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山西省碳排放绩效及区域分布特征,并提出碳减排政策。通过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系统聚类法等研究方法,结果显示太原市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明显,长治、晋城和吕梁的碳排放受产业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较大,运城和临汾更多受科技水平的影响,其他地级市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山西省应根据各地区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制定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来的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变化情况,本文采用IPCC法测算2000~2020年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值,基于Kaya理论采用LMDI模型分析造成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总量研究区间内不断攀升,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程度仍在上涨,电力消费碳排放是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主要构成。针对我国国情和发展趋势,提出居民消费直接碳排放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碳税政策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收入分配效应的经济学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开征碳税对环境具有减排节能影响,具体效果决定于碳税的税率高低、征收方式、征收对象差异;第二,开征碳税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将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第三,碳税政策对收入分配具有累退效应。中国学者对碳税政策的影响研究取得一些进展,但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在开征碳税对居民生活减排的影响研究较少;现有文献假定碳税政策不能进行价格传导与实际情况不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5.
立足我国当前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状况,从碳排放权市场的规模与价格角度,分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样本,基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相关数据,结合广州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不同产业的GDP增长率与当年碳排放权分配制度是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厘清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5-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省份历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而分析技术进步与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碳排放总量和单位面积碳排放有正向影响,对单位产量碳排放有负向影响;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灌溉条件的改善对碳排放总量有负向影响,对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经营规模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圆圆 《山西农经》2022,(21):129-131+135
完善我国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提高农业碳排放总量核算的质量是构建市场化路径和高效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要求,社会资本参与的市场化路径是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目标层级。现有研究鲜有从市场化路径角度对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碳排放核算现状,不仅从碳排放统计数据、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核算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碳排放市场化作为层级目标,建议在完善基层层级、中间层级的同时,进一步通过提高农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市场化举措,完善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是我国农村碳排放量的急剧上升。本文测算了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碳源的碳排放量,并讨论了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养殖业的碳排放量最高但也最具减排潜力,应成为未来农村减排的重点;能源消耗因源于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需要密切关注;农村房屋修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此过程中的拆除部分则需从减排视角进行重新解释。针对不同碳源的区域特点以及未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趋势,本文建议将科技进步作为农村碳减排的引擎并结合管理创新及政策引导,在既保证农业生产又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为“双碳”目标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世界将目光逐渐转向自然环境保护,因此减少碳排放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内学者关于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及其计量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本文就我国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及其计量的研究情况进行论述,并提出未来我国碳排放权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以沪深A股碳密集型行业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绿色创新为视角,对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权价格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碳排放权价格与绿色创新正相关,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价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自然灾害的频发,气候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而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气候变化也逐渐成为公认的事实。各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必然面临巨大的气候变化挑战。纵观世界范围,当前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不外乎分为两类:排放额的控制及排放物价格的控制。前者主要表现为建立碳排放市场发展碳排放交易体系;而后者主要表现为碳税的征收。在理论上,碳税通过发挥其控制和激励两大功能,通过经济手段减少CO2的排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同时也必须考虑如何降低征收成本,加强监管力度以及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文章在学习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碳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碳税政策的理论基础、执行过程以及税收收入的分配状况,并分析该政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2.
张苗  吴萌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3):96-10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为制定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构建法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农地非农化、土地出让市场化和土地开发强度是作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有效观测变量,我国省际层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总效应表现为土地利用水平提升1个单位,将促进碳排放增加0.159个标准单位,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2)土地利用通过城市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条路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其中,通过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表现为促进效应,影响大小分别为0.173和0.058个标准单位,通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表现为抑制效应,影响大小为0.101个标准单位。研究结论:建立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是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一项可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通过国土空间优化、生态红线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等手段减少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控土地利用方式、规模、强度、结构等减少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间接促进影响,激发土地利用的正向连锁效应。  相似文献   

13.
碳交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主要的交易项目,是全球碳交易市场最大的排放权输出国。然而我国碳交易的价格持续走低,远远低于国际碳交易的价格,使得交易利润被大幅度压缩,阻碍了我国碳交易的顺利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管理四个方面,选取对中国碳交易价格有影响的19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从而找出影响我国碳交易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得出排在前五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欧盟配额数量、各国的实际排放量、国际制度的变化、交易成本和碳信用的认证标准。根据碳交易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促进我国碳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4.
面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切实的行动,其中包括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体系。研究首先对碳交易体系的国外研究作了简要概述,然后梳理了以欧盟碳交易体系为首的10个国外碳交易体系和中国7个省市的碳交易试点的实践。研究最后对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几点思考,强调了数据的科学监测和林业碳汇在中国碳交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森林碳生产的激励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指出森林碳生产的激励原因在其经济属性,包括公共物品特性与生产的正外部性;运用供求曲线对森林碳生产进行经济解释;论证了产权制度安排与碳价格给付的森林碳生产激励办法;指出产权制度安排激励办法的现实困难,提出尽快开征碳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气候环境会议之一,其关注的重点是参与国的碳排放谈判和碳限制。基于博弈的思想,构建出一个气候大会碳排放谈判的博弈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采用中国的相关数据来解释目前的谈判现状。结果发现,这一模型符合IPCC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其次根据对比结果可知,中国目前在碳排放博弈中尚未完全掌握主导权。建议中国在全球碳排放谈判中要坚持以单位GDP碳排放作为减排指标,同时动态调整减排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经济》2020,(1):1-4,10
林业碳汇是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生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瑞典、挪威等国日益重视碳汇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健全林业碳汇市场势在必行。通过总结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当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以期为管理者调整供求关系、稳定价格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林业碳汇项目早日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森林碳生产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主要构成要素,从森林碳生产函数出发,从要素价格、要素之间的替代性、要素环境等3个方面研究了森林碳生产的要素流动机理,提出通过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碳生产认知、完善森林碳生产土地要素管理、保障森林碳生产资金投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5个方面来保障要素合理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n existing carbon tax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pplying uniformly to all fossil fuels combusted within its borders, the 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 unilaterally introduced a carbon tax on July 1, 2008. In 2012, the province granted an exemption from the tax to certain agricultural sectors. Using commodity‐specific trade flows and exploiting cross‐provincial and intertemporal variation, we find little evidence that the carbon tax is associated with any meaningful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trade despite the sector being singled out as “at risk”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t compelling evidence to support exempting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from the tax. Discussion of potential policy remedies to address the tax's potential effects on firm profi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