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公积金制度是国家在实施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建立的,其促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了城镇住房建设、改变了住房消费观念、增强了个人住房消费能力,这无不显示出公积金在住房保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支撑作用.但公积金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1999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颁布实现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统一治理。随着公积金缴存额的持续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闲置资金规模已达数万亿元。2009年10月16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发出将住房公积金的50%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盘活闲置资金。本文主要就实行新政策的益处和实施难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住房制度源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中低收入者住房难题解决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公共住房制度演化和变迁的三个历程,指出了当前我国公共住房制度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土地供给无保障、缺乏非营利住房机构参与等.必须通过加快公共住房制度法制建设,以程序正义维护住房公平,培育和推动非营利机构的发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赵颖 《经济研究导刊》2022,(27):104-106
基于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和科学的完善,特别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住房制度改革,从而使城镇职工具有极高的满意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应用下的便捷性与其重要价值。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对制度进行极大程度的创新,一方面将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逐一解决,另一方面可以给人民的利益带来切实有效的保障,让管理越发专业化,化解各类风险,让职工获利,为社会的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时代,在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的趋势下,分析住房公积金向住房金融方向发展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以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居住需求,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眼于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满足出发,就如何通过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公益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8.
住房制度是指包括有关住房的建设、分配、交接、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调整有关善方的关系并约束其行力的规范,是社会为居民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制度安排,关系到一国的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考察澳大利亚的住房制度有助于为我国住房产业更好发展和人民居住权的保障提供参考.本文从住房产业的发展理念和属性开始,将澳大利亚与我国的住房制度进行比较,提出对我国住房制度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施住房货币分配,是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文从住房分配、供应、市场、金融、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住房新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并提出了加快实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嵇建 《经济师》2005,(8):293-293
在油田住宅建设中,最受油田职工欢迎的当数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已成为“亮点工程”,也是近期职工关注的“焦点工程”。那么,经济适用住房到底是什么房?属于什么性质的住房?如何建好经济适用住房?油田房产部门的决策者如何抓住启动住宅消费的关键?笔者根据中原油田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有效措施。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诞生十多年来,其功能经历了初始阶段以筹集资金支持住房建设到其后发放购房贷款支持住房消费的转变。随着住房市场化和商品化的陕速发展,住房公积金的政策『生住房金融作用急需调整和加强,根据现阶段和未来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住房金融发展的要求,住房公积金制度应积极向支持住房保障的功能拓展,培育、发展成为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之路,对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肯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住房制度改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分配制度的改革。结束福利性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已成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住房功能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定位,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是蕴含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二因素辩证法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住房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二是明确了让住房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良性动力,而不能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三是揭示了住房金融化在经济"脱实向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在实践中有效治理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我国地产行业、住房投资金额日益增加,居民住宅项目以及国民意识持续增多,很多学者对住房公积金的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其对住房消费及影响比较明显.住房公积金实施已近三十年,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及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相似文献   

16.
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施住房货币分配,是住房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本文从住房分配、供应、市场、金融、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住房新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并提出了加快实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韩援 《经济导刊》1996,(1):36-40
我国城镇住房与住房金融发展问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韩援一、我国城镇住房发展及其对金融配套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1979-1988年共竣工住宅12.4亿平方米,占1949-1988年总量17.2亿平方米的72%,即改革后...  相似文献   

18.
住房能够满足人们多种层次的需求,是促进家庭流动的社会表征之一。此外,住房也能够检验新加坡提供基本福利物品,以及应对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日益摒弃公共住房这一批量化生产的消费品、追求更高居住品质时的管控能力。高端私人住房需求已经影响到了新加坡的发展轨迹,此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甚至成为获取中产阶级持续政治支持的谈判筹码。为了证实渴望获得私人住房的房屋所有者的一般态度,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讨论了1960年后新加坡住房政策背后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深入探究了为何有效的公共住房提升要与质量更好、社会地位更高的私人住房相结合,即便国家为改善公共住房质量做出了不懈努力之后依然如此。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住房价格螺旋上升使许多人失去了住房购买力。制定未来规划以满足人们对私人住房的偏好与需求时,也不得不面对许多困难,诸如高房价、土地有限且固定、竞相使用中央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作为购房主要融资来源等等。或许更为可行的方法是缩小公共住房和私人住房在土地使用期限等方面的差距,目前政府也在着手研究这一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职工住房都是实行福利分房,由国家和单位提供住房,职工采取按月付低房租的形式。这种福利制分房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助长某些领导干部权势,形成人情房、新情房等,再就是我国还是一个贫困的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国家和单位还拿不出多的钱来为职工解决住房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所以,国家和单位还拿不出多的钱来为职工解决住房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房改政策,即: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的体制;把自建、自管住房的体制改革为社会化1、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形式;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两种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等。其目的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20.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不同类型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和非住房消费水平产生了深刻变革。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评估公积金制度对不同类型缴存家庭非住房消费的影响,检验该制度是否提高了缴存家庭的福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能够提升家庭非住房消费,但对于不同工作单位组成的家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家庭非住房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在其他类型单位工作的家庭。此外,公积金缴存额增加对于低消费家庭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消费家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他类型单位工作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低提取率和低提取额导致其因缴存公积金感受到了明显的相对剥夺感。本文的发现对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为消除公积金带来的不平等,作者认为有必要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制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公积金制度,并进一步拓宽公积金使用渠道,盘活公积金资产,提升低提取率和低提取额群体的收益,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