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生鲜食品的质量信息认知和安全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3个省份消费者的生鲜食品质量认知和安全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购物渠道的选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消费者的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和所在地的市场发育程度对其认证食品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质量评价较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消费者无法确定食品质量等因素,导致消费者对认证食品没有产生现实的购买力.为此,应加强政府组织对食品质量信息的监管,保证食品认证标准的统一性和真实性.逐步降低认证食品的生产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从而降低认证食品的总体价格水平,增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由于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上所体现的态度和消费倾向,会对农产品生产者、食品加工及经销企业的行为主体产生深刻的影响。食品安全的管理不仅仅是供应商或政府相关机构的职责,消费者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调查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及购买行为,不仅对农产品的生产及经销者,而且对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披露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能够有效缓解食品供应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增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以2008~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的食品加工、农牧渔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企业家社会资本对质量安全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差异,政治社会资本显著抑制了质量安全信息的披露,而商业社会资本显著促进了质量安全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消费者质量安全畜产食品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消费者的调研资料展开。研究表明,消费者对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比较高,标识信息的可接受性影响着消费者对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当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理解还相当混乱,不能掌握其真正涵义,增加信息透明度会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愿意为安全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应该促进安全信息的有效传递,增加消费者的信息占有量进而来改善安全食品的生产、销售状况。  相似文献   

5.
白洁 《现代食品》2020,(6):22-23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而食品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物质保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会受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频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让人们愈发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消费者的需求渐渐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本文在对可追溯猪肉不同质量安全信息做出设定的基础上,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山东省潍坊市765位消费者对含有不同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猪肉的偏好。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关注"猪肉可追溯标签"信息、自身收入与家中是否有孕妇、受双汇"瘦肉精事件"影响等变量显著影响其对含有不同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猪肉的偏好。对变量边际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偏好可追溯猪肉的消费者更偏好含有养殖与屠宰信息的可追溯猪肉,高收入消费者则偏好同时含有养殖、屠宰、加工三种信息的可追溯猪肉,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含有不同层次可追溯信息猪肉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北京、山东、湖北、河南、福建、重庆、广西和甘肃8省(市)的9市、县827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消费者利用食品质量信号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厂家,商家和质量认证信号的利用程度无显著差异,可以按照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安全意识以及对认证信息的信任度等指标,将消费者划分为利用质量信号购买和利用经验购买两类群体。信任度,食品安全意识与受教育程度是决定消费者利用质量安全信号购买还是利用经验购买的主要因素。年龄对利用厂家和认证信号影响较为明显,受教育程度对利用商家信号有显著影响,安全意识与不安全食品购买经历对利用认证信号的影响较明显,而居住地和对认证信息的信任度对消费者利用三类质量信号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搜寻行为将影响其面对食品安全风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文章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搜寻努力程度与信息涉入程度、感知风险、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正相关,与搜寻成本负相关,但相关程度较低。并依此结论提出了政府应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披露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本文首先从农民、加工企业、超市、消费者四个主体出发,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从追溯网址、追溯内容、追溯方式等方面,调查了政府和企业主要质量追溯网络平台的应用现状;最后以大米为例,通过消费者和经销商线上线下的调查,挖掘出消费者更有意愿了解的关键信息,从而为追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绝对是中国的生鲜食品电商元年。6、7月份短短不到50天内,就有5家公司集中涉足此前无人看好的这片领域,其中4家都属名动江湖之辈,龙形虎步而出,而其中最为低调的一家公司,据说也悄悄放出了4000—5000个账号,邀请用户免费体验在线购买生鲜食品的“新鲜”。  相似文献   

11.
曾志勇 《现代食品》2020,2(4):200-201,205
针对同城超市配送车辆运行物理路径固定的特征,分析带超市时间窗的生鲜食品冷藏车配送满意度的成本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包括车辆运行成本、制冷成本和时间窗外的超市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最小的带超市时间窗的生鲜食品冷藏车配送目标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生鲜认证猪肉产品为例,本文利用对北京市城镇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尽管50%以上的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有自述偏好,其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较强,但是,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消费者家庭月收入、家中是否有18岁以下的孩子和家庭人口规模等是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一致性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消费者对生鲜认证猪肉的意愿支付价格、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认证知识和认证农产品的了解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此外,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其所感知到的生鲜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等变量也会较显著地影响其对生鲜认证猪肉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普遍关注,普遍有着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认知水平,信任水平等很多因素的限制,在本次调查中只有50.73%的被调查者将需求转化为实际购买。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家乐福超市消费者的调查,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和Logistie模型,分别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彳亍描述制:统计分析,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可追溯性及标签的认知水平和对信息可追溯标签所携带信息的信任程度,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市场上新出现的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牛肉的主要因素,性别、婚姻、家庭规模、职业和年龄是比较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90  
食品质量不仅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而且关系到中国农业与食物系统的国际竞争力。食物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新技术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影响、环境恶化对农牧渔业产品的污染以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境外食品安全等问题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口蹄疫、疯牛病、有毒大米、吊白块米粉、瘦肉精猪肉、注水猪肉、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超标……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 ,人们不禁要问 :“我们如何才能吃到放心的食品 ?”。根据食品质量本身所兼备的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等特性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市场中的质量信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7省(市)9个地区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消费者比较相信政府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但他们对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评价不是很乐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主要与消费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有关。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消费欲望比较高。此外,政府目前最需加强的是对虚假标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吃的安全。多宝鱼、福寿螺质量问题曝光后,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消费者经常咨询有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同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级政府部门、食品企业在“吃得放心”这一主题下,采取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措施。重视食品的品质与安全,可使消费者从田间到餐桌都能享用无公害、绿色、健康的食品。如果不能切实落实这一工作,将会影响我国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从目前食品行业的统计数字看,我国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此,必须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不断提升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政府监管与食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质量属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对安全食品信息拥有上的不对称,强化政府监管是解决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途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本质上是政府相关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对此进行的博弈均衡分析表明,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取决于不断降低监督检查成本、降低以缺陷食品冒充安全食品坑害消费者而获得的额外预期收益、以及加大对违规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9.
安全食品供给的契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本文应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等理论从交易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需求与企业质量声誉角度分析了安全食品供给中纵向契约协作的必要性。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两阶段食品质量安全契约模型 ,分析了食品产业质量安全契约中影响契约的设计、选择和执行的因素 ,从而为安全食品供给的食品产业纵向契约协作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网购环境存在着较传统市场环境下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构建网购市场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网络食品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和均衡条件,并结合消费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了网购市场中16个不同质量安全信号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能够实现优质食品和劣质食品的分离,提高劣质食品卖家传递质量信号的成本、增大劣质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加大对消费者损失的补偿和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分离均衡的实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