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中的违法性概念表征的是行为缺乏法定事由而破坏法律秩序,是法律对行为的无价值判断。我国侵权责任法继受德国模式为主,强行将违法性纳入过错概念中,有概念复合之感。相反,则认为我国采用了违法性这一构成要件符合四要件之传统认识,且不会影响侵权责任法之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2.
共同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法律制度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又是共同侵权行为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对于共同侵权行为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种观点,其中,"共同故意说"和"共同过错说"称为主观说;"共同行为说"和"关联共同说"称为客观说。对共同侵权行为本质的认识应采取"折中说",其具体要求是:构成共同侵权,数个加害人均需要有过错,或者为故意或者为过失,但是无须共同的故意或者意思上的联络;各加害人的过错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民法通则设置了两个归责标准,即“过错”和“法律特别规定”。归责原则的核心是过错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过错是主观的,但其判断标准却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4.
李云亮 《现代经济》2007,(10S):38-39
物权法.以及包涵物权法的民法典.“是一套规则体系.也是一套概念体系。”规则体系的价值是社会规范.无需多言。概念体系的价值是社会共识.是社会对规范对象最稳定之本质特征的共识。规则要靠概念.对需要规范的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离开了概念,法律规则不能建立。不恰当地设计概念,法律规则衡平不守。后者的意思是说.法律概念负有价值判断的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时下正值著作权草案修改之际,而至今我国仍没有对著作权侵权归责的原则作出明确法律规定,这易导致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判决标准混乱。国际上有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等大家普遍认同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在直接侵权的情况下适用过错原则,在间接侵权的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在直接侵权造成权利人绝对权利受损害的条件下适用无过错原则。  相似文献   

6.
限额赔偿制度,是严格责任下损害赔偿方式的特殊构建,是侵权责任法中法律与经济政策利益平衡的产物。基于利益的平衡,法律所强调的公平、公正理念往往无法完全实现。本文从过错的角度分析限额赔偿制度,以过错在道德上的可非难性为基础,在价值平衡思想的指导下,寻求限额赔偿制度突破的可能性、可行性,以期实现政策下法律公平、公正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规则体系中,由于自然语言天生的空缺结构,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概念,类型分为两种:一是价值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比如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等,其内涵与外延均不确定;二是经验性不确定法律概念,比如清晨、机动车等,其内涵清晰,但外延高度不确定.《工伤保险条例》中包含三大类不确定法律概念,“工作原因”、“上下班途中”、“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它们介于价值性概念与经验性概念之间,既要用常理对相关客体进行描述,同时又必须进行必要的价值衡量.在司法审查中,可以分别确定真实性标准、合理性标准与完整性标准,通过判决理由部分的法官解释,最终形成最恰当的结果.判断“工作原因”需要真实性标准,即员工所遭受的伤害与工作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判断“上下班途中”需要合理性标准,即分析上下班的过程是否在合理时间、处于合理路线,若存在绕道,该绕道是否出于合理缘由等;判断“突发疾病且抢救无效”需要完整性标准,既要考虑“突发疾病”的前因与工作是否存在联系,同时又要结合“抢救无效”这一后果是否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8.
刑法因果关系是刑法学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而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标准则是疑难和争议的核心.一些理论观点,存在着与自然科学观念和大众经验相悖,混淆因果关系和过错概念的缺陷.在限定其适用前提的基础上,我国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应当借鉴并选择适用"相当因果关系说"作为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法学家霍布斯给后世留下了一句不朽的法律格言"人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与法律永随相伴的基本价值便是社会安全。在现今社会,经营者与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之相关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纠纷也不断发生,而我国民法并未对安全保障义务做出一般性规定,仅是在法释(2003)20号第6条中确立了安全保障义务,其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笔者从安全保障义务的概述谈起,对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原则及过错的判断标准两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公平责任原则有其作用的范围。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行为适用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是适用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对于一些双方当事人对损害均无过错、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如不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则显失公平的情形,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如废除公平责任原则,不但会使一些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而且会出现法律调整的空白。在我国,公平责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故保留公平责任原则就更具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作为会计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法律有着相互交错、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以“会计准则的法律效力”为核心,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与会计准则法律效力相关的理论,并分析了会计界和法律界关于司法实践中会计准则法律效力实现的分歧与争议。最后联系实际对我国会计准则法律效力的现状进行思考,并对如何提升我国会计准则的法律效力提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理论、制度供给的现状以及实现政治民主的需要为区域环境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完善的必要性.而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对公平正义的核心性价值追求对多元和谐的目的性价值追求和对制度本身的透明民主追求,实现生态法制和阳光法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最终实现和谐语境下区域环境法制自身的价值理念,即对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和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维度的深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经济学是运用包括效益在内的经济学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法律问题的方法。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经济法的社会效果与功能 ,分析探讨实现经济法高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20世纪后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为克服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失衡所做出的理性抉择。论文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背景和时代价值,指出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从以公正促进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就业竞争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法制建设等建议及对策,谋求以此来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5.
董事的法律地位,即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有关董事的一系列法律问题的逻辑起点,因此,对其研究尤为重要。国外对于董事与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信托关系说、代理关系说、特殊关系说、混合关系说和委任关系说等几种理论。通过对上述几种理论的考察与分析,在我国,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定位于“法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背景下检察机关的价值具有多元性,但当其多元价值发生冲突时,检察机关应当以法律监督作为基本的价值。以其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价值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体现在检察机关的具体制度中。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国家中,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法律执行质量和会计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股权集中是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集中的所有权有助于改善公司价值。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应该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提高执法质量和会计质量,促进股权的适度集中。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传统"自然人"法律主体理论提出了挑战。随着智能程度的提升,人工智能将逐步摆脱"物质工具"的机械特性,具备越来越强的自主性。人本主义理念的泛滥与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相冲突。从宗教神学、现实可能性、理性主义等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具备获得法律主体地位的条件。传统的以自然人为中心的"一元制"法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秉承自然法的包容理念,建构新的涵括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二元制"法律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与科学的理论依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专注于资源节约型社会产生与存在的理论基础,从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智慧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都给予了阐释。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论研究及立法综述,总结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并展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趋势,尤其从法律的视角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重点给予了关注,以期为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规定,但对该规定的理解始终存在着道德责任说与法律责任说之争。在明确争议话题是一种关于法律解释的实然性判断前提下,无论采取语法解释、系统解释还是历史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解释结果是:《公司法》第五条所言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承诺性法律责任,该责任在标准上高于法定责任,以企业自主承诺为承担方式,以通过认证从而获得消费者认同为对价,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政府与社会监督。引入承诺性法律责任的概念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社会责任无法由法律确定具体标准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