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正>山东微山县鲁桥镇号称"中国乌鳢之乡",人工养殖乌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受2011年商品乌鳢大幅涨价的刺激,该镇乌鳢养殖面积和放养密度均有大幅度增加,养殖户投喂积极性空前高涨,随之而来的是乌鳢病害发生率均大幅提高,给养殖户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5月3日至6月7日,我们选择"乌鳢之乡"——微山县鲁桥镇2个水泥池塘、2个土质池塘分别进行乌鳢苗种培育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土质池塘培育无论是成活率、规格整齐度,还是苗种产量相比水泥池塘培育都要理想。一、试验步骤1.前期准备工作(1)试验池塘:选择微山县鲁桥镇试验池﹟﹟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池塘单养乌鳢的规模发展较快、产量也较高,而水库网箱养殖乌鳢的工作尚未见报导。我们于1997—1998年,在胭包山水库进行网箱养殖乌鳢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 网箱设置地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山东乌鳢放养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大量投喂饵料鱼后水质越发难以调控,鱼塘有机质过多,淤泥太深,极易发生急性脱黏、腐皮综合症,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笔者通过实际治疗的病例,提出乌鳢急性脱黏、腐皮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乌鳢俗称黑鱼、生鱼、蛇头鱼等,是一种凶猛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骨剌少,具有滋补、收肌、活血、去淤等药理作用,成为人们进补的珍品,在粤、港、澳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非常畅销。自90年代以来,乌鳢的养殖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进行乌鳢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在国内对乌鳢人工繁殖虽早已获得成功,但都尚未普及,为进一步摸清乌鳢的人工繁殖技术,使之形成规模化,于2000年、2001年、2002年对乌鳢的繁殖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乌鳢养殖的迅速发展,天然饵料不足已成为乌鳢养殖的阻碍。因此,选择适口、优质的膨化颗粒饲料替代鲜动物饵料,适应乌鳢养殖发展的需要。但在投喂颗粒饲料前,必须对乌鳢进行驯食,使其由摄食天然饵料或冰鲜鱼,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以便于大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7.
<正> 乌鳢是一种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医药疗效,在国内外市场甚为畅销。近年来我场为了调优水产品养殖结构,充分利用大水面水体资源,对网箱集约化乌鳢养殖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大水面乌鳢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乌鳢,俗称黑鱼、乌鱼、财鱼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群众普遍喜爱的特种水产品。近年来,市场对乌鳢需求量大,养乌鳢能赚大钱,这一信息被许多人所获悉。全国乌鳢养殖面积迅速增加,1998、1999、2000年增势尤为明显,山东、广东、浙江、湖北、安徽等地区已有大规模养殖。但随之带来的诸多问题,常是养殖户疑问和困惑的:  相似文献   

9.
乌鳢俗称黑鱼,分布广,生长快,生命力强,食量大,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适于集约化养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乌鳢养殖的迅速发展,天然饵料不足已成为乌鳢养殖的阻碍。因此,选择适口、优质的膨化颗粒饲料替代鲜动物饵料,适应乌鳢养殖发展的需要。但在投喂颗粒饲料前,必须对乌鳢进行驯食,使其由摄食天然饵料或冰鲜鱼,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以便于大规模养殖。根据近几年养殖经验,虽然驯化可在从苗种到成鱼的任何阶段进行,但以在苗种体长3-5cm时驯化最好。  相似文献   

10.
<正> 2000年,我们在沱湖进行小体积网箱养殖乌鳢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有益的尝试。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水域条件沱湖位于五河县城北三公里处,常年水域面积6万多亩,平均水深2—3m,透明度50—60cm,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各种营养盐类齐全,饵料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1.
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02年在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上游,新华区治阳镇西治村进行的乌鳢成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的有关情况及技术环节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1)选址及要求:试验池塘为渔民正常养殖的鱼塘,靠近水源,面积3.6亩,深2.2m,底质为沙泥,淤泥厚度为10—30cm。(2)设置隐蔽遮挡物:夏季在池塘两对角移植水花生等水草,占池塘总面积的10%,为乌鳢提供休憩乘凉场所,并起到遮挡烈日、降低水温的作用。(3)水源情况:试验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在枯水期可抽取河水。2、清塘消毒2002年3月25日,鱼种放养前十天…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湖南省沅江市10多个乡镇部分成鱼塘进行了乌鳢的套养,取得了较高效益。据2000年的调查统计,该市成鱼塘套养乌鳢的面积4260hm~2,共套养规格100克左右的乌鳢鱼种95.85万尾,年底起捕乌鳢成鱼89.46万尾、1060.74吨、成活率93.3%、尾均商品规格1.18公斤,新增产值1697.18万元、纯利润1531.04万元、乌鳢套养投产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养殖乌鳢的发展,尤其是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水体小,密度大,投喂饲料来源复杂且数量多,加上人为因素等原因,近年来,乌鳢养殖频频出现鱼病,其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因此,如何防治乌鳢疾病,是目前发展乌鳢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乌鳢的常  相似文献   

14.
<正> 2002年,我们在实施省水产三项工程“乌鳢健康养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中,对其子课题“乌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技术试验,试验面积3.8亩,投放乌鳢鱼种492kg,4478尾,收获乌鳢4739.4kg,4308尾,平均个体1.1kg,亩平产量1247.2kg,成活率96.2%,基本未发病,池塘水质及乌鳍质量均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要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于2000年5、6月份在金湖县水产试验场进行乌鳢人工繁殖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投产10组亲鱼,获得20万尾苗,现将我们的试验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池塘单养乌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1年7开始进行乌鳢的养殖试验,现在发表对于发展名优产品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乌鳢又名乌鱼、黑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它生长快,对水质、水温、溶氧的适应性强,活鱼运输方便。1999年,丰南市西河渔场进行了乌鳢的精养试验,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纯效益10000元/667m~2,且用乌鳢池肥水养花白鲢,增加了效益。现将乌鳢精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池塘准备: 1 池塘条件:乌鳢池宜小,一般为667m~2左右,旁边配有6670m~2左右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鳖价在1994、1995年被抬上了天,曾以每公斤600元的价格畅销全国,孰料到1997年一落千丈,每公斤仅100元。许多原本经济效益相当不错的养鳖企业,在市场无情的冲击下,处于薄利或保本甚至亏本的经营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场不失时机地聘请了河北大学生物系袁重桂教授做顾问,并大胆使用了“天邦”中华鳖饲料,使我场在1997—1998年度市场极其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一年来,在袁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对“天邦”中华稚鳖、幼鳖、成鳖饲料的使用,并和其他饲料进行对比,发现使用“天邦”中华鳖饲料,可降低饲料  相似文献   

19.
<正> 乌鳢,又称黑鱼、乌鱼、生鱼、财生等,是近年新开发的养殖品种。 乌鳢喜栖息于水草丛生、淤泥底质的水体中,平常潜伏在水草茂密的水底,捕食或缺氧时才到水体中上层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在水少或潮湿的地带也能长时间生存,生存温度0—41℃,生长适温16℃—30℃。既能潜伏在底泥中,也能在水面跳跃,并可随细小水流转移水域,养殖中应注意防逃。 乌鳢是凶猛肉食性鱼类,体长3—8厘米时就可摄食小鱼虾、蝌蚪、昆虫幼体等,采取隐蔽等候、突袭捕食方法,有相互残食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乌鳢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原因及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借鉴。一、乌鳢发病的主要原因1、操作不当,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和分养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使鱼体表受伤,入池放养前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