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但近年来随眷国企改革的深化,国企出现了较深层次的公司制度问题,关于国企的“不积极”研究是其中热点之一。文中将其分为四个局面来进行探讨:国企制度性的“不积极”;国有投资人(政府)对企业的“不积极”;社会投资人的“不积极”;经理人的不积极。以期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对我国国企改革的难点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国企利润分配制度改革一直都是国企改革的工作重点,从历史视角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演进过程,对现行国企利润分配制度存在的利润上缴水平偏低、大量红利回流国企、国企红利分配的民生导向尚未确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模式进行展望,应该扩大红利收缴范围且提高上缴比例,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红利分配模式,并且强化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刚性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企改造是我国经济体制垢难点,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产权的宏观层面上,我国已经设计并正在构建“国资委-经营公司-国企”这样的新国有资产运营体系,但在产权的微观层面上,基本上沿用着传统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模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片面强调法人财产权的功能,使劳动处于是“国家的主人,却不是企业的主人”的窘境。本从劳动占用权确立的客观必须性出发,将“两权分离”发展为“三权分离”,最终确立企业财产权,经营经营权与劳动占用权的三足鼎立的产权格局,从而实现了国企产权制度的创新,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是国企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也是国企党建工作不断遭遇困难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上海国企党组织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积极转变理念、优化组织、改善方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党建工作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半年目标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大多数国有企业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寻找一条企业改革的好方法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国企改革的思路,指出国企改革应从放权让利走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的国企改革只是涉及到国有制的形式转变,没有触及国有制的内在矛盾,因而不可从根本上解决国企问题。关于国企改革最新的几种设想也只是涉及到国有制的外围问题。通过这些分析推出的结论是国有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7.
沈阳作为东北经济中心,国有企业在沈阳经济总量中占绝对地位,大部分国企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国企股权激励不足、资本多元化途径单一等混合所有制改革难题,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的首选,而引进多元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键,本文立足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剖析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题,针对性提出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深化国企改革 ,必须从产权关系上突破。抓大放小 ,有进有退 ,对国企实行战略性改革和公司化改造是必要的。“民营化”是“国退民进”的有效途径。对国企所有制改革要克服“恐私”、“恐退”等观念上的障碍 ,要使国企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9.
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新进程。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当前的阻碍政企分离问题未彻底解决。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有的“内部人控制”理论进行系统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国企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在客观上是一股推动国企产权改革的动力,因而,当前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且只要环境适宜,“内部人控制”能实现其自适应性改良。  相似文献   

11.
制度安排是决定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来说,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就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对于国有企业存在价值的认识,也必须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认识。在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改制中,民营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发展的更重要意义还在于对国有经济制度安排的推动作用,而且,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意义比我们原先预想的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不断变迁。改革的第一阶段,要求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学习农村承包制经验,推行企业承包制。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全面的股份制改革。目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公营企业。用公营企业充当国有企业,混淆公营与公有,以取消国有企业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是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明确地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要求对企业高管薪酬决定进行政府管制的政策主张。就我国改制后国有企业而言,出于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和国企高管的身份模糊性,促使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高管薪酬水平进行直接的动态管制。这种来自于政府的直接管制,造成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的扭曲和低效率。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制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增强各利益相关者在高管薪酬决定中的投票权,则是弱化当前国企初次收入分配中的社会公平偏好约束,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增长机制的根本之途。  相似文献   

14.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借鉴日本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引入市场机制、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出售国有股份、分担债务的清偿责任等经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发挥所有权的激励作用;改革方式不拘一格;改革中应兼顾效率与公平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有企业的基本属性进行了理论考察。认为在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国有企业必然低效的结论是不成立的;认为在促进社会公共福利方面,只要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高于一个临界点之上,也能促进社会总福利的增加;认为在国有经济的最优规模方面,国有经济的有效规模受到生产力和市场发育程度的客观限制,超过这一规模限制,会导致国有经济整体上的低效。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国有企业机制中仍然存在着顶层经理人“双重人格”的矛盾、顶层经理人资质与国有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根源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机制中存在的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WTO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本就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些探讨和论述,并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改革精神,提出了有实效性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企业理论在解释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国家声誉的视角为国有企业的理论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中国国有企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根源于国家声誉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并成为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以此试图回答国有企业困境背后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本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本溪煤炭实业有限公司的关闭破产过程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的“本煤模式”。本文梳理了中央、地方政府关于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的有关政策和规定,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进这类国有企业退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