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本身就含有对市场行为主体的伦理约束。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经济伦理的建设。经济伦理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经营方式、企业组织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伦理不仅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涉及到企业在生产、销售、广告等各个环节在道德方面的认知与自我约束,对市场经济的科学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伦理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两种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可归结为两种模型:所有者模型和利益相关者模型。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和道德责任与慈善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亦可称之为企业责任(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道德责任,更明确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在企业道德责任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问题受到管理者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引导和管制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理论,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压力和制度压力对企业环境责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伦理领导对利益相关者压力、制度压力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利他性价值观和绿色创新正向调节了伦理领导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管理者对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融合,提升企业声誉和竞争力,可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对企业进行环境责任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维度阐释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的思想观念,更是一种对人的关心、爱护的行为,强调心理动机和行为结果上对人的关爱。儒家德性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仁爱",是一种以角色为基础的伦理,表现为"父子有仁,君臣有义,夫妻有别"等道德原则,主张"爱人"到"推己及人"。由此,关怀伦理在儒家伦理中体现为对个体、家庭和国家的关怀,"修身、齐家、治国"是其关怀路径,这对当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伦理管理是企业伦理的践行机制,是指企业在把握了伦理价值观后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行为,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它是文化管理的核心和文化管理的具体化,也是当今企业界推崇的一种公司治理方式。其特点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中心,以道德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把企业道德建设作为管理中心工作。具体步骤是:进行伦理决策——从源头上进行伦理管理;制订伦理准则——使伦理管理有章可循;建立操作机制——实现伦理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观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理等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企业的所有权理应谐社会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启示是:企业必须竭尽全力为各利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益相关者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基于以上认识,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为,企业是一个由股东、债权人、经理、雇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一种工具,也不应该只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所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体,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一、企业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业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的资源,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各自根据“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是的利益都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际上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其他各方的利益就而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对股东负有一种信托责任,其一切行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这个契约组织就会被破坏,整个企业的为都必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股东利益最经济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最终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可能受大化而努力。然而,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主要有基于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两种观点;它们是建立在企业这一单一财务主体之上。但是随着利益相关者财务论的发展,财务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种以单一财务主体建立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不同需要,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也应发生变化。如果仅将企业债务或企业资金运动来反映财务风险,显然没有将企业债务或企业资金运动对企业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这样就会对财务风险的程度做出错误判断,制定的措施也缺乏针对性。因此,本文基于"共同所有权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利益相关者财务论"对财务的分层体系为逻辑起点,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企业既要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还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者维护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企业应在利益与道德之间把握平衡,在遵守社会义务基础之上,培养社会响应能力并承担社会责任。三鹿集团在利益和道德中间选择了利益并无视相关利益者,因而没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宋晶 《全国商情》2007,(1):121-123
“经济人”一般被认为是有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活动主体,其“自利”的特性决定了“经济人”在客观事实上的伦理困惑,即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的二律背反性;然而,由于其面临的伦理冲突使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受到阻碍,“经济人”又不得不遵从道德的一些伦理规则。“经济人”的伦理困惑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经济与伦理相联姻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外部的政府行为两个角度出发来考察广东省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273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企业现金流的多寡没有显著关系,但企业形象、企业慈善决策机制、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民营企业是否进行慈善捐赠有显著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应结合其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开展战略性慈善捐赠,这是关乎其健康持续成长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其动机可能出于道德行为的考虑,也可能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考虑。对此,文章从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出发,实证分析我国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表现,从而掲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真正目的。这不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治理企业不道德行为也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过程 文章选择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2516家企业,共计16154个研究样本,来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经扩展研究还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性的增加,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公司治理和行为经济学理论发展趋势为导向,在提出自我价值负载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代理人自我价值负载的行为公司治理理论,并运用行为经济学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代理人无法理性化其自我价值负载,理性的公司治理代理人也难以摆脱自我价值负载对其行为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有效市场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的上市公司监管,着眼于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改善信息不对称来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现实资本市场的运行表明,投资者与公司经理人都可能存在非理性行为。非理性市场上的公司融资不能自动地带来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基于市场非理性假设,构建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模型,并对上市公司监管提出了若干框架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MM定理诞生以来,理论界对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而后随着不对称信息理论、企业前沿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资本结构理论与之交融发展,呈现为蓬勃、庞杂的理论演变态势。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演变历程表明:合理的资本结构是提高公司价值的内在基础,完善的市场环境是提高公司价值的外部条件;全面、准确地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必须将股权和债权结合起来,同时考察公司现有资本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变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理论是目前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主流分析框架,也是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以代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探析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公司治理在根本上就是对代理问题的治理;而现金股利能够缓解代理冲突,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现金股利与公司治理的有效结合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上的商誉是指商主体拥有的,以营业之整体为载体,能够为其带来超额利润收益的不可确指的无形财产。在资本经营观与公司契约观下,商誉作为股东的一种出资形式具有充足的正当性,其在适格性上的某些缺失只能成为立法上对其予以补足的根据而非禁止的根据。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商誉出资的特殊性及其风险,并从为公司契约提供合同范本与漏洞弥补的立场出发,寻求对其风险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深化,经理管理防御对于解释企业现实投资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经理管理防御假说的提出、以及与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关系等研究成果的有机梳理,归纳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a simulated business-to-business sales context to examine five individual moral philosophies (true altruists, true egoists, realistic altruists, tit-for-tats, and realistic egoists). The si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Iterative Prisoner’s Dilemma and its associated payoffs, employing computer-generated sales agents that represent different companies and industries. The ag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cross 1,000 rounds, and interacted with exchange partners according to the moral philosophies noted. In some cases, various corporate cultures were added to determine their impact on the evolution and final mix of philosophical orientations of agents within firms.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behavior on the long-term financial success of companies as well as the larger industries in which they particip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