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OBIT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COBIT标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系统控制目标和信息技术标准,而且提供了信息系统的审计指南.COBIT标准对我国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系统分析内部审计信息化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浪潮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运用COBIT这一国际上公认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体系,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围绕高校信息系统审计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核心问题,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最新出台的审计准则出发,通过与国际审计准则的比较,结合我国国情及基本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在涵义.实现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带来了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忽略、潜在的知识缺陷等相关问题.提出要密切关注国际准则的发展态势,加强交流沟通,使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实现动态趋同.  相似文献   

5.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在制订时大量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二在具体的准则条规定方面基本相同,但在审计实务方面却存在审计出发点不同、证券市场监管环境不同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差异较大等。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环境、法律制度及化传统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新旧审计准则内容方面的主要变化及与国际审计准则IAS NO.24O(IAASB)的比较,发现新准则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导向审计缺乏专门的审计理论、比较标准和规范的审计方法,新准则实施的审计成本较高,有限的法律风险会引起CPA道德风险,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我国新舞弊审计准则的改进应该更好地处理与审计风险准则的关系,共享经验,减少资源和成本浪费等.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48项CPA执业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准则全面、实质趋同的CPA审计等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中国CPA审计实务将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本文从审计模式演进的角度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说明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突破了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以期说明我国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黄长江  谭林 《新智慧》2006,(4):53-54
重要性对会计报表审计影响重大。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不但是现代审计的特征之一,而且是实现审计总目标所必须采用的手段之一。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SAS220征求意见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7号——执行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都对审计重要性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和说明。因此,对于重要性概念的深层次探讨,无论是在加速实现同国际审计惯例接轨方面,还是在指导我国审计人员审计实务、提高审计人员执业水平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2016年年底,财政部颁布第1504号审计准则,我们目前将之称为新审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对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审计准则的改革与国际审计标准国家靠近,是我国审计准则国际化的一大步,是对审计报告规则的突破性要求。本文研究新审计准则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问题,以及对审计报告质量的影响,分析对并购使用者决策的作用,目的是帮助正确理解与评价关键审计事项、提高审计师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资本市场上的管理层舞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已成为高风险审计领域。管理层舞弊的主要环境与诱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内部控制的虚设、经营业靖的压力、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管理层舞弊使传统审计所遵循的内拉基础审计失去依托,常规审计手段无从施展甚至误导结论,成为致使审计失败的重要外部原因。同时也凸现了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的严重缺失。就审计自身而言,科学有效而又标本兼治的对策,应当是加快完善审计准则。国际以及各国和我国的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已经作出了努力,力求建立较为有效和权威的反舞弊审计准则标准和体系。从我国审计准则看,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建立完整的管理层舞弊概念、确立更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加强准则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与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并重。  相似文献   

11.
审计问责制,实际上是对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责任追究体系。审计问责应当有一个系统的制度保障,应当建立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依据以及问责程序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审计委员会程序性工作的特点,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事后核查的缺陷,这些制度设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信息的虚假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来加强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应起的作用,从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审计教育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应该重点把握和处理审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动向:关注高等商科国际评价标准修订,实施审计本科课程教育改革;引入IAEP项目管理理念,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根据COSO内控框架、CobiT框架变化,革新审计专业核心课程相关内容;借鉴CBE模式,注重审计人才的技能培养,建立相应课程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十年,信息系统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与地位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而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又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信息系统审计成为外部审计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它也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现代信息系统审计应当包括真实性审计、安全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种基本类型,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审计意见购买是一种审计合谋行为,是导致审计秩序失范的重要原因。其动因在于购买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计师的机会主义向审计委托人寻租以从中谋利。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包括外部审计意见购买和内部审计意见购买两种情形,需要从意见需求方、意见供给方和外界支持环境三方面对其进行治理。对现有研究的梳理表明,对内部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与行为以及结合中国情境探讨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是未来审计意见购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监督价值的重要环节。当前,问题资金追缴难、责任主体问责难、避免屡审屡犯难、审计成果运用难等审计整改难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公共财政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和执法手段运用不足、部门协调配合不充分等。应采取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增强审计监督权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审计整改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督促整改合力;发挥人大监督作用,提升审计整改层次和水平,有效提高审计整改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国家审计作为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侵占公共资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腐败治理离不开国家审计。以匈牙利构建其国家腐败治理系统的框架为例,分析国家审计在其中的功能定位、作用原理以及具体表现,能为我国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腐败治理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防范与揭露腐败,是国家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捷克最高审计署依法参与反腐败的经验与做法,在国有企业财务收支、政府采购合同和欧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实践,尤其是针对腐败的预防提出的建设性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国家审计所借鉴。另外,捷克最高审计署为了提升自身的反腐败审计水平,在加大对员工信息化审计培训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审计的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国国家审计可以借鉴捷克最高审计署的反腐败审计经验,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9.
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有企业审计在构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免疫系统论”下的企业审计应发挥预防性、揭示性和抵御性等免疫功能,应关注国家经济安全,注重对问题和案件的查处与揭露,并着力促进体制和机制的完善与改革。发挥免疫功能需要加强理论建设,完善审计生态环境,培养适应型人才,创新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及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意见的类型往往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对象。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绝大多数为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采用事件研究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此类审计意见信息含量及其差异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醒信息使用者充分关注并谨慎使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