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现实选择现在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严重的挑战和严重的威胁。中国企业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现在出口在下降,内需不足,资金紧张,定单减少,而席卷全国的金融风暴有可能要持续到明年年终。第二个问题是,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中国企业面临倒闭,工人面临失业。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日前在“无透明无信任——首届中国企业透明论坛”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强心剂,这就是信任。”中国企业已迎来信任转折点,信任才能给企业及中国经济带来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信任问题首先是企业问题,最终中国社会能否成一个诚信社会,信任的成本能否大幅度降低,最主要依靠的力量在社会、在企业。“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到了一个信任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环保是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节能减排更是所有中国企业与公民的责任。日本丰田汽车作为积极响应中国号召的跨国企业,环保问题一直被列为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据显示,未来10到15年,中国企业将迎来一个交接班的高峰期。我国大约有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接班换代的问题,如何做好人才培养、企业交接班工作,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将是中国企业继续发展的第一热点,也是第一难点。人才问题成了中国企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企业员工凝聚力是企业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企业的向心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理论界和企业界都越来越重视企业员工凝聚力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是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企业员工凝聚力越强越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管理层重视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建设和凝聚力问题。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但中国企业发展基础差,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和问题,所以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建议,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本文研究企业员工凝聚力这一问题,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探讨如何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探讨增强它的方法和途径,达到对企业发展有所帮助的目的,能给企业家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企业寿命据说原来是1O年,后来有人说是5年,再到最近确切的统计数据是2.9年。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倒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如此短命,中国的企业中了什么“毒”,谁酿制了企业的“毒”素,是企业自身,还是竞争对手,或是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正面临一场世界经济大战,这场经济大战的前沿阵地是市场大战,市场大战的核心是营销大战,而营销大战的制胜之机是谋略和策略较量,没有一流的策划就没有一流的营销,企业营销策划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一、目前企业营销策划存在的问题尽管营销策划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但在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化经济发展极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困境:1.经济体制方面问题。体制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好的体制…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企业融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是在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种高速的增长在全世界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潜力是房地产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由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很短,管理的经验不足,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国际卜各种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时尚不断地在中国企业得到有效地传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由于中国企业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使得许多人力资源的理念受到了来自企业潜规则的无形抵制。本刊领衔专家彭剑锋教授认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不是理念滞后的问题,不是如何去追求管理时尚的问题,而是理念如何落地、如何转化为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的问题,是如何将在“天上飘”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人的能力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的确,目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不容乐观。难道不是吗?那些“苏丹红”、“冠生园月饼”、“大头娃娃奶粉”,多处发生的矿难、劣质工程等,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真实记录。事实在警示我们: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不容回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杨壮 《中外管理》2008,(6):52-53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外出的动力,来源于中国一批出色的企业家在中国本土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崛起,脱颖而出。然而,过去几年海外扩张的事实是:不少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面临巨大的中西管理文化融合问题。不论是贸易型的企业,如:长虹、海尔;或是科技型企业,如:华为、中兴,都面临如何迅速地实现中西文化融合,减少管理摩擦等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不断成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打造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怎样产生“商业专卖权”,或者消费垄断性。在微行业里产生独特的竞争力后,才能有定价权。而中国目前为止90%的企业都缺少差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是解决产权问题,二是解决企业家的选择机制问题。只有解决产权问题,企业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企业才能任贤用能,科学决策,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企业》2010,(11):19-19
中国企业500强的总体特征为;收入的增长放慢,利润资产和权益大幅度上升。 中国企业面临七大问题: 一是可持续成长问题。当前三大流行经济理念是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但归根到底还是经济的成长,这是一切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辜胜阻 《经济界》2010,(6):8-10
2010年中小企业遇到的是市场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是消费。企业面临高成本时代的到来,这又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企业面对六大困难,又有六大机遇。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城镇化发展,保障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情顾问竹内伦树曾对任正非提到过一个“死亡曲线”,其意是任何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后,可能就是衰落,这是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市场的周期在发挥作用,谁将自己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延续下去,谁就将面临死亡。海尔、华为、TCL、联想这些在1980年代诞生的中国企业,其中优秀者已经达到自身的辉煌成就,而这恰好是一个15-20年的周期。能否超越从前的辉煌成就,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对于它们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下一步的发展,他们选择了走出去。一种质疑的声音逐渐清晰:本土企业赖以成功的经验能否帮助他们打败世界级的企业?中国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是封建帝王权谋思想的翻版。中国企业靠此成功经验去和世界级企业对抗,无疑“螳臂当车”。因此有专家呼吁,超越西方的前提就是先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地西式改造,只有在全面吸收西方管理精髓的基础上,中国企业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企业时只看见器具层面(技术/工具/概念),看不见背后的制度层面(产权/组织/激励),更不见精神层面(价值观/预设/信仰)的倾向。”中欧商学院教授肖知兴说,“而精神层面的问题,却很难靠全盘西化解决。因为精神层面的问题的一个核心是自我认同,一个亦步亦趋的优秀追赶者不大可能和西方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超越。”所以,中国企业必须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根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这就是要在“道”的层面,真正培养出中国式的商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海尔、华为、TCL、联想这些在1980年代诞生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跨国经营。但是,它们能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吗?本土企业赖以成功的经验能否帮助它们打败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是封建帝王权谋思想的翻版。但是,如果说超越西方的前提就是先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地西式改造,只有在全面吸收西方管理精髓的基础上,中国企业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那么,精神层面的问题,却很难靠全盘西化解决。因为精神层面的问题的一个核心是自我认同,一个亦步亦趋的优秀追赶者不大可能和西方企业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超越。所以,中国企业必须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根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这就是要在“道”的层面,真正培养出中国式的商业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企业,重视义利结合应当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国企业要进步,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树立这样的公众形象。中国2006年的财政收入已接近4万亿元,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那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才1132亿元,增加几十倍了。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排在英国的前面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突出了,反映比较集中的是就业、贫富不均、卫生、教育等社会问题。这些事,首先政府要去做,政府要利用国家的资源去做。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的力量去参与、去协助,才能够把这个问题逐步解决好,而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又回过来必定会促进经济、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会计之友》2006,(4X):F0003-F0003
吴邦国委员长曾指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总会计师是企业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近年来,总会计师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财务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2006,(1):153-153
中国在政府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商机,企业家要在中国城镇化过程、计划经济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抓住机会。企业在参与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帮助政府解决问题,比如说供水的问题.环保的问题。江苏的很多企业非常善于抓住这种机会和政府搞好关系,这个关系是良性的互动关系。很多企业就是在这样个相互的合作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城市发展了.企业也就发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