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科技》2009,(11):F0003-F0004
淴淴水生态景区位于平山县境内,为近两年新开发的旅游景点。景区集奇峰、峡谷、古寺、溶洞、瀑布、龛棺、原始森林等景点…。另外,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指挥建设的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一泡海水发电站也建千此,电站始建干1947年,被誉为。红色发电站”、“边区创举”。1955年改民用,  相似文献   

2.
浙江乃至全国旅游业内,高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虹是个名气不小的人物,他2000年开始涉足旅游开发事业.仅用六年时间,先后将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鸬鸟镇的双溪漂流和山沟沟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007年,双溪漂流、山沟沟景区分别接待中外游客80多万和30多万人次,门票总收入达三千万元。多年来,高长虹在他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情系父老乡亲,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这便为我国的发电企业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已认识到长远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逐步的建成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电力发电站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需要不断加强对其内部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对发电站内部的标准设计、控制监督、具体执行等多方面进行发电站内部控制的建设。本文对电力发电站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电力发电站内部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营景区核心能力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民营景区主要是指民营风景区,是民营企业以获得景区经营权的方式经营管理景区所形成的结合体,它是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核心,辅以相关的旅游服务等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景区民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经营年限从30年至70年不等。如2001年初,四川省宣布出让三星堆遗址、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等十大景区经营权;2002年5月,福建省人大通过了《福建省旅游条例》,提出“国家所有的旅游资源的经营权,可以依法有偿出让给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景区民营也为公有旅游土地带来了企业化运作模式,在极大的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景区的经济效应的同时也使得旅游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保持民营景区的竞争优势、实现相关者的经济利益,是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课题。构建核心能力是民营景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民营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14,(6):66-67
是一个古老的城市 是一个水的世界 是一个花的海洋 泰山花样年华景区是全国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是集休闲观光、体验刺激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景区。先后被命名评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国家AAAA级景区、山东省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十佳旅游景区、最美中国(山东)十大品牌景区、山东旅游风云榜“十佳景区”、山东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等,入选“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正>韩国最大太阳光发电站——东洋发电站在全南道竣工。该电站为24兆瓦级,占地面积67万m2,相当于93个足球场大小,投资2000亿韩元(约2亿美元),据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光发电站。  相似文献   

7.
奉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旅游业具有走向海内外的资源禀赋、文化内涵和环境条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10年5月,溪口一滕头景区荣膺国家AAAAA旅游景区。2008年11月,奉化滕头村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案例,奉化溪口镇作为亚洲城市代表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一个县级市“一镇一村...  相似文献   

8.
后疫情时代,全社会逐渐回归正轨,据近半年的旅游数据可以看出,老百姓又重新拾起心中“诗与远方”的火把,开启了身与心的双重旅程。对于景区而言,在大数据日益发展的新背景下,如何应用科技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并通过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促进景区顺利转型,进而提升景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新时期景区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本文首先从大数据对景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当前部分景区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罗列问题逐一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景区财务管理创新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昆仑关景区地形、基础设施、旅游开发等现状条件分析,充分挖掘景源特色,在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景区进行总体的布局与设计。规划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景区的文物建筑,还实现了景区的旅游开发价值,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较好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恐龙谷景区是一个以世界级恐龙大遗址为依托而营造的恐龙主题公园,文章通过收集景区的传统旅游数据、网评数据、智慧旅游数据,采用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恐龙谷景区游客的行为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恐龙谷景区未来发展策略,即要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步伐,打造景区IP、突出“全国第一”的主题形象,突出资源特色、使游客时空分布合理化,开发主题产品、多渠道营销,以提高游客重游率。  相似文献   

11.
黄超明 《乡镇论坛》2014,(16):27-27
随着近年来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成了很多地方眼中的“摇钱树”.各式各样主打自然资源或风俗人文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由于开发模式的不同,这些旅游景区如今命运迥异,有的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真正成了地方政府和村民的“摇钱树”;有的则陷入了与当地村民利益纠纷的泥沼,那些不满足于只充当“看客”的村民走向了景区的对立面,堵路、上访,自建山寨景区截客的闹剧频频上演,景区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5,(14):119-120
水利发电站在国内电力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水电站发电机的运行原理和发电站发电机的常见故障,提出了做好水电站发电机运行与维护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标准的实施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需要包括景区全体员工、游客、外部组织在内的多方积极参与。GB/T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于2011年1月14日发布,并将于201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继GB/T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后,发布实施的第二个旅游景区类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虽然也涉及到了服务质量要求,但考虑到等级评定的可量化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4.
刘燕 《乡镇论坛》2014,(3):46-46
目前.一些景区,为了接人脉、接地气,使景区与文化雅俗共赏,出新招、布奇招。如普救寺景区每年组织百对新人结婚庆典:岳阳楼景区开展背一遍《岳阳楼记》,就能免费登楼览湖活动等.在一些景区“门票经济”步步攀升.游客望而却步时.景区此举不见得能惠及多少游客.但值得游客流连忘返.提高了人气指数.提升了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旅游景区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景区人才呈现出典型的高保有量及高潜在需求量的“双高”特征。与此同时,景区人才缺失问题愈加明显,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对旅游景区人才培养提出全新的要求与挑战。文章以国内景区行业相关单位为调研对象,采取大数据挖掘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利用Python(一款通用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抓取3.016万条国内主流旅游网站和招聘平台的网络数据,并收集有效问卷769份,结果表明:(1)与游客游览活动直接关联的岗位均将“安全管理”能力作为专业人才必备技能之一;(2)“安全”“运营”和“产品(商品)设计”是未来岗位技能需求。因此,研究分析得出国内相关院校需要紧跟未来行业转型趋势,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校企联合培养质量,以期为数字化升级下优化智慧景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老子山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佛教旅游胜地,其老君洞又名真仙岩、灵岩,是全国道教“36洞天”之一,自治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子山景区文化结合了融水苗族文化,成为融合生态自然、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文化特色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文章主要从融水老子山景区开发与文化保护入手,分析景区文化保护对当地旅游业的作用,从而提高景区文化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行梯级开发电站的集中控制管理成为国内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对水电站进行优化管理的主要方向。采取流域梯级电站的集中管理模式可使该流域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文章从梯级开发电站集中控制的意义入手,对梯级开发电站集中控制的条件要求及相关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及地区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景区承载力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旅游发展大军中的一员,普者黑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怎样准确把握其旅游景区承载力,已经成为影响普者黑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家级旅游景区在新时期下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充分利用资源、推动营销力度、促进宣传工作的前提下,我国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年营业额实现了逐年上升。但是保持上升的势头却需要不断的注入新的资金,以维持各项所需,所以拓宽资金渠道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国家级景区资金渠道的拓展,阐述了旅游景区融资的特征;分析了现阶段旅游景区在融资渠道上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拓展国家级旅游景区的资金渠道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加大对景区的资金投入,促进国家级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镇企业》2018,(11):58-60
大汇嘉园隶属太原市汇嘉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加节村长治路东侧,占地150余亩,是一个隐藏在城市生活圈的“天然氧吧”。景区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现已形成集农业技术推广、城乡互动休闲观光、田园生活体验及生态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