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贸实践》2006,(9):37-39
“块状经济”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发展“块状经济”是富有浙江特色的工业化新路。进一步发挥“块状经济”的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的重要行动。省政府确定,“十一五”时期重点培育“三个一批”,即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一批“块状经济”和一批成长型小企业。其中重要方面是,培育100个“块状经济”,将其发展成为销售规模50亿元以上、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强、产业层次较高、拥有区域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全国性的制造中心和重要的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经贸实践》2006,(8):40-42
我省“块状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1.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目前,浙江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和区域,多数也是“块状经济”发达的产业和区域。依托“块状经济”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是浙江制造业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浙江模式”、“温州模式”、“台州模式”的经济发展理论一直是国内经济学界与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而有关“块状经济”、“中小企业集群”的研究更是为广大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工作者所关注。市场、网络、科层组织三者间的替代关系,许多学者已有过深刻的讨论(鲍威尔Power,1990;罗伯特森Robertson,1995;霍奇森Hodgson,1998)。无论市场、网络还是科层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经济价值(吴思华,1999)。  相似文献   

4.
“块状经济”就是产业集群,即产业链上的若干个同类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一起高密度地聚集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不仅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而且也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浙江块状经济的独特集群优势转化为出口竞争力优势,扩大块状经济产品出口规模和效益,是浙江外贸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伯伦 《经济师》2005,(8):261-262
枫桥作为国家服装协会命名的“中国名品衬衫之乡”,其衬衫产品结构及生产运作方式在国内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枫桥衬衫业可以说是诸暨市发育最好、现代气息最浓、组织层次最高的块状经济。把枫桥衬衫块状建设成以衬衫为特色、结构更合理、竞争力更强的全国知名的服装生产基地,实现块状经济的升级目的,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块状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如桥  陈继祥  刘芹 《生产力研究》2005,(1):106-107,111
本文探讨了浙江“块状经济”成功的原因 ,证明了传统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其最大的特点。进而得出传统企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两者的联动发展 ,并对两者联动发展的内在功能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最后根据浙江“块状经济”的成功经验 ,提出了实现两者联动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8,(11):19-20
工业转型升级怎么搞?块状经济提升为现代产业集群怎么抓?这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专门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出决定,部署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下一步战略步骤。温州市正在拟订有关实施方案,政府、协会、企业和专家合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又好又快”。本期“热点透视”中温州泵阀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做法,或能成为我省各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他山石”。  相似文献   

8.
WTO与浙江“块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兴武 《经济师》2002,(10):237-237,239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各地发展出许多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 ,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入世以及中西部改革进程的加快 ,“块状经济”原来的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浙江民营企业领头羊———德力西集团的创新与突破出发 ,分析“块状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金如 《经贸实践》2013,(12):33-34
块状经济是浙江工业最为突出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域内“低小散乱”企业(作坊)依然大量存在,成为重污染、高消耗的重要源头,从而成为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舒川根 《江南论坛》2001,(12):15-15,38
一、湖州地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基本情况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由于经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湖州曾受“苏南模式”影响,注重发展集体、乡镇企业,因此曾经出现过“杀机”现象(即拆除农村绸机、丝织机),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湖州的民营经济才步入“快车道”。从企业角度看:个私企业持续增长,规模档次不断提升;个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块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机制较活,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有了新…  相似文献   

12.
块状经济是一种集群经济,也叫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我国的块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命周期的块状经济发展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块状经济的特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块状经济的发展各阶段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块状经济发展应对策略,寻求块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业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数量分析方法将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划分为环杭州湾二岸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衢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和浙西南山区地方资源开发型四大特征分区,并从市场占有份额(%)、区位商、产值增长指数等方面分析浙江省区域特色产业分布及其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优化布局研究,提出若干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先行区域之一,浙江省慈溪市以块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发展获得了一定的先机。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慈溪块状经济遇到了重大挑战。因此,在把握慈溪块状经济发展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揭示了慈溪块状经济的特征以及新形势下的重要制约因素,并有重点地提出了优化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升我国块状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恩平 《经济问题》2002,(11):24-26
分析了我国块状经济形成的特点和目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我国西南山区、西北地区,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地域,不易套用沿海地区的块状经济发展模式,应顾及环境、资源和城市化发展,通过人口、地理、交通、资源等全方位评价,完善本地的块状经济。  相似文献   

17.
以制造业为主的浙江块状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更是暴露出素质性、结构性的矛盾。只有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审视浙江块状经济才能从一个侧面揭示如何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戴迪荣 《经贸实践》2011,(10):43-44
我省是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面对当前块状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工业大县(市、区)如何继续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关键在于不仅“做大”,更要“做强”。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宋明顺 《当代经济》2004,(12):58-59
浙江省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区域块状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区域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问题严重,已成为影响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尽快研究出快速高效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完成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是浙江省经济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抉择。标准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侃 《当代经济》1999,(2):28-29
近10多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个体私营工业已按区域形成特色明显的行业块状经济模式。这种块状经济的形成,对路桥工业化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对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等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块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复布点,群龙无首;品牌意识差,产品档次低;无序竞争,自相残杀,等等。对此,必须加快集约化经营的进程,将分散的小规模单体聚合成大规模整体,形成合力,促进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抓行业管理 (1)集中整治。块状特色经济的一个主要弱点是容易引起行业内以低价低质为特征的不正当竞争。对此,必须统一认识,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