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归属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均将“土地使用权”放在无形资产中核算。笔者认为,不论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三者的概念关系进行辨析,还是从会计核算的原则和经济后果角度衡量,都是不妥的。建议把土地使用权列为固定资产下独立二级项目核算较为合理。一、质疑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归属的合理性将某项会计事项列为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应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该项会计事项符合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计量属性符合无形资产的价值内涵,披露结果符合客观、决…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制度》第47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这样规定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固定资产作为商品买卖的需要,避免出现买了房屋却没有买土地使用权的纠纷。  相似文献   

3.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问题廖俊平(武汉城建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本文拟就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时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讨,希望对今后的工作和法律实施有所裨益。1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的限制《房地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增多,土地使用权抵押活动也日益频繁,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作为具体负责土地抵押登记工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如何保护使用者的权利,保障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如何有效防止由抵押登记不慎而引发的行政诉讼,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江苏省射阳县国土资源局近几年受理的各类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登记宗地数呈逐年递增势头,2001年共办理28宗,2002年共办理63宗,2003年共办理113宗,2004年共办理129宗,至2005年6月底已办理103宗;同时,续抵的宗地增多,抵押贷款额度趋大,抵押登记业务已成为地…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扬 《农村经济》2004,(1):21-23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和使用 ,到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现在的“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演变情况说明 ,我国土地制度变化多 ,且权属不清 ,致使农民的土地使用常遭侵犯 ,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从法制的角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使用权及续期相应的法律问题,是在一定的立法背景下产生的。早在1990年我国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但是这些年限规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法制化进程下,已显得不甚合理。过短年限导致土地使用权人投资的兴趣下降,甚至在临近土地收回期限时,做出消极的、不利于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行为,也使重新处置和利用的难度会大大增加。由此,明确土地使用权届满后以何种方式续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制定系统的政策和法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于二十年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使我国农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出现了分离,但按人口均分土地的制度,多年来未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使农村经济朝...  相似文献   

8.
正在土地出让制度确立20多年后,由于顶层设计的先天缺陷,部分早期出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已经出现了到期的问题,温州困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早在2011年,青岛就有两个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出现土地使用权续期无解的问题,此后,深圳、新疆克拉玛依、四川、重庆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由于温州采取按市场评估价格重新征收土地出让金的续期做法争议较大,引起了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近期,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土地产权及其产权分解为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职工承包地的产权安排,分析了家庭承包经营与土地流转的关系,提出了兵团农场职工承包地流转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兵团农场职工承包地流转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 2 0多年的实践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农地使用权制度安排 ,已经发挥了它的最大功能———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保障了农户个体的经济利益。但在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 ,家庭承包制的实行 ,并没有构建出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土地产权关系。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 ,而农业又是兵团的经济基础 ,深化农牧团场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这个方向 ,必须努力改变团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的状况 ,把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和依法处分权让渡给职工及承包经营体 ,把团…  相似文献   

11.
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一般为无偿取得。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及国务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称国务院55号令)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也认为,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属于破产企业的破产财产。由此可以看出,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内容不同,划拨土地使用权人无权对划拨土地进行转让、出租或抵押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除土地所有者的性质不同外,我国的土地使用权等同于传统民法上的地上权。并进一步从民法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土地使用权的发生及其效力,土地使用权的消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无偿划拨是一种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不论公益性还是营利性用地,一律采用行政划拨方式配置。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划拨用地制度存续时间最长,但却缺少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很多制度规定都散落于多个法律、法规中,导致一些规定互相矛盾。例如在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抵押方面,就有3个问题值得思考。划拨土地使用权能否转让、抵押?《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划  相似文献   

14.
对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中 《农村经济》2000,(10):27-29
20多年以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使我国农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出现了分离。这一制度改革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 ,但是却未能同时兼顾到效率原则。因此 ,在新时期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从而促进有限的农地资源更有效、更合理地使用 ,并进而带动包括农村劳动力和资金在内的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 ,使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 )农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1 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客观上要求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问题的探讨●唐洁近年来,农业股份合作制在河北省沧州市农村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起来,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以下简称土地入股)成为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据1995年上半年初步估算,可达到12万亩左右。这些以土地入股为主,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土地价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在该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制度本身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出让方式的制度空间太大、出让的经营制度不合理、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等问题,阻碍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变通做法──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入股十分相像却又有所不同,建议将二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现行立法有关土地使用权租赁的规范极不完善,症结在于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来予解决:一是尚未完成投资开发的土地使用权可否租赁?二是已完成投资开发的房地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可否租赁?笔者通过论证认为:对前者应予明令禁止,对后者应予承认并在立法上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双重属性的特点,阐明在我国实行土地使用权银行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土地使用权银行模式,最终分析了建立土地使用权银行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认为在我国实行土地使用权银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论土地使用权入股罗必良,王玉蓉广东省南海市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试验区,近6年来,在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出现了土地有偿承包、投标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南海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土地使用权入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