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月3日】中国正在策划一个“大战略”,在2020年赶超美国。但是,中国经济的一些数据却无情地预示着这条道路的,艮险。通过瑞穗综合研究所对中国经济多年的研究,我们在这里剖析一下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兼听则明     
近来,围绕着“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一焦点,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们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这个讨论的实质,就是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美国Heritage foundation 10月27日】近30年前,中国发起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时,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此项改革对中国乃至对世界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摆脱效益极低的苏联式计划经济枷锁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不同凡响的扩张,在过去十年内,中国经济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25):34-34
据“中央社”报道,蒙代尔9日在接受卑诗省西门菲沙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时,针对中国经济发表演说。蒙代尔表示,中国经济将在25年内凌驾日本,在50或60年内强过欧洲。但在本世纪内,中国经济不会超越美国。但中国经济扩张的程度,使得一些竞争对手惴惴不安,特别是与中国贸易呈庞大逆差的美国。  相似文献   

5.
徐延辉  张艳 《辽宁经济》1999,(12):48-48
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六年的减速增长,在经济滑坡过程中,商品市场出现价格回落,生产能力过剩,资金市场上利率下调,资金大量闲置。为此,许多人把目前的中国经济称为过剩经济,把中国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甚至认为由于产品过剩而形成的买方市场状态对消费者是一个福音。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济生活的一种表层理解。首先,中国经济不是过剩经济。尽管有资料显示,在601种主要商品排队中,供求平衡的商品占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占25.8%,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许多人因此认为中国经济已从短…  相似文献   

6.
《北方经济》2005,(9):43-43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例,即使国内并没有完成市场化进程,经济却可以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因为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8月22日,经济学家樊纲在向“中国经济增长与全球化”论坛提交的报告中这样写到。在中国,65%的人口在农村,工业化尚未完成,法制尚未健全,还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受计划经济深深影响的国家,虽然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国家还难以相比,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却可以长期保持在9%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强劲态势再一次令全球感到惊叹。今年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1.1%,而3月份的通胀率则升至3.3%。上一次中国经济出现极为强劲的高增长之时,通胀仍处于低位。而这一次,经济的强势增长似乎带动了通胀率的上升,这种局面引发了对于中国经济过热的忧虑。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新中国经济理论史的研究,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热点”,相继有几部论著问世,1999年9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赵晓雷的《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一书,即是其中之一,对新中国五十年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05,(10):23-23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专家指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五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的确,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购买资产。而且中国的经济规模确实要超过美国。但是这并不会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很快到来——最早将在2040年实现,很可能是在2050年。在此期间,眼下的任务不是设法阻止中国购买美国的资产和进入美国的市场,而是要与中国一起精心构建一个足够包容和灵活的国际体系,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并使世界其他国家分享其经济带来的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11.
黄旻露 《辽宁经济》2000,(11):21-21
随着中美、中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双边协定,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铺平了道路,中国离“ WTO”组织越来越近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必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协议的签订,预示着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中国的经济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因而,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也提上日程,显示出其独具的重要性。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内、外因素的破坏和威胁的一种状态。当今世界,经济安全问题是任何国家不能不备加重视的战略问题,已被各…  相似文献   

12.
吴遐 《沪港经济》2009,(10):56-56
有人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中国企业家,因此中国的企业家堪称时代英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喜气洋洋地来了。树也绿了,花也开了,一江春水也暖了。当我们回眸盘点离去的2004年,眺望姗姗而来的2005年的中国及中国经济,中国各行各业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WTO:让中国与世界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集体领导推进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标志性成就,它使中国向世界强国发展获得了最具里程碑意义上的历史机遇,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WTO:让中国与世界同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为过热经济降温的努力似乎正在见效,虽然经济学家们对于中国经济降温的幅度和速度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16.
卫兴华 《南方经济》2000,(10):11-14
(接上期)四、“社会主义经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关系问题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自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这已是既定的和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既定前提,不存在谁坚持谁否定的问题,只存在理解的正确与否的问题。但是有两个有关的理论是非问题应当弄清。第一,无论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的共性或一般,二是所具有的中…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夸耀说,中国经济将在15年内超过英国,在30年内赶上美国。这一预测就像毛泽东的大跃进政策一样,都未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经济也因之滑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6年12月19日]当美国深陷伊拉克的崩溃,而欧洲和日本忙于结构调整时,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中国是全球第四经济大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率今年再度超越10%。各方纷纷向中国领导人献殷勤,而后者也向老朋友和从前的敌人示好。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承担得起拿不出对华政策的后果。中国向大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9.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某些领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也给中国经济某些领域带来了发展机遇;非典过后,中国经济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从总体上看,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仍能保持在8%以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油价让世界各国关注,也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对中国也不例外,但结合中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字,可以看出,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