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但是从我国实际需求来看,单纯依赖石油资源不但不利于构建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石油供应一旦发生变化,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基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利用煤化工手段实现煤制油,成为了缓解国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提高煤炭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大力发展煤制油化工产业,并对煤制油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有客观的认识,结合我国煤制油实际,推动煤制油化工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多元化问题,大力推进多元化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和产业开发。目前,石油替代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领域,这给煤制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虽然煤制油技术诞生在西方国家,但是,自二战以后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廉价石油的充斥市场,石油排挤煤炭的态势日益强烈。在比较效益规律的作用下,煤制油在很多国家都快速退出了能源舞台并长期沉默,同时成就了石油产业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刘卓浩 《化工管理》2022,(13):33-3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煤制油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逐渐走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其利用煤通过化学加工生成的石油石化产品能更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煤制油企业中却有着审核困难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煤制油化工概述、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的特点、目前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措施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石油安全和煤炭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解决这两大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社会各界出了不少主意,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可行是利用“煤制油”技术把我国的能源供应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达到一举解决石油紧缺和煤炭污染这两大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我们注意到随着近日“煤制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煤制油”产业化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煤制油”正在从实验室快速地向生产车间走来,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这也是近来社会各界对“煤制油”这一话题异乎寻常关注的原因。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煤制油”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但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对技术的严格要求都表明,我国“煤制油”的产业化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平坦之路。如何在众多路径中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制油”之路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本刊特开辟“煤炭液化”专栏,以期和广大读者一起关注“煤制油”这一热门话题,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孔丽丽 《化工管理》2013,(10):219-219
本文主要通过对煤制油化工工业现状的阐述,结合我国煤炭资源、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对我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煤富油贫的国家,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耗量逐渐增加,造成石油供需缺口日益严重,故立足长远而言,煤制油技术不失为一种有利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诸多煤制油技术工艺应运而生,为缓解石油短缺形势提供了一定的助益。对此,本文分析了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并就其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制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油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重要资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这种情形下,实行石油替代是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煤炭较为丰富的资源禀赋,发展煤制油化工产业,对于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煤制油化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煤制油 根据资料,采用直接法煤制油工艺,煤烃转换系数(包括原料、燃料、动力总能耗)为5∶1,即5吨煤换1吨油。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局提供的热当量换算公式,石油与标准煤的热当量比为1∶1.4286,以此为依据进行测算,煤的热能转化率为28.6%,即有71.4%的热能在煤制油的过程中被消耗掉。采用间接法煤制油工艺,煤烃转换系数为5.3:1,煤的热能转化率只有26.9%。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发展煤制油及电动汽车在能效等方面的初步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替代石油产品、解决汽车用能为分析基点,对"建设燃煤电站、发展电动汽车"方式相对于"以煤制油产品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石油产品消费"方式在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汽车动力能源生产环节(燃煤发电或煤制油)的水资源消耗需求情况,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燃煤发电 电动汽车"在2个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采用空冷机组的情况下,"燃煤发电 电动汽车"方式的水资源节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提高、供应的相对紧张和油价的高涨,人们更加重视非常规石油和替代石油的生产,加快了对蕴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的开发和煤制油发展的步伐,更把"可以再生"的生物质制油看作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对国内能源利用形式和战略发展规划做出了阐述,以发展煤化工产业来弥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不足,促使国内化工产业发展均衡,促进社会能源利用形式多样化,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我国的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也存在一些盲目性的行为,本文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工作,分析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的存在的发展障碍,以及如何解决、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新冠疫情的背景,对国内煤制油行业现状以及行业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目前煤制油行业产能进行了分析及预测,通过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分析论证了行业发展的必要性。其次,从新冠疫情对油价、煤价的影响以及现有税收政策的影响,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得出了对当前煤制油行业的成本分析。第三,通过对甲醇、液化石油气(LPG)等煤制油主要产物的国内市场及价格分析展示了煤制油行业的经济收益。最后,分析了煤制油行业的环境收益及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的发展方向,可见煤制油行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顾家瑞 《中国石化》2011,(11):64-66
说起煤制油,就不得不提到世界上唯一将煤制油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南非萨索尔集团。该公司满足了南5非%3的0%G的DP燃,直油接需雇求员,为人南数非占提南供非了制造约业正式员工的22%。作为全球唯一煤制油技术商业化公司,萨索尔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南非第一大企业,同时极大增强了南非的油品自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为国内煤炭资源储量最大的省区,煤炭资源已经成为自治区的经济支柱,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下滑,市场需求不足,国家对煤炭产业做出适当调控,加之环保要求的提高,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下一步面临的重要课题.从国家能源储备、环保要求及产业效率看,煤制油产业在内蒙古煤炭资源转型升级中将承担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环保标准的升级,煤制油产业在内蒙古这个资源依赖型地区的优势将凸显.  相似文献   

16.
煤制油工艺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的实际情况而发展应用的一项化学工艺技术。在国外,煤制油工艺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煤制油工艺中对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选型及应用也是有其特殊的标准和条件。因此,本文从煤制油工艺、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作用和类型出发,探讨煤制油工艺对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选型及应用。希望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在选择和应用金属密封耐磨球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化工管理》2013,(19):45-46
煤炭,被称为“工业的食粮”,而石油则是“工业的血液”。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而石油储量就相对贫乏。因此,煤制油技术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油价持续走高以来,煤制油作为接替资源受到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煤制油的发展现状.包括间接液化法和直接液化法两种煤制油装置的建设情况,以及我国煤制油的规划动向;认为我国在发展煤制油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煤炭液化制油技术是否成熟、水资源是否有保障两个问题;建议在我国煤制油工业的发展中,一是应抓好工业化示范,待成功后再进一步推广,二是国家应制定统一的煤制油发展规划,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内信息     
《中国石化》2007,(9):85-85
中海油百亿深水石油战略启动,中石油正式启动中亚天然气项目,生物酶解堵技术亮相吐哈油田,中海油拟在湛江建30万吨润滑油项目,世界首条煤制油生产线将建成。  相似文献   

20.
煤制油 高油价催生我国的煤制油产业各地发展煤制油的热情很高,凡是有煤炭资源的省份都纷纷开展大型煤制油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及集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15个煤制油项目规划。众多煤制油项目中,除神华320万吨/年、兖矿100万吨/年、潞安16万吨/年3个项目得到发改委的批准外,其余项目均属于地方或企业规划。在建(132万吨/年)和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达到4017万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