,存在分类和范围的逻辑混乱,本次修正案既没有化解兜底条款扩张立法的危险,也未能克服公权制衡与私权救济的虚空。国家耕地资源匮乏、公共利益解释宽泛化、宪法财产权保护表象化是土地征收制度的现实挑战。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理应排除开发园区、成片开发等地方政府各类名目的经营性活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各种红利、缓解社会矛盾的政策目标均不是公共利益,兜底条款也应予舍弃。公共利益的规范现状和现实挑战共同决定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征收制度,在最狭小的意义上确立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修法前可以通过立法解释暂时缓解相应规则的空缺。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关乎我国耕地保护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大局,造成现在农村土地征收中出现一系列的矛盾,从制度上讲主要是因为法律存在漏洞,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集体土地征收中突出的三个法律问题:“公共利益”目的认定,土地征收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征收程序,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希望能为解决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利益保护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虽然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土地所有制背景,但在制度环境、征收范围、补偿标准等方面对比研究两国土地征收制度,对客观认识土地征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明确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下一步改革完善方向,仍具有借鉴意义。美国土地征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在美国,土地征收并非将私人土地转为联邦或州政府所有的唯一方式,通常只是作为政府对私人土地进行市场购买但无法协商一致时的最后手段。土地征收须具备3个基本要件:公共目的、法律程序和公平补偿。公共目的。在美国,确定征地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用地要求是否由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修宪案将宪法第10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结合我国原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出征地制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土地征收权力的施行前提——公共利益;二是土地征收权力施行的同步满足条件——补偿,这两个问题可谓征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一方面“公共利益”由于其“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对象的不确定性”,其清晰界定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有和现有征地制度对“征地补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依赖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和使用.目前我国征地制度在征地程序、目的、补偿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土地征收纠纷背后交织着各种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冲突、制度的羁绊与法律的滞后,亟待从程序与实体方面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的缺陷予以完善,本文从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入手,提出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因公共利益需要强制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实则属于对土地用益物权的征收,但却长期游离于征收法的规制之外.我国((物权法>将征收的客体局限于不动产所有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也将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视为房屋征收的附带后果,不利于对强制收回土地使用权行为的规范.建议在<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和<征收征用法>的制定中,构建因公共利益需要强制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准征收地位,将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用益物权均纳入征收法制的保护之下.  相似文献   

16.
英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的、比较成熟的土地征购补偿制度。英国土地强制征购与补偿的原则、目的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土地征购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具有独立的司法与行政权力的仲裁机构;土地被征购者的补偿范围相对宽泛。对我国的启示:增进土地征收中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利益;建立健全征地过程中的纠纷仲裁和法律救济制度;保障为公共利益而实施土地征收中失地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对公共利益界定、征收补偿和征收程序3方面内容的分析,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完善提供有益借鉴。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研究结果:房屋征收体现的并不是简单的公私利益冲突问题,条文列举的公共利益类型并不一定就代表公共利益;公平补偿仍将是房屋征收补偿的努力目标;公众参与程序设计存在缺陷。研究结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一些直接影响房屋征收法律制度本质的关键环节上实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对土地征收的目的、类型、征收补偿的范围以及土地征收的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对比,认为台湾地区土地征收制度在征收审核标准、执行程序以及补偿给付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大陆地区借鉴,以不断完善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时期土地征收程序制度的梳理,探寻其制度特点及发展趋势,找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序模式。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征收程序制度整体上强调管理、注重效率,政府主导各个程序环节,被征收人主体地位不被重视,表现出浓厚的管理主义色彩。研究结论:管理主义型土地征收程序制度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应努力构建协商合作型土地征收程序制度,需要在土地征收各个环节加强被征收人主体地位、信息公开、协商沟通、说明理由、权利救济等制度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地征收中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蒲方合 《农村经济》2006,(10):25-28
公共利益是判定土地征收是否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的标准,然而在集体土地的征收中,征收被申请人对公共利益的认定没有程序性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程序规制也有不足之处。为了制止征地权的恣意行使,应赋予征地被申请人对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性权利,理清征地当事人、土地行政主管机关、人民政府在征地中的关系,使征地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在征地纠纷的裁决中应实行回避制度、案卷排他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