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事关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本文针对陕西省岚皋县蔺河镇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珂  刘卫柏  魏逊  钟士宇 《经济地理》2022,42(3):133-140
土地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特征,当前农村土地市场中流转租金的形成机制并不健全。土地流转租金居高不下甚至快速上涨对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阐释,但鲜有从农业经营外包影响农村土地流转视角的阐释。使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基于湖南、吉林和重庆3省(市)2014—2020年实地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经营外包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经营外包明显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经营外包显著提升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增大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需求,打破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求平衡关系,出现流转市场中农村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形。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农业经营外包会对小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农业经营外包在丘陵地区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租金快速上升的作用不明显。文章提出转变小农户的传统观念,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经营外包,全面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的大规模经营,在我国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前提下,只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才可能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论述对于建立新型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发展低碳农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依法鼓励农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处于探索阶段,农地产权残缺、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约束.农地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赖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主要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转包、城乡统筹等不同模式,它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法律缺失、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政策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法律规范、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和实现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现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模式的延续,是农业土地实现规模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此就如何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健全土地流转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土地流转配套制度。从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江庆勇 《经济纵横》2019,(1):99-106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服务和支撑环境不断改善。但由于家庭承包地过于分散,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执行不到位,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制度化、系统性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运行时间尚短,制约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偏低,规模化流转有限;流转价格尚不合理;流转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为此,应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化调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支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金融支撑体系;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完善约束土地转入方的行为规范;加大力度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流转的作用、贵州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以农立国,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阻碍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土地流转对于“三农”的积极作用;其次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建立健全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模型,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表明,农民工人力资本中的文化程度、技能培训和健康状况与农民工城市融入呈显著正相关,以农民工寻找工作时间、交往范围和参加社会组织情况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有着显著影响。为促进进一步城市融入的实现,政府与社会均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丰富其社会资本,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落实。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淑春 《经济与管理》2008,22(10):23-27
改革开放以来,以1988年宪法修正为标志,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允许流转到放开流转”和由模糊不清到明确鼓励的过程。农村土地流转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到现今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它的发展始终不顺畅,农地流转十分滞后。流转权利不充分、流转动力不足、流转机制未形成、流转条件受约束是农地流转缓慢的四大瓶颈。为了突破这四大瓶颈,我们必须坚持“所有权不干预流转权”、创造农地流转条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允许通过抵押等进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3.
准确厘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事关“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基于空间经济模型评价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绩效,揭示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其土地流转规模对稳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而任务的实施必然需要农产品主产区补偿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刺激了对金融的需求,为农村金融业提供巨大的市场,而现有的金融供给和支持力度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产生了农地流转金融供求数量和结构性失衡。建议从以下方入手以化解农村金融贷款风险: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地流转的金融政策扶持;完善抵押担保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地金融制度奠定基础;改进农地金融服务,创新农地金融产品;健全农地金融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是转变农业增产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统筹发展城乡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三农"焦点问题之一。2006年后,随着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实施多项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村土地流转在流转主体、流转规模及流转方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安徽省两市、五县七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就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基于动力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淑斌  苏群 《经济经纬》2012,(2):110-114
劳动力转移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动力可能是农业收入下降或非农部门工资上涨。虽然都能促进非农就业,但这两种因素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基于此,笔者考察了短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因非农就业动力而异。农业收入下降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抑制土地流转;而非农部门工资上涨拉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劳动力大量非农就业没有引发土地快速流转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从农业劳动力视角看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雄  曾福生 《经济地理》2011,31(4):651-654
从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地资源的附着力角度对我国农地流转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农地资源的附着力下降,加之城市对农业劳动力产生的引力,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向外转移的需求,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必然造成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保障问题受到社会关注。纵观全国,在农村养老保障方式上,社会各界将关注点聚焦在社会养老上,而忽略了土地养老的重要性,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然而,上海市松江区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下,集体承包土地的形式,使得土地重新具有了较高的保障功能,从而不仅有效减轻由农村养老保险所造成的社会养老财政压力,也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21世纪农业产业化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 2 1世纪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应该置之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运行框架中统筹安排、疏导、调节。作者认为 ,由于农业产业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优化、提升农村经济结构 ,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 ,改善农业生产布局 ,能够使农业时序效益不断提高 ,所以 ,农业总体经济效益将大幅度增长 ,这将有力推动农村向城镇化方向发展。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结果是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 ,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从而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 2 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 ,将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浪潮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绩效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卫柏  李中 《经济地理》2011,31(2):300-304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进,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如何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更好地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及建国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运行成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