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看来,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在于把正式的理念推广与非正式的信仰结合起来。最近,我到浙江,见到了那里的很多同事。会后,大家轻松地在一起,我在这种场合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他们感情中流露出的更美好、追求中更深远的东西。由此感到,体验一个组织能否不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可能需要正式、非正式的两个层面作参照。人其实永远活在正式和非正式两个层面上。一个人早晨上班,这是正式层面的工作,是在组织行为规范下的活动。下班以后,或与同事三两小聚,或与家人享受亲情之乐,或自己沉静休憩,这些在我看来,是正式组织边界以外的事。企业往往关心员…  相似文献   

2.
人其实永远活在正式和非正式两个层面上。企业往往关心员工在办公室内的时间。关心他们在正式会议上的意见,忽视了非正式意见的存在,这样的企业内其实信息的交流是不完善的,企业中不同层面上的经理人的隔膜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3.
专家在线     
这样的销售经理是否称职?问答如果这个公司的价值观包含一种要尊重员工的文化,这些经理的行为就严重违背了公司的价值观念。如果你的公司缺少这样正式或非正式的价值观,那就应该去建立这样的价值观了。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经理的行为是为了业绩而做出的。如果公司的远景包括一些具体的、与收益率、质量、客户服务等等相关的绩效目标,这就很难相信这些经理的粗鄙行为没有负面影响。因为挨骂的员工会没有动力来支持公司的远景——这会对公司成功产生障碍。如果销售经理把他们自己看成是这个销售部门的惟一的负责人,而不是为公司全面负责…  相似文献   

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全体共同的价值观,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代企业如果没有文化这个深层面上的建设,仅凭表层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当一种文化建设能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被大家所接受,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审美标准,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的时候,这个企业一定是强大的、富有战斗力的,就会形成卓越的团队。  相似文献   

5.
一名员工要想能够适应一个企业的需要,他一定要知道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他与这个企业的文化,当然最好是天生就很匹配。如果不是天生匹配,而他自己很愿意去适应这个企业的文化,他依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的、隐形的契约,它是彼此期望得到什么和要付出什么的一种责任与义务的约定.心理契约虽然是无形的,也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如果忽视了它,员工往往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减少对工作的贡献,破坏设备,甚至离开企业.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悬在5万英尺的半空,必须把它带回到现实的世界困局:纸上兵法 企业有文化,企业因文化而凝聚员工,而具有战斗力和生命力。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坚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就会让员工在方向上迷失,在行为上失去标准。 联想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说过:“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这些都说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立志要做百年老店的企业更是如此。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或已经整理出自己的独有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但如何让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真正影响员工的行为,让它成为企业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在企业内部表现为摒弃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宣传什么等等,其价值观念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来表达、来发展的,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和表达企业文化,再好的企业文化规划也是空中楼阁.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说过,世间人是第一个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任何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宝洁公司前董事长Mr.Dupree曾说:“如果你拿走我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这充分说明人的巨大创造力.因此,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观察、协作、与他人互动是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该如何测评这些途径的效果呢? 新员工通常都有接受正式入职培训的机会,可能还会得到一本员工手册,但是员工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却是非正式途径——通过观察、互动、与其他员工协作进行学习.刚入职的一两个月,新员工往往要观察同岗位其他同事的工作流程,或者观察同事们如何处理和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种非正式学习,也被称为社会学习,但是多数专业人士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很难测定.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3,(3):22-26
知识共享是一种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共同认可的行为,企业员工如果没有正确的团队合作理念和行为准则,那么这个共享就不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员工对共享的认识和正确把握,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基本特征,探讨了知识共享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整合要素,研究了价值观的构建与文化营造,以期为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视员工个性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大势所趋,如果老板看不到这个趋势的话,就会被淘汰了。 用人之所长,补人之所短。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每个人总是有优势的地方,善用人的企业家要先看人的长处,然后弥补人的短处。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有一点,文化决定你的行为,通过考量行为就可以考核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在企业内部表现为摒弃什么、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宣传什么等等,其价值观念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活动来表达、来发展的,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和表达企业文化,再好的企业文化规划也是空中楼阁。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优秀的企业和员工形象。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制胜的有效载体。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努力探索和塑造高品位企业文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王震 《企业文化》2007,(12):30-31
什么是责任心?我想从企业员工的责任心角度来阐释这个名词,应该是员工由心底发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态,转化到行动上就是企业的事儿我有责任去管,有义务去做,不做违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我们讲员工应有责任心,从狭义来讲,是一种精神、态度;从广义来讲,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上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在未来社会,如果不能持续地学习,企业将不可能赚到任何利润。因此,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而企业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适应网络时代的电子学习(e-leaming)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让不同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员工统一在相对一致的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创造力,从而使企业内部更容易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正>于利益冲突中见格局,于管理细节中见功夫。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家风,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企风”,是企业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和工作作风,是员工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壮大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很多企业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咨询公司帮助打造企业文化,制作各种标语、看板、宣传片等,对员工进行宣贯,以为只要让员工记住这些文化内核,企业文化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就会向着公司期望的方向转变。然而,  相似文献   

16.
非正式员工是相对于在编的正式员工而言的,他们没有同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确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待遇,是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劳动和用工制度的不断深化,用工形式逐渐多样化,非正式员工队伍也在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学习正在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新兴的最强大的方法之一.”尽管行业观察家鲍勃·莫舍这样写道,但事实并非如此.非正式学习是强大的,但它并不是新生事物.只要人们学会通过观察和与他人互动来执行与工作相关的任务,那么,非正式学习就可以在培训和职业发展中起到显著作用.由于内容丰富,非正式学习可以在现代化的工作场所广泛运用.在过去十年中,社交网络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新兴趣,有些企业会用非正式学习替代常规的员工培训.那么,在你尝试效仿之前,要先了解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8.
刘博 《人力资源》2024,(1):100-101
<正>企业员工为何会在工作时间摸鱼?为何临时需要有人手搬物品,很少有员工愿意主动做?如果领导说谁搬物品奖励100元,相信就会有人主动去做,但是这个方法不是长久之计,搬物品这个行为无法给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却为这个行为支付报酬。如何不支付报酬也有人自愿来做?积分制管理或许可以化解此矛盾。比如,员工主动搬东西,可以加20分;为公司减少成本,获得10分。只要是对企业有利的行为,都可以相应地给员工加分。积分制管理是指用积分来全方位量化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各个维度,对员工做的工作给予及时的认可、鼓励、关注、赞赏。积分可以用在量化工作上,也可以用在考核员工的其他行为上,每一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需求就不一样。与传统激励手段相比,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强有力的文化整合,塑造和改变员工的文化信仰与工作行为,以追求最大可能性的统一,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效率与获利能力。整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而实践证明,整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突出表现为不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冲突和排斥,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就很难尽快形成员工认同的新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不能尽快地发挥企业文化目标导向、员工激励、保持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令人值得思考的是企业文化整合它有什么样的规律?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可能有满意的用户。真正地使员工首先对自己的企业有一种自豪感并很高兴在这样一个企业工作,同时又知道自已在企业里是做什么的、每天的工作给企业的贡献是什么,这样的员工才能有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要企业领导创造条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