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当一国进口中间产品并出口最终产品时的最优产业政策。在我们的模型里,本国和外国企业在最终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或伯特兰竞争,他们从完全垄断的第三国企业进口中间产品。假设中间产品提供商先决定中间产品的价格,然后下游企业决定减低成本的投资规模和最终产品的产量。最优的产业政策要综合考虑水平利润转移和垂直利润转移的影响,本国政府应该对研发投资补贴还是征税取决于投资的相对回报、技术外溢程度和最终产品的差异性;我们还发现一个特殊的技术外溢值,当中最优的产业政策一定是征税,而这个值又受最终产品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间产品的低质量造成了最终产品的低质量.上游厂商利用中间产品生产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以牺牲质量来降低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给下游厂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间产品的低价格和生产的信息不对称是中间产品低质量产生的根源,通过研究发现厂商纵向一体化消除了中间产品生产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本文用一般性的数理模型分析了厂商纵向一体化的条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运用投入产出原理,对"一线两带"内农产品群、纺织业群、医药制造业群、其他化学工业群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产业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论是:每个产业集群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产业群内部联系非常密切。中间投入率与附加价值成反比;中间需求率低者为最终产品型产业,反之具有中间产品性质。影响力系数与社会生产辐射、拉动效应成正比;感应度系数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最终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我国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中间产品对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可发挥积极作用,收入效应、分配效应、降低最低有效规模和提高生产率是中间产品影响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而规模、技术、人力资源和一些其它条件是制约中间产品生产扩张的主要因素。中间产品生产发展不足和我国存在的就业不足、技术进步缓慢、收入分配不公与工业化趋缓和经济增长放慢等问题密切相关,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中间产品生产、以中间产品生产扩张促进工业化转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文章提出了采取大推进策略、延伸产业链和加强制度建设等对策以加快发展中间产品。  相似文献   

5.
天然存在的生物链,是指处在生物链不同部位的物种按其自身规律在合适的环境中生活。繁衍,并维系整个生物链的良性循环。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突变或某个环节的物种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就会导致生物链上物种大量死亡,并危及破坏者自身。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很多企业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上下游或利益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把…  相似文献   

6.
在困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必须以改革促调整,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我县在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发展的困境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底子薄、包袱重、起点低。由于种种原因,1979年~1982年,全县工业产值年均递增仅0.4%。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配置很不合理。在产品结构方面,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在最终产品中,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少;在产业结构方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优势骨干产业发展缓慢,一些经营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李红霞 《中国经贸》2011,(20):88-89
基于最终产品市场关于差异化产品进行StackeIberg竞争,研究企业集团的中间产品转移定价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集体的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大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领头厂商D1的最优利润大于追随厂商D2的最优利润。与Hirshleifer提出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转移定价策略为优。  相似文献   

8.
国际产业关联反映一定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联结、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结构关系、经济相互依赖性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AIIOT2000的IRIO模型,应用产业后向关联效应、最终需求的产出效应、最终需求的增加值效应等3个基本模型,分析东亚10个经济体(含美国)的产业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在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巨大的中间产品需求增量为东亚产业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后向关联效应,而美国和日本则为东亚提供了主要的最终产品市场,带动区域内各产业的产出增加和增加值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广西实施产业链招商的战略意义产业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体经济》2006,(2):37-39
中小企业是当今中国吸纳社会就业的绝对主力,企业数量占国内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比重已超过50%,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超过全国出口总值的60%,上缴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11.
优惠政策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罗瑾琏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使传统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上升为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将生产过程最终产品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产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是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19...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其市场规模不断下降。目前,从总体来看,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市场提供者,但在为东亚提供最终消费品市场方面,中国和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日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变化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整体经济与贸易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中日两国在经贸发展上的差异所致。在中日为东亚提供产品市场地位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性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日本则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同时,中国作为东亚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地位的上升,在降低东亚区域对美国等外部最终产品市场依赖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产地规则是国际贸易中的核心规则之一,深刻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使用经典的包络方法对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具体分为"最终产品产量减少效应"、"中间投入品强制增加效应"以及"中间投入品替代效应"三种子效应。然后,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原产地规则为例对三种子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原产地规则的核心在于提高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含量。一方面由于"最终产品产量减少效应",最终产品总产量趋于减少;另一方面,原产地规则通过"中间投入品强制增加效应"和"中间投入品替代效应"对中间投入品行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来,国际经济分工越来越深化与细化,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等经济活动的主体,垂直专业化的国际生产分工替代了传统的产品垂直贸易,大型跨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同时具有垂直一体化和外包化趋势。本文首先回顾了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生产与外包化生产的相关研究,然后对内部一体化生产与外包化生产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基于跨国公司与外包企业非完全契约的视角,构建了谈判成本外生化的模型,分析了中间投入品内部垂直一体化与外包化生产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结果显示,中间投入品生产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跨国公司A对最终产品X合作生产时的利润非依存度γa,外包生产企业B对最终产品X合作生产时的利润非依存度γb以及和内部一体化生产时其内部管理成本与谈判成本对最终产品X合作生产时利润的依存度γc。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deep after world warⅡ,the MNCs has been the main bod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 traditional vertical trade has been substituted by international vertical integration production and there is a trend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outsourcing.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lative results about thisissue,and then analysis the production models of integration and outsourcing,formulate a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negotiation cost,these studies show that,the choose of production model of medium input was decided by γa,γb,and γc.  相似文献   

15.
<正> 转移价格是企业市场交易内部化的必然产物。正确运用转移价格,不仅可以合理调节内部经济关系,规避公开市场缺陷,减少生产经营风险,而且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与成本,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佳化。本文拟从如何确定和如何正确运用转移价格两个方面对转移价格作一探讨。一、制定转移价格的原则转移价格又称为转让价格、调拨价格或划拨价格,是指同一组织系统内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或分公司彼此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采用的价格。非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是以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制定的。在不存在外部市场的条件下,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由企业按照NMR_E=MC_T(NMR_E为最终产品的边际收入减最终产品的边际成本,MC_T为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条件确定。在有完全竞争外部市  相似文献   

16.
张彬  桑百川 《亚太经济》2013,(6):105-111
就全球来看,最终产品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在降低,而中间产品的作用在提升,并且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文章在说明中间产品出口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现状,并通过投入产出表和实证分析,具体量化说明中间品出口对国内产业的关联效应和附加值的提升作用弱,进而指出其对国内产业升级作用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产业集群演进源于产业迂回度增加这一理论本质,针对产业集群产生及演进的内生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普遍意义上的内生专业化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不同的条件参数设置,将中间产品产出变化和最终产品生产予以模型化表示,并分三个不同阶段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在产业集群内生演进中"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和"互补性经济程度"是两个关键指标。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将呈现一种稳定的递阶过程;而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则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逆且不稳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能否满足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主要探讨公共服务产品及其竞争策略问题,并结合深圳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对公共交通服务竞争提出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相似文献   

20.
谢建华 《浙江经济》1997,(10):32-32
国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对照余姚市的实际,要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就要走强强联合、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其一,从余姚市工业的发展现状看,推进强强联合、实施名牌战略势在必行。当前余姚工业经济状况是“四少四多”:即最终产品少,中间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化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低档产品多。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