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转型期区域金融成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金融成长机理,可分为内生成长机制和外生成长机制,前者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后者的动因主要来自微观金融主体。市场化改革以来,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我国区域金融成长的内生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将最终走向国家间接调控下的内生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成长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着较大差距,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则是西部开发和东北崛起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从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发展现状入手,认清其中的差距,并从金融发展理论视角、金融地理学视角、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目前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区域金融理论基础上,选取人均存贷、款额和金融相关率作为指标,从金融发展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增加贷款额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更多的资金资本应该流向东部、东北部地区.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该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加大金融资产扩张规模,增加其自身造血能力.我国中部地区的存款对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负向影响,应当加大信贷额度而不是盲目扩张存款额.最后,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仁伍 《中国金融》2007,(14):15-1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合作的加强,对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金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各方才能实现共赢。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建立以来的情况看,各方都表达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收到了一些实效。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与框架设立时的初衷相比,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潜力还远未得到发掘。目前只有通过大胆有效的创新,才能使区域合作实现突破,才能使区域经济金融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发展 1)建国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布局由东向西推进,计划安排和资源配置由中央负责,具体管理以部门为主,并强调地区的相对平衡发展。反映在理论研究上,区域计划、区域经济运行机制没有被列为国民经济计划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致使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远不及部门经济学。进入80年代以后,'梯度理论'的提出对政府决策和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梯度理论'主张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集中资源与资金,实行重点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我国地域空间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该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渐向'中间技术'地带、'传统技术'地带推移。这就是中央投资倾向东移的背景。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内部同样存在经济发展与金融成长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这可以从区域内地区间的存贷款差异、金融相关率差异、上市公司融资差异、GDP占比差异、人均收入增长差异等加以验证。改革开放以来,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流动的"洼地效应"、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投入不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及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要走出恶性循环的局面,首先要克服"洼地效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其次要加大政府投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优先的位置,减少农村乡镇机构,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另外,培养农民商品意识,转变落后观念。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金融成长规模和金融成长效率两个维度,选取多个指标.根据1979年~2011年中国金融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测度出中国金融成长水平指数,然后依据该指数,利用Logistic模型,定位中国金融成长历史坐标,以期能够深入认识中国金融所处的阶段,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演化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度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演化的角度分析,区域金融成长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各有不同。通过对山西票号的案例研究,得出其金融成长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金融人格的缺乏而未能形成自强化机制所致。认为金融创新与金融人格具有双向互促共进关系,中西部金融内生状态成长的关键是塑造独立的金融人格,促进自发性创新;在学习性创新中,要对模仿过程中的反学习现象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金融成长包含了金融增长和金融发展两个方面,金融增长较多地描述了金融量的扩张,而金融发展则突出了金融质的提高。金融成长的过程按照规制结构可以划分为金融抑制、金融约束和金融深化三个阶段。对于我国金融改革而言,提高金融成长水平的出路在于增加金融成长中金融发展的份额,即提高金融质的成长度,关键在于推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本身归根到底就是以寻找合理的规制制度结构和规制幅度为目标的金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Hansen(1999)平行数据阈效应模型的检验与估计方法,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28个省份的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存在阈值点以及阈值点进行估计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阈变量.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金融发展不能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开放程度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阈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也服从了渐进改革的“过渡性”逻辑 ,渐进战略较好地支持了中国 2 0年的经济增长。但是 ,由于“双轨”体制的固有矛盾 ,使中国的金融改革在今天聚集到了深层次的金融改革上 ,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多元化的金融产权关系。中国加入WTO成为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契机。摆在面前的来自外部世界的竞争 ,成为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内开放”的巨大的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主要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在三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框架下考察了中国1978-2007年期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计量方法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单一方向因果关系,支持了Robinson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导致了金融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85—2010年时间序列,实证分析吉林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效率的关系,以及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差距、金融效率差距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金融发展规模是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原因;而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差距、金融发展规模差距及金融效率差距虽然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金融规模差距对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1—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GDP与FDI数据,通过构建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该地区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趋势,短期看该区经济增长促进了FDI的增加,中长期看FDI对该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经济研究的重点,然而传统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强调经济增长。然而20世纪9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建立,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以重新思考。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具有完整和高效率金融市场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往往较高,而且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urrent economic problems in Southeast Asia can be attributed not to too much reliance on financial markets, but to too little . Like the U.S. economy a century ago, the emerging Asian economies do not have well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so remain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ir banking systems to finance growth.
For all its benefits, banking is not only basically 19th-century technology, but disaster-prone technology. The extreme maturity (and, in some cases, currency) mismatch on banks' balance sheets plus the first-come, first-served nature of the deposit obligations mean that banks are inherently vulnerable to massive runs by depositors—and that their economies are subjected to periodic credit crunches. And, as the author says, in the summer of 1997 a banking-driven disaster struck in East Asia, just as it had struck so many times before in U.S. history.
In this century, In this century, the U.S. economy has steadily reduced its dependence on banks by developing dispersed and decentralized financial markets. In so doing, it ha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 capital allocation process and reduced its susceptibility to the credit crunches that have occurred throughout U.S. history. By contrast, Japan has not reduced its economy's dependence on banks, and its efforts to deal with its banking problems have served only to destabilize itself as well as its neighbors.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lsewhere are urged not to follow the Japanese example, but to take measures aimed at developing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that will either substitute for or complement bank products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19.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支柱,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可不可以量化?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有很多,如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机构的扩张、金融工具的开发、金融从业人员队伍的壮大和货币化程度等等.本文试图把金融发展狭义地定义为金融资产的增加,又把金融资产简单地分为现金资产、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外汇储备等四个部分.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认为金融资产在经济增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通过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出各项金融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认为金融资产在我国作用经济的效率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