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201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项目开展四年来的第四份研究成果。今年的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包含了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评估、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三个部分。其中,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是今年新增的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财政透明度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但是,分省份(部门)、分项目、分年度观察透明度状况可以发现,一是省际(部门)之间、项目之间的透明度状况有较大差异,分年度观察的透明度状况也有一定的变化;二是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的趋势是向好的。  相似文献   

2.
2013年的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包含了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评估与省级政府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三部分。其中,省级政府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是今年的新增内容。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财政透明度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省际(部门)间的透明度差距依然很大;此外,分项目考察的透明度差异较大,总额信息、功能分类信息项目的透明度状况相对较好,明细信息、经济分类信息项目的透明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2010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的主要内容,该报告是一份动态反映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状况的系列研究报告,它采用一种简明而又不失真实的方法描述了中国省级财政信息的公开状况。这份报告在以往省级财政信息公开状况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对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公开状况的评估这样一个专题,意图揭示公众所关注的行政单位行政收支信息的公开现状,为客观反映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状况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河北省十一个地级市的地方财政透明度指数,分析了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财政透明度评价得分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各市财政透明度质量较低、财政透明度评价得分缺乏稳定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法治建设的推进、政府的主动性、地方对外公开信息的自由裁决度等为河北省地级市财政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尽快完善地方配套的法治建设、强化地方主政者的绩效激励机制、重视媒体及网络建设、推进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财政透明是改善财政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财政透明度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会计体系的技术支撑。本文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影响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组织特征等环境因素,总结归纳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有利环境因素与组织障碍。  相似文献   

6.
财政透明是改善财政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财政透明度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会计体系的技术支撑。本文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影响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组织特征等环境因素,总结归纳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有利环境因素与组织障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我国2006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财政透明度对腐败程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财政透明度与腐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腐败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是中国构建现代政府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中国预算透明度研究主要关注预算信息的透明化问题,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原则,从而在推动预算民主化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认为:研究预算透明度问题不能就预算论预算,应该在把握预算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从整个财政体制的角度系统性地加以研究,提出提高预算透明度就是要把预算规则透明化的观点,并建议应该从构建一般预算和专项预算制度入手来规范政府相机抉择的财政活动。  相似文献   

9.
增强财政透明度的政府会计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公共治理模式中,增加财政透明度,苹除“暗箱操作”,已成为各国政府治理的发展潮流。虽然在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中,财政透明度的增加和“暗箱操作”的减少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从绝对水平以及国际间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财政透明度还比较低,为此,探讨当前我国提升财政透明度的可行之路成为紧跟政府公共治理潮流并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论述了会计信息在财政透明度中的作用以及从会计角度如何增强财政透明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透明度制度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是个强大的实体,它总是有办法单方面改变主意并将其变化后的政策付诸实施。如果能够建立各种规则和机制,使政府能够令人信服地做出承诺,对于推动我国财政透明度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财政立宪出发,以宪法作为保证财政透明度的根本准则,从信息披露的对象、范围、内容、具体程度来设计财政责任法,据以推动我国财政透明度进程。  相似文献   

11.
财政透明度是透明度问题在公共财政领域中的延伸,也是中国财政管理改革的新视角.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各国建立良好的财政管理体制,并且认为提高财政透明度是改善公共财政管理的关键之一.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我国需要对其制定的规则予以积极地关注.为了改变我国财政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制度和技术缺陷,参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建立一套可行的财政透明度制度框架便成为我国财政管理优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研究项目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2006年度的财政信息向公众公开的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项目组设计了113项财政信息,通过网上搜索、公开出版物检索和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中请三种途径了解这些财政信息的公开情况。结合政府部门对信息申请回复的态度与责任心,项目组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综合评分。评分结果显示我国目前财政透明度状况不容乐观,政府财政信息主动公开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为此,要求政府转变保密思维,切实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同时,要根本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财政公开透明是预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信息是权力的来源,具有信息优势的主体掌握着实际有效的权力,公众只有拥有充分的信息才能有效约束政府行为,保障自己的权利。当前,我国的财政信息披露格局以政府部门、立法机关的决策为导向,对公众的信息需求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表明“自上而下”的财政透明度推动进程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应结合“自下而上”的推动来实现。当财政透明的思想成为公众的共识、习惯甚至是文化时,就能在根本上产生财政透明度的推动力量,更有效地推动我国财政透明度进程。  相似文献   

14.
向公众充分披露财政信息是政府进行财政透明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有向公众披露财政信息的义务,但信息的价值又导致了政府隐瞒信息的激励;另一方面,公众和政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又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质量。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政府财政信息披露的分析,揭示了政府向公众披露财政信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税感过重”问题是我国当前税收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会导致公民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下降、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同时也会导致某些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分析原因,税率、税制复杂性、财政透明度、税收的超高速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都是影响公民纳税人税感的重要因素.应逐步完善税收制度与税务代理制度;完善我国财政透明度;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税率、宽税基;保持税收的稳定、可持续增长;稳定物价、避免财政拖累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在使用Ordered Probit等计量模型分析后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具体表现在:(1)财政透明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透明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2)财政支出分权、民生类支出显著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并且其交互项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抑制了两者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3)宏观税收负担率与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宏观税负的高低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准,其合理程度取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建设比重偏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偏低、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等问题。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进行战略性调整,着力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公共财政,具体改革思路是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重新界定政府支出范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遵循公共财政的基本功能,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以及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公共财政,以此确定合理的、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农民增收,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连续七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一号文件"以其导向的鲜明性和权威性,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农民增收的艰难性要求"一号文件"寻求制度突破,实现财税制度、农产品价格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透明度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上违背透明度原则,频繁披露虚假信息等财务欺诈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并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改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加强透明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透明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影响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因素,提出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