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早已经进入了电力时代,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渐建立起了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策略。但是电力设备对电量的消耗过大导致电力在运行中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所以电网的经济运行和节能对能源日益重要的我国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从电网经济运行的性质谈起,提出35kV及其以下的供电网的经济运行和节能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乔宝民 《民营科技》2011,(12):14-14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我国化工企业获得很大程度的进步,化工企业作为一个用电大户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得我国的人均能源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化工企业在生产中节电降耗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了。现对化工企业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有效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与环境的污染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作为我国生产生活当中重要的能源,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急需照明工作当中节能的设计.本文对我国当前电气照明设计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照明节能设计中较为先进的智能照明设计进行简要阐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市场》2006,(11):14-19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而来的一系列诸如资源短缺、能源紧张、高能耗、环境恶化等等问题更加突出,能源危机信号频起。2004年引发的电荒、煤荒、油荒、运力紧张令人记忆犹新,能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运行的“瓶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全球每消耗10吨煤炭,就有3吨是中国消耗的,在中国初级能源(primary energy)总需求中,煤炭占到了65%,低能源利用率和环境问题极其突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 要改变现状,要么采取措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要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降低污染,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同时,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如果不尽快扭转目前大量开采和使用国内资源的做法,不仅会使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不足,而且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会影响到子孙后代,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 对能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国家开始大力加强本国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天然气和水力发电,得到了持续的关注。出于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开始鼓励国有石油公司对海外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替代能源、开发新能源、降低单位GDP能耗,对我国实现跨世纪的经济和能源发展目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节约能源已经被我国专家视为在我国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推进能源工业健康发展,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成为新世纪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推动了国家电力企业对电力能源输配设施技术的开发建设与创新。供电局是电力能源变电运行的重要执行机构,在电力能源远距离输配的过程中,坚持不断地开拓创新,大力开发出电力输配自动化技术,以保障变电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彭朱 《乡镇企业科技》2014,(20):214-214
国内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中,人们对电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可以减少电能源的消耗和损失。本文就将针对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电能作为重要能源之一,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面对日益提升的需求量和有限的电力资源,电气的节能问题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工业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卢勇 《企业导报》2012,(11):281-282
近年来,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节能关系到技术进步和缓解能需矛盾,是支持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降低民用建筑电气能源的消耗是大势所趋。电气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利用将大大降低建筑结构的能耗。  相似文献   

9.
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大力推行节能降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水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电力消耗的大户,水厂具有较大的节能降耗的潜力,而节能降耗又是关系到水厂运行成本高低的重要问题。因此,水厂必须在确保水质、水压、水量的情况下,寻找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水泵运行方式,降低电能消耗和药耗,从而有效的节约运行成本。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水厂运行中主要的能耗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利发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并且没有污染,利于能源的节约。在水利发电系统的发展中,不仅促进我国生态环保的建设,还促进水力和电力两大系统的共同发展。在可利用的资源中,水力和电力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被广泛的利用。水力发电系统是水利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水力发电系统不仅缓解了我国在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促进了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虽然说水力发电系统广泛的应用了科学技术,但在其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良好的解决,将问题良好的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水利和电力两大建设系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筑电气施工中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越 《价值工程》2011,30(3):81-81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的增加,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就针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节能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电能是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的主要动力,电力生产消耗的能源在我国能源总消耗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因此提高电能生产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保证供电可靠和良好电能质量的前提下,要进行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廉价的电能。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安装大容量的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3.
节约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电气的能源消耗比较大,在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电气能源的节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能源消耗的大国,有效的利用能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这也为电气能源产品的创造打下了基础.通过对我国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现状的研究,分析我国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电气节能产品的开发和了解,抓住市场机遇,建立产品的品牌.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生产力度,扩大销售规模.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能源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无止境的消耗、浪费能源,企业应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想要指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能源审计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认为我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建立能源审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电力是清洁、使用方便的能源,是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设计和重要平台,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探讨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需求量不断加大,电力事业也不断发展,因此,对变电站的设备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往往产生过热的问题,这无论对变电站的硬件设备还是变电站的电气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对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产生过热问题的原因和应采取的计策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力变压器作为分配和输送电能的主要元件,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这日益重要的作用,电力变压器的状态检修策略也日益重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比了传统定期检修与新型状态检修,阐述了进行状态检修的必要性,并就电力变压器的状态检修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内社会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中,人们对电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可以减少电能源的消耗和损失。本文就将针对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5,(11):179-18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能源在我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入到电力市场,研究电力能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电力能源,这不仅对我国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会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建材行业又是高耗能行业,能源的消耗在建材业的成本构成占到30%至60%。对建材行业开展用电市场分析,对我们分析电力市场、研究电力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