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贫困问题研究所采用的贫困线指标的制定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促进我国贫困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次对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以及其他贫困线指标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在贫困研究中适宜采用相对贫困线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主观贫困线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与反贫困政策评估"课题组的最新调查资料,用交叉法和回归分析实际测算了7个代表性城市的主观贫困线.计算结果表明,主观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比较接近,说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主观贫困线远远高于当前城镇贫困人口的实际救助标准--"低保线",说明救助标准太低.因此,建议推广使用主观贫困线方法来识别城镇贫困人口,并以此作为"低保线"制订的参照值.  相似文献   

3.
贫困线的确定是贫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与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不同,主观贫困线是基于个人主观福利指标从而确定贫困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主观贫困线方法的以往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述此方法的现实意义及在中国贫困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贫困定义的演化及对中国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中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贫困线测算方法的最优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贫困线的确定一直是正确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状况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贫困的基本特征出发 ,分析了贫困线的标准 ,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认为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来测算贫困线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能较好的反映贫困 ,并就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了实例测算  相似文献   

6.
为回答我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在过去30年间的变化趋势如何,本文引入贫困综合测度方法,结合绝对贫困线与混合贫困线,测算了兼顾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改进FGT指数,以考察中国居民综合贫困变动趋势。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5年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虽然中国削减绝对贫困成效显著,但缓解相对贫困的形势依然严峻,从而综合贫困降幅逐渐减缓。从子样本的结果来看,城镇和农村的综合贫困已大幅下降,但近年来农村综合贫困下降有所停滞;各地区综合贫困均已大幅下降,但东西部地区综合贫困有所“反弹”。进一步的分解表明,相对贫困成分在综合贫困中的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此本文认为,应将收入贫困的绝对和相对方面纳入统一的框架内综合考虑,通过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贫困线动态调整机制,以不断提高贫困测度的精度,更好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组数据测度中国农村贫困和不平等:1995-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组收入数据,通过估计Lorenz曲线测算了1995-2004年我国农村的贫困和不平等状况.文章分别用国家统计局绝对贫困线、1天1美元国际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测算农村贫困,并比较测算结果差异及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入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就中国政府的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和贫困减少的长、短期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扶贫资金抑制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这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同时,加重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资金运行机制、提高扶贫项目的瞄准性,对于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同的机构关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这显然不利于未来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统计局低估了农村贫困线与贫困发生率,同时,各地在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现阶段线性支出系统ELES可以用来衡量相对贫困程度。该方法不仅适合制定全国贫困标准,也适合制定各地区贫困标准。ELES借助一般抽样调查的统计分组数据即可得到具体分析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抽样调查得出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对ELES分析法得出的基本消费需求额进行修正,从而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贫困线。现行的各种国际贫困线标准较高,因而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贫困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元 《经济学动态》2006,(1):00-104
现有大部分研究都使用贫困来度量那些不幸家庭的福利状况,并将贫困定义为当期收入或消费与贫困线之差的函数。但是,我们知道,今天的贫困未必是明天的贫困,有很多家庭目前并非贫困,但是在未来可能会由于农业歉收、失业、疾病等原因而陷入贫困。所以,现有的这些研究只是度量了现在的一个时点上的贫困,但是却没有将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因素考虑在内。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一个家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理论成果,对推动我国西部反贫困的进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标准是用于测量和识别贫困人口的重要工具。收入贫困一直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贫困标准。以收入标准定义的贫困线,一般包括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食物和非食物货币支出。世界银行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收入贫困线定义了世界贫困标准。收入是实现脱贫的重要工具,是衡量贫困的重要代理变量,但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贫困状况。人类发展指数旨在弥补收入标准的不足。虽然人类发展指数对收入标准作了重要补充,但仍不足以反映人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夺情况。为此,基于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Alkire和Foster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数,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多维度被剥夺情况。《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公布了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维贫困状况。多维贫困指数包括了反映环境贫困和资产贫困的重要指标。收入标准、人类发展指数和多维贫困指数三种方法,对加强我国贫困监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镇居民贫困线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敏娜  车延杰 《技术经济》2000,19(10):44-46
一、贫困线的内涵贫困线也称最低生活保障线 ,它是指维持生存 (包括维持健康和工作能力 )所必须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从绝对意义上来说 ,是指这个标准确定了一个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维持生存的最低费用 ,这个最低费用是一个绝对的界限 ,是满足最起码的生理需求的最低费用 ,如果低于这个界限 ,生活就会出现困难 ,甚至威胁生命 ;从相对意义上来说这个贫困线是相对于目前城镇居民平均的生活水平而言。贫困线的高低 ,取决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对基本生存需求的认同、以及政府的财政能力。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 ,贫困线是低层…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我国相对贫困现状需要在弱相对贫困线的基础上度量相对贫困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2019年四轮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弱相对贫困线上限的变化趋势慢于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这表明基于传统收入比例法得到的相对贫困线会高估相对贫困发生率。数据分析也表明,无论分城乡还是分区域,相对贫困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农村和东部地区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高于城市和西部地区。样本期间,相对贫困分布的区域集中程度上升,相对贫困发生率呈现从高水平分散向低水平集中转变的特征。因此,重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作为低保政策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区对于低保线的测算方法和调整机制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地区间低保制度运行效率的差异以及政策保障效力同最低生活需求的不对等。文章基于社会人群个体对最低生活福利效用的主观评价,按照主观贫困线(SPL)的研究思路,对当期潞城市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调差统计,并使用交叉法测算出可以作为浮动上限的低保标准。研究结果显示,SPL方法确定的低保标准略高于真实水平,而相比其他方法能够更全面的涵盖贫困人群个体的福利效用评价。这就为地方政府制定一条更加贴近困难群众的生活福利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0)
目前我国对贫困进行区别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贫困线,低于该线即被划分为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国家的众多扶贫资金,但是对于贫困线上的"边缘群体"来说,生活仍然很贫困,却由于收入高于贫困线一点而与国家扶贫政策无缘。面对这种"一刀切"的不足,文章采用模糊集方法构建了一个多维模糊贫困指数来对贫困人口进行有效识别并确定其贫困程度,将贫困人口分为高度贫困、中度贫困和轻度贫困三个层次,以便根据其不同的贫困程度采用不同的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18.
袁嫣 《当代经济》2007,(13):30-32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城镇居民编织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起源与现状,将最低生活保障线与贫困线进行比较,探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些外媒注意到中国拟提高贫困线标准。2011年晚些时候,将公布下一个十年扶贫纲要,贫困线标准将从1196元提高到1500元,《南华早报》以中国政府宁愿丢面子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方法深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斌  陈静 《广东经济》2006,(11):51-54
我国目前实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在1986年对全国6.7万户农村居民收支调查资料进行计算后得出的。当时是以绝对贫困概念作为计算的基础,强调的是绝对贫困。实际上也是根据“马丁法”的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两者之和作为贫困标准,即最低生活保障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