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即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是2001年金融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而严格监管国有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则是重中之重,最近,我们对辖内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要切实有效地降低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除了有赖于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和金融部门加强管理、优化增量、千方百计活化存量外,从改进信贷管理、完善政策制度的角度看,应当注意解决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梅 《武汉金融》2002,(10):23-2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阙方平  张鹏  熊飞 《银行家》2007,(8):47-49
我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制度原因形成的,信贷市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巨额不良贷款形成的直接原因,合理而有效的信贷市场制度供给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良贷款有其内因和外因,银行要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其自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改善造成不良贷款的环境 。  相似文献   

7.
创新信贷管理制度培育新型信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生 《中国金融》2002,(2):29-30,42
当前,我国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其中,客观原因很多,诸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信用等方面,但从管理来看,或者说从内部机制来看,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没有一套制约决策者并与现代商业银行接轨的制度体系,因此,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问题突出,这是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8.
银行不良贷款与企业不良债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普遍,数额之巨在,损失之惨重,在国内史无前例,在国际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按保守的估计,银行不良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0%-30%,若按此比例计算,1997年末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达14,983—22,474亿元,其中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约1.5万亿元左右,且仅为帐面不良贷款。因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隐蔽性、递增性、贷款质量占用形态的不合理性,实际不良贷款比帐面情况更为严重。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如此巨额不良贷款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从银行外部来看,主要是国有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很多,目前最主要的成因是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但这一成因对贷款主体而言仍属外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银行制度创新的内因作用,坚决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这应是将不良贷款降至最低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从制度、经营和管理等层面分析农业政策性不良贷款的成因,认为需要采取分类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贷款程序、提取不良贷款准备金等措施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1.
本从贷前调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和监督;建立预警体系,压缩不良贷款等方面阐述了控制信贷风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以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下降很快,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隐形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隐瞒不良贷款,虚假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已成为一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者保“帽子”、增效益的手段。这种以制造隐形不良贷款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确定2001年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不良贷款率降低2个百分点,实现不良贷款额比上年净减少。认真贯彻国务院和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指示精神,研究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健全内部监控制度,规范贷款管理,落实贷款责任,对于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迎接“入世”竞争与挑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不良信贷资产成因分析 造成不良贷款存量规模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的现状,既有历史与现实、直接与间接的原因,也有客观与主观、外部与内部的因素。下面,笔者着重对内部因素进行浅析。 …  相似文献   

14.
依法清理不良贷款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优化信代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研究商业银行在收抵贷资产和处理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方法的防范意见,不仅能够明确清理不良贷款实际工作中的法律界限,而且也有利于规范,导,推动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本文从清理不良贷款的基本法律方法入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清理不良贷款,收取抵贷资产以及鼾抵贷资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法律问题,对当前商业银行清理不良贷款具有十分现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从二○○四年开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取消现在并存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全面推行五级分类制度。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处理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迫切要求银行业的各级工作者正视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抵押资产:市场价值亦或抵押贷款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贷款抵押资产评估问题由来(一)抵押资产评估价值变现率低下的现实 不良贷款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从2000年四季度开始,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开始实现“双下降“。然而,不良资产存量较高、不良贷款率高位徘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产生不良贷款的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企业方面的原因以及其它社会因素,并针对导致不良贷款的因素深入挖掘根源,积极寻找化解不良贷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入世后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规模较大、比例偏高、成因复杂的不良贷款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笔者通过理论研究、趋势分析、方案比较并结合多年银行工作实践,提出不良贷款证券化,以期成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妙方佳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需求分析(一)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提出背景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公平参与竞争,就必须在五年的缓冲期…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其是高负债高风险行业。本文从不良贷款风险、应收未收利息风险、利率被动管理风险以及制度风险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银行业化解不良贷款任重道远近年来,芜湖市银行业高度重视压缩不良贷款工作,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到政策措施、目标考核均已逐步建立完善,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全市银行业压缩不良贷款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