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主要围绕培养能更好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方案以及要点,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全国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黎会友 《现代商业》2011,(11):285+28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办特色高职学院,培养有特色、有能力、高素质的经济建设人才,更好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定位.着重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等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办出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多维度探索高职电子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多样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态下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实现更加高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效率,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在众多教育教学领域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高职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使得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略进行研究,创新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激情和创业热情,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人才得到全面培养,以及促进高职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的重要方法。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发展变化的。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认真总结、完善和不断创新,结合协同与工程教育理念,探讨在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艺术性专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度。在创新创业视域下,传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能够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安排,面向市场发展需求,构建完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此,本文着重分析创新创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方向,提出创新创业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培养创新人才"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本文基于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的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高职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专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建立一种更加适应地方经济会展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雨  李易航 《对外经贸》2023,(12):144-147
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嵌入,给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法,详细阐述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树立智能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目标、打造智能化的教育生态体系以及实施师生共助“群智协同”培养方法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给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明确数字经济时代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动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促使企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激增。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人才的重要储备,如何在数字经济下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企业规划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其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深入把握数字经济下经管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团队深度调研了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教师,梳理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数字经济特征提出了经管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为相关学科设立培养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行业企业及全社会的协同参与,不断深化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大学生主动学习、高校主力培养、政府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响应、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金融人才,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更好的从事理财、风险控制、财务管理、金融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为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高职院校须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技术方面能力的同步提高.本文通过探索和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和实践,以期为转型发展下的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主要对数字经济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职业变化,并提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措施。具体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泛会计”理念;依据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职业需求,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构建复合型的双师教学队伍;构建教学评价机制;加强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龚雨齐 《商展经济》2024,(6):173-176
强化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经济引领作用、整合校企资源的有效举措。为此,我国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新样本。本文立足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需求,深入剖析了新时期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需求,并据此提出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期助力于促进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经贸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线上教学也成为高校普遍的教学手段。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改变了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但在线教学过程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提升在线教学的有效性、追随着市场的变动趋势,抓住数字化的势头化危为机,是创新与改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议题。本文从疫情对营销专业的影响、教学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三方面进行论述,为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未来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文从培养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必要性、结构模式、培养路径及兼职教师制度建立等入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的有效联动,促进校企合作及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攀升之势.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滞后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共存是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基于此,本文提出高职电商岗位工作室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引企入校,稳定企业项目来源,形成具有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骨干教师、企业绩效考核与校内课程考核、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企业管理与教学...  相似文献   

18.
张景良 《中国市场》2008,(13):112-113
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学与管理的实际,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确定、综合素质的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必然走国际化道路,但同时国际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必须本土化。TAFE(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与澳大利亚HOLMESGLEN学院合作办学,引进、吸收、消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使澳方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商务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也是高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展开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多样化尝试,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