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商》2008,(5):108-109
随着电话资费改革的深入,单向收费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近10年的积累,中国移动也己具备执行单向收费标准的能力。近几年来,信产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杈的通知》等文件,政策的相继出台,也为单向收费的破冰提供了保障。在被喻为最后一块价格坚冰的北京电信市场,接听免费的全球通“畅听99套餐”已经亮相。与此同时,广东移动也相继宣布在单向收费上进行尝试。至此,手机资费标准和固定电话的差距再次缩小,并接近了最终的价格底线。  相似文献   

2.
手机在数字时代几乎成为人们身边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手机市场始终充斥着激烈的竞争。随着手机价格的降低,收费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手机用户普遍认为:交纳了话费,再收取月租实际上就把运营商的经营成本转嫁给了用户。从去年开始,免月租的预付费业务(如“神州行”和“如意通”等储值卡)推出后,移动运营商新增的用户中,预付费用户已占了绝大部分。甚至出现原人网用户流失,转而变成预付费用户的现象。近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推出“话费套餐”,说明移动运营商开始考虑市场因素,承担自己的经营成本,面对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不得不降低手机资费标准。手机资费“套餐”-联通VS移动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今年初,中国移动的用户已达到4500万部,而中国联通的用户已突破2000万部。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消费群体向大众化转移,手机已不再是奢侈品。用户与移动运营商之问的争议集中到手机月租金的收取上。 200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宣布将从3月21日开始在所属的18个省(区、市)移动通信公司陆续推出资费“套餐”(称为“移动套餐”),该“套餐”计划月租  相似文献   

3.
电信资费热点问题探讨之一:关于手机单向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庆 《中国物价》2004,(11):54-58
所谓手机单向收费,就是手机经营企业只向手机主叫(打出电话的人)收费、对手机被叫(接听电话的人)不收费的一种收费形式。大约1996年,手机单向收费问题被提出来,1998年,在信息产业部与原国家计委举行的电信资费调整听证会上,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单向收费方案。该方案最后未获批准。此后,手机单向收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至今,单向收费并未实施。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2007,(5):8-8
贵刊2007年2月号中刊登了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一则讯息,本人想就此说两句。目前的单向收费策略无一不是通过套餐来实现的。从前双向收费的时候,套餐为的是省一些接电话和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5.
正5·17世界电信日即将到来,运营商的资费价格战已经开始了。中国移动在电信日来临之前正式宣布,6月1日起面向全国客户推出4G新资费,流量单价最高降幅达五成;同时,所有套餐外流量资费都将一致,统一下调为0.29元/MB。中国联通则抢先一天推出网上专售的自由组合套餐,并在5月17日举办网购节,对资费进行八折促销活动。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这是虚拟运营商鲶鱼效应初显。4G时  相似文献   

6.
专家介绍说,世界上有一些国家不收取手机漫游费。例如,美国多年来全国全网同价,不但没有漫游费,连国内长途费都没有。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还有漫游费。但今年4月,欧洲议会工业、科研与能源委员会通过一项立法草案,支持大幅调低欧盟各国间手机漫游资费标准,新资费标准降价幅度达到70%。日本也有漫游费,但运营商推出了很多优惠套餐,漫游费比较低。  相似文献   

7.
在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中国移动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及业务多元化的特点,推出了独特的“通讯服务套餐”。 据介绍,中国移动推出的“通讯服务套餐”中包括为大会提供GPRS无线上网服务,该项服务可以做到快速登录、永远在线和自如切换、VPMN服务、网外号码组服务以及集团短信通服务等。中国移动在新闻中心和新闻记者驻地还设置了两个服务窗口,一旦与会人员手机出现故障,将及时予以修理并提供代用手机。中国移动:“服务套餐”走上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8.
当手机有了拍照、mp3、上网、游戏等功能之后,人们期待已久的“硬盘手机”也随即闪亮登场。前不久,三星在日本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型号为SPH—V5400的内置硬盘手机。而诺基亚高层最近也证实,他们打算在明年中推出内置硬盘的手机,以迎合手机上各种古灵精怪数据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这年头什么都喜欢搞定制,这股风在今年就吹到智能手机上来了。先有崔健3999元的高价“蓝色骨头”,之后有荚蓉姐姐、韩庚等先后推出自己的定制手机“青橙N1“和”庚Phone“。而随着“爸爸去哪儿“再次成为舆论热点的林志颖要为儿子Kimi推出专属”黑米手机“,则是将这一本属于粉丝的小众议题推向了舆论大众。  相似文献   

10.
《市场周刊》2008,(2):10-10
手机天价漫游资费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电信成本的问题也一直是消费者及相关人士讨论的焦点,从关注国际民生的角度出发,这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从本月7号开始,各大媒体对手机漫游资费下调听证问题就开始争相报道。22号就以下这两个议案展开听证。  相似文献   

11.
说起单向收费,就不得不提起2000年11月15日,一个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至今心有余悸的日子。该日,中国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彩宣布,手机单向收费已有数个部门达成共识,并报国务院批准。 境外投资者闻讯极度恐慌,疯狂抛  相似文献   

12.
站在移动视频媒体的领域,如果称2005年为“手机电视年”,那么毫无疑问,2006年可称之为“移动多媒体广播年”。从年初紧急叫停全国手机电视试验,推出DAB(数字音频广播)行业标准,到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部署DAB广播试点,颁布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很明显,广电系已经从沉寂潜行中苏醒,以广电为主导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开始征服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3.
从标准、内容、资费、终端与商业模式等层面来说,手机电视市场能否延续奥运会期间迅猛发展的势头,并借助即将到来的3G契机突飞猛进,仍待市场进一步检验。8月8日,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魔幻般的光影艺术里拉开了为期17天的全球盛大狂欢。  相似文献   

14.
手机支付的“钱景”被很多企业看好。国内的手机支付业务开始于2002年。目前,中国有多家公司从事这项业务,如业界公认规模最大的移动支付门户联动优势科技,最早推出基于Email和手机号码综合电子支付服务并拥有千万级注册用户的快钱公司,梦联信通和YeePay易宝(北京通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但目前这一行业发展缓慢,仍未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06年6月,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用户数刚刚突破1000万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设备和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目前4G覆盖率及4G用户激增,互联网流量消费增长迅猛。对比传统的3G手机套餐,具有明显优势的4G套餐是目前手机通信市场上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为了使运营商能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偏好,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套餐,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和4G理论,通过实验法,对五个价格水平下的30种不同的套餐进行偏好性和选择意愿分析,旨在研究影响4G手机套餐的意愿因素,主要研究基于价格分组下通话时长、短信数量、数据流量对于套餐选择意愿的影响方向及影响力度。通过SPSS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对于5组实验者(每组40人)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在较低价格套餐中,数据流量这一项因素对消费者选择4G套餐的意向有正向影响,而短信数量和通话时长的影响方向在不同价位套餐中略有差异。在较高价位套餐中,数据流量具有积极作用,短信数量具有消极作用。自变量因素影响力度在不同套餐价格水平下变动。研究结果对我国移动手机套餐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楼方芳 《浙商》2010,(11):116-116
“手机阅读业务推出之后,我们的计划是三年不赚钱。”在手机阅读业务上市当天,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主要是积累用户和培养用户习惯,只要用户规模上来,未来这个商业模式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连锁与特许》2008,(9):54-54
“少用一根可乐吸管,节约一个汉堡纸盒包装,少用一个外卖塑料袋,少用一张餐巾纸……”餐厅工作人员开始介绍放在面前的“环保快餐”,近日德克士推出的“节能减排”套餐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据服务员介绍,如果购买了指定套餐,还能换购环保购物袋。  相似文献   

18.
在6月份甘肃敦煌的新闻发布会上,诺基亚中国公司宣布了其“中国新兴市场战略”。意图通过占领包括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新兴手机市场,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其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上的“老大”地位。诺基亚将在年内推出7款千元以下的低端手机,其中售价最低的为一款350元的黑白屏手机。与此同时.这个手机巨头开始花费重金在央视推广其黑白屏的低端手机。  相似文献   

19.
何乐 《中国市场》2007,(24):26-28
手机广告已经被业内人士称作是“继互联网广告之后又一金矿”。2007年,由日本三家业内巨头在北京投资成立的电翼广告公司正式运营,这家公司带着日本先进的手机广告经验,宣布进军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20.
国内新锐手机互动营销先驱-飞拓无限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对外界宣布与国内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移动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正式向国内市场推出中国首个手机互动行销平台。此次推出的手机互动行销平台是由中国移动和中国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中心共同打造,飞拓无限作为其指定商务合作伙伴,除了负责整个平台的技术支持、互动营销平台经营及市场推广外,还将为国内众多企业提供创新有效的无线营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