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村庄“留白”用地选取研究——以天津市洪水庄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天津市洪水庄村为例,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留白”用地的选取方法。 研究方法:“反规划”理论、适宜性评价与村庄“留白”用地选取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留白”用地最适宜地块 面积共 1.26 hm2,占备选地块总面积的 2.45%,位于村域西南部;较适宜地块面积共 33.12 hm2,占备选地块总面积的 64.44%,其中有 15.43 hm2 位于村域南部,17.69 hm2 位于村域北部;较不适宜地块面积共 17.02 hm2,占备选地块总面积 的 33.11%,位于村域北部;(2)构建的村庄“留白”用地选取模型既满足刚弹性结合的要求,又提高了选取效率,同时将 适宜性结果定量表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适用性。研究结论:“反规划”理论提出的逆向规划思路对于村庄“留白” 用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运用村庄“留白”用地模型选取的“留白”用地结果较为合理,为村庄“留白”用 地的选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农村产业的发展将面临诸多新要求,既要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又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治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应立足于产业基础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制定与区域相匹配的产业发展策略,促进农村产业快速腾飞。文章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展开论述,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新要求,基于实践的层面,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指标,新增建设用地分解结果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依据云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和建设用地利用等现状,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选取GDP、人均建设用地等8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对云南省各州(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配,并结合新时期国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从土地利用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变革,明晰国土空间规划的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和实施要求,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要着力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在规划体系建设中处理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把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作为新时代规划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空间规划基本理论、基础性方法和前沿性方法研究,创新规划实施的行政、法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产物,既要继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在内的原有空间规划的优点,也要注意克服其不足,根据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在规划观念、规划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构性变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非对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必要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其核心是以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来合理安排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配置.文章分析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方法,探讨了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的耦合协调特征,探讨建设用地双控实施路径及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2007—2017年河南省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6.68×104 hm2,各地市建设用地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建设用地强度不断提升,各地市建设用地强度差距明显。(2)河南省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耦合度较高,2007—2017年间部分地市出现波动;协调度水平整体较低,呈现南北分异特征,协调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3)基于建设用地耦合协调度,结合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特征,将河南省划分为四类双控分区,并提出针对性、差异化的管控策略,为建设用地双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协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弥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简称"两规")协调定量评价研究的不足,深入分析"两规"的协调机制。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特尔菲法(Delphi)和关联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两规"协调评价的目的和思路,在进行"两规"单项实施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两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提出评价方法,同时分析"两规"协调途径。研究结论:"两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执行指标和效果指标层,共计23个指标,"两规"各自实施评价合格程度、"两规"协调发展程度均可分为5类,建议逐步完善规划体制,加强城乡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的协作,做好用地分类、建成区范围、人口预测和规划指标等数据的核实和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系统探讨和研究联邦德国空间规划.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的法律环境出发,系统地解析德国空间规划的内容体系.介绍德国空间规划、联邦州规划、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出德国空间规划的特点.研究结论:规划应该根据空间特点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框架的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中国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空间规划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以及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其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空间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建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的时代演替,阐述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的迫切性,提出新时代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为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 空间规划及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先后经历从生产力布局为引导,到以城市发展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布局需求,再到以 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国土空间格局重构;(2)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发展面临学科类型的分支性现实与综合性需求、 学科发展的继承性现状与创新性需求、学科支撑的部门性特征与战略性需求三方面矛盾需要协调;(3)海外国土空间 规划学科具有差异化发展、注重引导学科自治、服务社会需求以及重视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结论:构建“1+X”互为 补充的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学科群体系;打造“专才 + 通才”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新型知识体系;推进“大学教育 + 行业 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新型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系统论思想指导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和改革方向。研究方法:系统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理论研究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借鉴空间规划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深入分析了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存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原则和方向,最后探讨和设计了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整合后的总体框架。研究结论:运用系统论思想可以科学构建中国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信息技术在审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效果、推演空间政策实施后影响、权衡空间规则兼容性中的作用,搭建国土空间规划刚性与弹性协同路径,为解决空间利用的效率提升、关联要素的关系协调、利益主体间包容性规则构建问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全领域、全过程中涉及的刚性和弹性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化技术为实现两者的协同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和高效的量化手段;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需要在空间大数据驱动下,精准评估并动态调整国土空间规划要素空间格局。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与弹性协同,需要通过集成多源时空数据监测与动态调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利用情景模拟技术梳理与系统衔接国土空间多重关系、建构信息共享接口协调与兼容联动国土空间多元功能三条信息化实现路径实现,以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性、适应性及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空间治理现代化下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导向——基于国土空间治理重点问题系列研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规划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转型挑战与改革导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是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重塑,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需求,更是当前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2)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体制、制度和认知根源。(3)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面临的转型挑战为:规划理念向"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转变、战略地位向"宏观指导"与"战略引领"转变、结构体系向"整体布局"与"分级管理"转变。研究结论: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具备战略性和管控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等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亟需妥善解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规程标准体系制定、学科建设和理论方法体系支撑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出发点不同,规划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导致规划实施不力,国土资源利用效益低下。通过对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的、规划分类、规划内容的对比分析,指出规划的多重管理是规划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当前应当顺时应势建立国土资源规划空间体系,从法规体系、管理体系、编制体系等3方面入手,树立空间规划的法律权威,在规划内容上相互衔接,在管理上职责明晰,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保证空间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基本农田和煤炭开采分别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文章分析了煤炭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的矛盾,针对制约煤炭资源开发与基本农田保护协调发展的因子提出煤炭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协调规划的理念,并从理论基础和规划要点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大开发和数字国土的背景下,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依托MAPGIS软件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方面的优势,按照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具体要求,阐明了基于MAGIS平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查与建库分析的方法、流程及其特点.体现了该方法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简单易行、动态快速的优良特征,对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展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最后,探讨了该方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和扩展,为进一步开展国土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