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思蕴 《金卡工程》2010,14(6):51-52
妇女的法律地位,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文明程度。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标志着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2008年相继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都是从不同方面来确保妇女权益的实现,确保了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但是,无论从法律的实施效果来看,还是从妇女自身的认识来看,妇女的很多权益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本文试图从展示我国当前妇女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并就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完善与加强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所谓劳动权,又称工作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支配自己劳动力,并要求国家或社会为其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保护的权利。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1997年我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公民劳动权是国际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劳动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  相似文献   

3.
严丹 《金卡工程》2008,12(11):69-70
爱当时世界潮流的影响,特别是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于妇女解放、女权运动影响,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注意到了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并在立法上做出了一些规定.共和国时期对妇女劳动权益的保护才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妇女才切实的享受到了立法保护,通过对民国和现在的妇女劳动权益立法保护内容演变的考察,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法制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劳动权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一项手段性权利。对劳动权的制度关注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践层面看,劳动权的实现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的实现不但需要具备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配合,同时,还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手段的跟进。在劳动权保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路径是:权力主动性与社会能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法治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农民工劳动权益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六项农民工劳动权益法治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不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内蒙古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开展情况 为有效解决妇女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开辟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新途径、维护妇女创业发展的根本权益,2009年12月,内蒙古财政厅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妇女联合会联合转发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7.
潘寅颖 《中国外资》2013,(13):64-65
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因立法不够具体明确,劳动合同的变更产生的争论和纠纷频出,其实质是企业经营自主权与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冲突。本文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了劳动合同变更中存在的劳动者劳动权缺位问题,并从程序救济和实体考量两个角度对平衡劳动权与企业经营自主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荣静 《中国外资》2012,(16):204+206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法治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农民工劳动权益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六项农民工劳动权益法治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不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家进一步通过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全社会劳动者合法平等权益的重大举措,必将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伟星 《金卡工程》2010,14(3):17-18
劳动权作为人权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以就业权为核心、与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权利的总和。劳动权的行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前提。保障公民的劳动权是国家的义务。城市散居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各种合法权益经常被侵犯而不能有效地实施,尤其作为基本人权之一的劳动权,更是无法平等实现,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本文拟从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劳动权的概念入手,分析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劳动权不能有效享有的现状与成因,提出比较切实有效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其合法的劳动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在对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侵害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关内容提出,应该建立国家、学校与毕业生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合谐的就业体系,以保障毕业生合法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2.
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其合法的劳动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在对毕业生择业、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侵害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关内容提出,应该建立国家、学校与毕业生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合谐的就业体系,以保障毕业生合法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3.
保护破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一套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从原则到责任各个方面对职工权益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保护,但治本的方法还是我国尽快完善社会劳动保障机制,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国有企业与员工都相应地起到了规范和保护的作用,它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国有企业与员工实行的是劳动合同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国有企业想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有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做支撑.劳动合同的高效管理,有利于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确保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保险"五险"之一的生育保险,在保障妇女基本权益上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生育保险政策中,部分深层次的矛盾正在凸显……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高人口素质、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保证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为企业公平竞争和妇女平等就  相似文献   

16.
女性劳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一直重视保障女性劳动权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保障女性劳动权益与阶级解放、经济属性和性别特征相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扬弃家务劳动思想,建构城乡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政策环境,推行男女同工同酬,建立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尊重女性劳动,加强劳动性别平权的法治保障,深化女性特殊劳动保护。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仍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劳动思想,精准把握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和人口新政策下的女性劳动问题,确保女性共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切实保障女性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家进一步通过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全社会劳动者合法平等权益的重大举措,必将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在修正案中关注度较高的是"同工同酬"问题。在此次新法中,以"同工同酬"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各  相似文献   

18.
钟远珊 《金卡工程》2010,14(9):207-208
劳动权保障的缺失与我国当前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依旧薄弱、漠视职工利益有很大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中,企业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义务,而企业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力求以"劳动权保障"为视角,对我国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最终实现以"企业社会责任"来更好地解决"劳动权保障"问题,维护劳动者切身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管理法》对保障妇女的土地权益都有明确规定,其中,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还延长了土地承包的期限,但是我国农村妇女相关的土地权益由于现实的原因仍然屡屡受到侵犯,比如说:出嫁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常因为出嫁而丧失,离婚妇女、外出打工的妇女更是如此,同时农村的陋习、村规不但严重侵犯了妇女合法权益,更是违宪、违法,但在实践中却很难解决。现通过揭示上述问题,反映出我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日益突出,故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找出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金融账户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的范围,但未作出明确的界定。界定标准的不明确将导致权利主体权益易损、义务主体责任不明、司法裁判依据不清。考察域外立法例,同时结合我国有关立法现状和实践,宜采取“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模式,以“信息主体”“信息性质”和“信息处理”为定义的考量因素,从立法、实践的综合角度进行列举,并排除通过间接识别才能确认的金融账户信息。基于此,我国出台“金融账户信息”的司法解释可侧重四个方面,以实现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社会信息利用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