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四大目标,以此作为一级目标,分别作了细致的分解形成了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体系,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整洁、住宅外观、安全设施分别建立了标准,形成了三级标准指标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进行了评估,大体上分为达标、基本达标、改进和不达标等四级达标情况,并用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与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邬汉文  范琦 《经济改革》2009,(10):64-64
近几年来,陕西省韩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韩城市卫生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把维护广大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这个中心,依托三级服务网络,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和队伍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制定服务型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测量,对于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政府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目前我国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实践缺乏足够的理论作指导,改革犹如摸着石头过河,容易出现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措施不得力,从而陷入盲目性等问题。其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服务型政府建设涉及管理理念、政府职能转变、机制体制创新、公共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内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及时了解改革的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分析改…  相似文献   

4.
一、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指标体系的意义《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了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五方面建设",设置了30项44个具体指标。《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第七章第一节即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出了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司法建设等三方面的内容。根据《规划》中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的内容,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法制指标体系,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江苏常熟古里镇田娘农场。考察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长三角地区纷纷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长三角地区占据重要地位的江苏省要求.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未来五年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昆山市已发布了区域性的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众多城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昆山坚持以“两个率先”统揽全局,不断增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城乡一体、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七大领先优势”,努力打造国际现代产业、中国和谐幸福、江南人文宜居“三大名城”,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前10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2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他各项指标也完成得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8.
葛燎原 《当代经济》2002,(11):38-3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论述,最近出版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这些论述。通览全书,笔者认为,江泽民的整个论述闪烁着人本主义的思想火花,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关爱,时刻想到人民,时刻从群众利益出发,处处从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蕊 《当代财经》2001,(5):73-76
根据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三条重要曲线所涉及的四大重要经济变量所发生的新变化,“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创新更快、竞争全球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则是新经济的核心特征。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定位在战略性竞争力或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上,实现长期目标利润最大化,以求得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为此,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创新为内核,以财务业绩为落脚在展为包括客户、内部经营和职员等五方面的全方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性、全面性、成本-效益性、重要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政策。毛泽东在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许多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总…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11,(3):15-15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明确表示,“十二五”的GDP增速目标设定为7%。由于这个目标低于“十一五”的7.5%.同时也与10.3%的2010年GDP增速产生显著落差.其透露的政策信息尤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已经被确定为我国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但是,如何将这一崭新的科学发展观转换成可操作的管理模式,进而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实际行动,仍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在某区域内评价和检测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故在分析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诸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总水平的综合评估方法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道非跨不可的门槛,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焦点。当前三农问题白热化,主要是人为的现代化战略、体制、制度造成的。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走出政府擅自替农民作主的历史怪圈,切实做好四项改革。  相似文献   

14.
《环境经济》2005,(11):10-11
为全面加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沿海地区防御海啸、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增殖逻辑强力扩张推动下,资本主义建立了独特的文明景观,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在发展主体、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方面表现出了日益不可持续的趋势,这在深层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绝非人类社会发展期盼的终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放置在资本增殖逻辑之上,以此不断深化完善驾驭资本体制机制,在扬弃资本逻辑建构新文明形态指向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经济正义方面,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幻象”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06,(4):11-12
区域性、流域性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治技术。主要任务是:完成区域和流域污染控制环境分区与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研发流域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的关键技术。阐明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成因,提出控制途径,查明土壤污染成因,建立控制及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技术体系,开发固体废弃物控制与治理新技术,区域性复合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光绪 《经济纵横》2022,(9):121-128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我国作为一个具有百年乡村建设连续统的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民国时期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作为当时的乡村建设“三杰”,其对乡村现代化的早期追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本文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为主要的问题意识来源,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脉络的梳理、分析及比较,归纳概括早期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独特性,从主体自治、外源内生、产业融合、人才建设和注重调查五个方面,深入探讨早期乡村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辉 《江南论坛》2013,(11):22-23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站在历史节点上.回望昨天.“枫桥经验”作为化解基层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地方善治的生动实践.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伟大创造,其探索可贵、经验宝贵:展望未来.面对如何再续辉煌、建设“两富”浙江、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拷问.我们惟有勇敢担当,充分珍惜、大力推广、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奋力开辟社会管理现代化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