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适应农村改革热潮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必然要求。对晋城市赵庄村等46个乡村230名农户,进行为期28天的实地调研。调研发现,晋城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流转程序不规范、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积极性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就是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形式。在新的时期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樊永强  李洁 《农业经济》2023,(2):109-110
农村土地问题本质上就是土地经营权的确立与流转问题,土地经营权的有益流转有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在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加速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经营权管理风险、流转风险以及土地经营风险等。为了厘清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风险,文章分析了造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的几方面因素,指出了当前的主要风险,进一步从法律视角给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现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市场体系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全还存在着诸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被侵犯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过程中尊重和维护承包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地位,保障承包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利益;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定价问题;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辽宁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时有发生,但是流转的规模并不大,2009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试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流转,流转规模有所扩大.在流转形式上,以转让、出租为主;在流转方向上,主要流入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着流转范围小、流转期限短、土地流转用途单一、管理和服务落后以及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程度低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识、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中介组织、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试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政策: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土地使用权归农民。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家庭承包基础上,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和转让,即农村土地资产的配置过程。只有建立灵活有效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才能使土地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同其它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本文试就农村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中山市土地流转的发展及特点分析,总结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而提出的长期性政策,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关系到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本质是让渡土地的使用价值。当前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在土地要素活力、土地流转主体、商业资本注入、农民土地思想以及土地流转利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开展。因此,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转移,在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和兴起的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此过程中、土地的流转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并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鉴于此、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土地转让经营权的有效、合理流转。在增加农民的收入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有序的发展。让农村土地走上健康、合理的持续发展道路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近几年,由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土地经营收益不高,加上地方政府的直接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如沿海发达地区耕地流转已达到10%。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土地流转缺乏一些相应的法律规范,转让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农民处于“两栖”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3月1日才正式实施,因此在这之前农村土地流转带有明显的自发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实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梳理现实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应在允许进入流通领域放开流转,因势利导,依法管理,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立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取得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新突破,从而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活跃农村金融,进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我国1998~2016年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及成效,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我国1998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就,以此探讨未来的改革方向.[结果]将我国1998~2016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分为3个阶段: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阶段,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阶段,以及允许土地经营权抵押、 实行三权分置阶段,并总结各个阶段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及学术界的观点;分析改革成效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得到法律保护、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到长远发展、 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探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三向发展、"三权分置".[结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国有化,是我国在现有制度基础上最现实的选择.中央提出"三权分置"是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土地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新形势下协调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这一举措必将使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土地取得方式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移民法律政策及移民安置实践经验,为农村水库移民安置解决承包地问题提供新途径.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根据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两者的各自特点及相结合的需要,设计出“移民-农村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国家-移民”两种土地流转模式.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和水库移民安置相结合,能够实现国家、业主、移民、农村大学生四方利益共赢;同时该模式可以避免我国现有土地调整、土地开发等方式解决移民土地问题的弊端,实现大学生承包地与移民之间的有效配置,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呈现目前国内外土地市场的研究进展,总结研究重点并进行国内外比较,把握国内外研究的方向和差异。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外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依靠国家理论和制度安排来提高土地市场运行效率,国内学者则较多分析市场中价格表现和参与主体行为,以及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系;中国农村土地市场问题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尤其是产权学派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国内外土地制度研究都关注土地产权、土地征收以及政府行为等主题,但选题角度有所差异。研究结论:(1)未来土地市场研究的重点可能有:农村建设用地供应的激励相容治理结构,从风险偏误、逆向选择、前景理论和心理核算等方面研究农地流转中微观主体的行为,以及应用委托—代理等博弈论模型研究政府供地行为和土地财政问题。(2)未来土地制度研究的重点可能是: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征地制度、土地立法和执法、土地流转、确权颁证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评估。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是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所有权的缺陷和农民对地权认识的模糊性阻碍了农地的流转。地权稳定性可以增加农民对农地的需求和投入,土地调整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选举产生的乡村干部可以满足农民对农地流转的意愿,而乡村干部的决策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之分析,探讨流转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必须要有全国性的法律予以回应。研究结论:合法化、民主化和市场化是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地矛盾日渐尖锐,耕地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以上背景,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落实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的稳定与繁荣。[方法]因此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从正、负面相关机制对其流转有关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运用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简要阐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式、相关政策等流转现状,详细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动因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流转过程中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问题。[结果]得出只有充分了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其中不仅包括政策的刺激、周边环境的影响、经济利益的诱导等正面促进因素,还包括产权的不清晰和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阻碍因素。[结论]并从各个主体的利益出发,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达到主体间利益的均衡才能促使流转有序顺利地进行,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农地流转为前提。以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为对象,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文化水平、搬迁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细碎化程度及土地流转经历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水平越高、搬迁意愿越强烈、家庭劳动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越强烈:土地细碎化程度是农地流转的一个限制因素;已有过农地流转经历的农户,越愿意进行农地流转;②研究区农地流转意愿较强,有52%的农户期待农地流转,需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系统阐述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新思路,以期为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我国目前土地流转的模式、面积、速度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目前的发展趋势,寻求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结果]2007~201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在稳步上升中,从2007的0.042亿hm~2增长到了2014的0.269亿hm~2,翻了6倍多。2007年约为424.8万hm~2,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截止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 686.7万hm~2,比2013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3年提高4.7个百分点。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逐年减小,从2007~2008年的0.031亿hm~2减少到2009~2010年的0.025亿hm~2;2011~2014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变化呈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0~2011年的0.027亿hm~2增加到2013~2014年的0.042亿hm~2。2007~2010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73.8%急速下降到25%;从2010年开始,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年际增幅趋于稳定,保持在21%左右,上下浮动不大。[结论]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和进程逐渐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流转形式多样化并存协调发展。国内土地流转面积表现出渐趋增加的态势,年际增幅趋于稳定,规模运营表现出攀升趋势。由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形势的改善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流转进程进一步得到推动和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