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贸易发展是沿边地区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是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重要依托,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总的趋向是开放度日益提高、重要性日益增强。边境贸易不仅是对外经贸合作的问题,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与邻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等,边境贸易和边境地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云南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胚,对物流通道(包括滇--缅、滇-越、滇--老的铁路、公路和水路)、物流中心以及电子口建设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6个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思路、一体化要求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是多维的,边境城市既依赖于独特的地域条件又受到这种条件的制约。黑河市领导认为,辨证地看待城市发展中的优劣势,是使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思维前提。 相似文献
6.
7.
边境城市的发展及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边境城市总体城镇化率偏低、经济水平不高、开放程度有限,存在着环境-资源、人口-要素等内生劣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城市风险防控以及法律规范体系等方面存在治理短板。立足新发展格局,从边境城市-内陆城市-沿海城市之间的差异及其内在关系的视角,根据动力机制和目标导向的不同,可构建边境城市发展内驱力激活模式、聚合力助推模式、内向型开放模式、外向型开放模式四类战略组合,从而为边境城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8.
云南边境贸易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位于祖国大陆同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地带。云南与越南、缅甸、老挝三个东盟成员国直接接壤,紧挨金三角地区,与泰国和柬埔寨毗邻,是从中国到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陆上通道。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共有8个边境地州和26个边境县市,有15个民族居住在国境线附近。云南具有漫长的边境线,约4061公里,约占中国陆地边境线总长的五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9.
广西边境口岸镇地区的发展相对同类地区处于落后水平。文章分析口岸镇的现状与不足,探索这些地区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努力提高并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边境贸易一直是我国边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边境地区创新发展、优化边境地区营商环境和边境贸易工作等方面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因此,在对边境口岸城市进行经责审计过程中,将进出口贸易数据纳入审计范围是必要的,而进出口贸易额、过货量则是进行边境贸易审计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与沿海城市相比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重庆对外贸易发展迎来新篇章,1997年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后,重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对外贸易发展开启新的征程,在新形势下,重庆应抓住机遇,迎接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继而分析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外贸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当前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继而分析了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外贸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当前外贸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加快小城镇件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启动农村内需、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大朗镇喜事连连,一个接一个:先是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羊毛衫名镇";而后又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的中心镇;2003年春,总投资达80亿元的28个涉及市政、经济、教育、民生的重点工程项目同日破土动工;同年10月,第二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在新落成的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7.
18.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很重要与突出的地位。文章就新形式下如何认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扩大,对外语专业人才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确定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越来越成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的讨论重点.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培养目标的确定,不仅仅只考虑培养单位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外语专业学生自身的需求及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来系统确定培养目标,建议确定一个动态的、以素质为导向的、具有特色的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讨论了新形式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保证知识层次规格,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智能型和技能型人才,强化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教学,实行"多证书"制度;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解决学生工作实践的动手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场技术含量较高的较为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转岗和换岗的能力;探讨了智能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最后对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的设置与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