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微软公司是世界头号软件“帝国”。近年来出击机顶盒市场,在美国市场上节节败北,后又转战亚洲,进军中国,推出“维纳斯计划”,闹得沸沸扬扬。微软的机顶盒在美国市场上已微“软”,在中国市场上就会运气好吗?做软件拿手的微软,硬件也能玩得转吗?  相似文献   

2.
燕非 《经济论坛》1999,(17):24-25
中国机顶盒(STB:SET—TOPBOX)市场酝酿多年,但一直进展缓慢。1999年,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的“维纳斯计划”终于打破僵局,“信息家电”的名词便一天热似一天。机顶盒做为一种多媒体终端,它除能支持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外,还具备支持VCD、互联网、DVD、可视电话、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会议电视等多媒体功能。目前光是媒体曝光的机顶盒产品已不下10种,各家电企业都想在热潮中搭一班车,而各地有线电视公司及一些专用通讯网等“带宽”拥有者也都纷纷出台各自的机顶盒计划。机顶盒能创造出像VCD机一样巨…  相似文献   

3.
★微软“维纳斯”亮相中国深圳★北京凯思推出“女娲”火线应战★合作还是竞争,中国企业当自强盖茨带来“维纳斯”意欲何为今年3月10日,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年轻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参加完亚洲CEO(首席执行官)峰会之后,从香港乘直通车来到了...  相似文献   

4.
微软是一个既让我们爱又让我们恨的家伙,尽管比尔·盖茨频频在中国亮相,要帮中国发展这计划那项目,你可千万别以为他是慈善家,“总有一天,我们会开着运钞车,去中国收款的”。这才是盖茨先生的肺腑之言。微软的发家史靠傍大款起家。比尔先生于70年代在美国墨西哥州创办了只有三个人的“Microsoft”,那时“微软”是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小软件公司。可是精明的盖茨榜上了当时的PC业大款IBM,搞DOS起了家,然后一脚将IBM踢开,投向了IT业界新贵Intel的怀抱,靠莫须有的Wintel迅速发胖,腰包里装满了美元后,微软便以救世主的面孔出现…  相似文献   

5.
编制“十五”计划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下面我仅就想到的几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想法。一、关于编制“十五”计划的方法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实践已经提出了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研究“十五”计划的问题。一是计划的“市场化”原则“十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客观背景基本上规定了必须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开放型思维方式指导计划的编制,这就是计划的“市场化”原则。具体说来,计划目标的确定、计划重点的选择、计划的组织实施和政策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与建筑是一个社会当下文化,经济和科技状况的真实写照。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阅读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同样能发现许多东西。  相似文献   

7.
捆绑销售都是垄断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朗迦 《经济世界》2001,(12):12-13
在对微软和GE采取反垄断行动的背后,有关部门担心的是将不同的产品进行“捆绑销售”。但“捆绑”并不全是坏的。 [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 “捆绑销售”Bundling)是经济学家目前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指某些业者为了推销商品或垄断市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组合在一起以一个价格出售,从而损害消费者和其他业者的利益。 前些时候,世界上两个市值最高的公司——微软和通用电气(GE)受到了反垄断机构的攻击,部分原因就牵涉到“捆绑销售”。6月份。美国上诉法院维持了对微软的部分早期判决:即微软将它的“探索者”(Exp…  相似文献   

8.
横行互联网的“冲击波”,在短期肆掠后,终于在网络天地中销声匿迹。因为它不过是一个中学生的小小恶作剧而已。在这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现实社会里.对付这些“小儿科”十分容易。  相似文献   

9.
事件背后的哲学话语——论苏格拉底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开放时代》2000,(11):36-40
本文围绕苏格拉底之死事件衍生的哲学话语,透视哲学作为“爱智慧”的希腊古义之中断。文章认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是一个理解苏格拉底和哲学的传统视景,这个视域遮蔽了一些异常重要的东西。斯东强调关注一下“柏拉图没有告诉我们的东西”,将我们引向哲学系谱的重新审视。苏格拉底之死,祭起了理智主义的哲学大旗。他的死亡本身就是一次思想的盛典,一次意味无穷的哲学事件。  相似文献   

10.
记者: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即将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不仅是中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也是中国第一个面临更加复杂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难度可想而知。您认为中国在“十五”期间主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潘岳:“十五”计划是进人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意义重大,面临的问题很多。《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商周刊》2011,(4):15-15
“生活需要钱,我也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钱,但如果生活完全是为了挣钱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如果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银行账户上增加更多的0,那没有什么意义,把钱作为最终目的,那这个人其实也是没有多少财富的。”——对于个人财富,胡润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在新年下了一个决心,而你觉得这个决心不能扩展你当前的技能、让你学会新的东西,也不能发挥你的想像力或调动你的激情,那么请把你的目标提高30%。  相似文献   

12.
申革联 《经济师》2009,(8):266-267
文章以维纳斯(美女)雕像的形体及线条的变化美,寓于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美,让世人从维纳斯体型线条的变化窥探经济规律的奥秘和房地产经济运行起伏变化的哲学美。文章把意象艺术理论运用于经济领域,从人体这个小宇宙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这个大宇宙的关系出发,阐述经济波动的规律和增幅大小与维纳斯的形体及线条的变化的内在联系.实为一种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调查显示,虽然互联网无边无际,但一个人上网时通常只会访问十分有限的几个网站,访问网站的个数也随着计算机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使用者来说,有限的网站已经足够了。即使你是一个电脑高手,你也一定有一些特别喜欢的网站,针对上面的问题,微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叫做“收藏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论"人力资本产权"分歧的化解及其与智力资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鸣 《现代财经》2007,27(1):11-14,19
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理论,本质上是“虚拟资本”问题,是对这些过去被看作是费用或成本的东西进行“资本化定价”。我国经济学界“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分歧,关键在于没有从虚拟资本这个角度来思考“人力资本”这类问题。特别是由于在研究企业产权理论时,没有引进另一类虚拟资本——“智力资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张春 《经济导刊》2003,(1):54-56
公司财务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由学术界引进的,随着中国企业资本运作活动的增加,逐渐被一些人认可。但非常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人一谈起公司财务,仍然将其与财务会计混为一谈,认为公司财务是会计学的一个学科。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在“被误解了的金融”一文中也曾说过这个问题。 Corporate Finance在国内的叫法很多,有人叫做公司金融,也有人称为公司理财。国内的学术传统习惯于把金融看成是一个宏观的东西。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微观的概念。Finance一词既可以理解成财务,也可以理解成金融,而且更偏重于财务这一块。当然这里“财务”的概念也和国内的有所区别,它更接近于国内理解的资本运作的内容,既包括股权、债权以及收购兼并,也包括公司治理和激励结构的安排等一系列国内所理解的有关“企业”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最近,网络在线办公可谓当前的焦点.微软、Google明争暗斗。相继推陈出新,欲一较高下。抢占办公领域的新市场。2006年3月份以来。Google就一直发力在线办公。先收购了国外网站writely.随后陆续推出了Google电子表格和Google在线日历服务.至此.Google Office的格局基本形成。而Google并没有就此罢手。前不久还将在线办公进行了整合。推出了其在线的网络办公系统“GoogteDoes&Spreadsheets”。欲与微软办公试比高!而微软除了推出最新的Office2007外.也发布了Office2007的在线办公系统,这里就针对Google与微软的在线办公系统.做一个全面的对比测试。看看谁更得民心!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经济纵横》2006,(7):8-8
“点点滴滴的改善是不够的,改善一定要明显,有时你甚至必须有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如何才能大胆创新?其实并没有公式可以教你怎么做。但是企业应该学习的态度是:如果你发现一个有机会成功的大胆创新,那么,就算它会威胁你的现有事业,也要不惜一试。因为即使你不做,别人也会做。这正是许多大企业都面临的难题,你的事业很成功,可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跟你竞争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你当然认为自家的东西比较好,然后就会有其它小公司把新科技或新产品拿去开发应用,最后反过来把你打败。这种危机,IBM、微软等大企业都发生过。”  相似文献   

18.
《时代经贸》2008,6(3):96-96
2月19日,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宣布,微软将启动一项名为“梦想火花”的计划,向全球大学生提供免费软件,以帮助他们发掘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应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还债计划王国福,栾信芳这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盈利的企业也不一定能顺利地偿还借款,原因就是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偿债计划。还债计划无疑是以偿债时间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企业的还债计划要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微软而言,这既是我们走向未来所迈出的大胆一步,也是我们今年7月11日所宣布业务转型消息后所进入的下一个大型阶段." 在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不久,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便向微软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主题为"加速增长"的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中,鲍尔默将微软此举喻为"下一个大型阶段". 鲍尔默除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达成收购协议的喜悦之情,还公布了微软接下来将会实施的收购完成后的业务整合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鲍尔默给予了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足够的关注度,埃洛普不仅会重回微软,同时还将担任扩大后的微软设备部门负责人.甚至连微软现任设备与工作室(Devices and Studios)负责人朱莉·拉尔森·格林(Julie Larson·Green),在交易完成后,都将加入埃洛普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