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碳排放权交易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政策为减缓气候变暖作出了贡献,但是受造林再造林项目规则的限制,这些森林资源的碳汇并不能进行交易,为了使森林恢复、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结合起来,同时保证中国的经济安全及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建议在国内成立一个自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通过交易机制的设计,促进更广义的森林资源进入交易框架。  相似文献   

2.
随着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以沪深A股碳密集型行业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以绿色创新为视角,对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权价格与企业价值负相关,碳排放权价格与绿色创新正相关,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价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3.
张苗  吴萌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3):96-103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为制定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构建法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农地非农化、土地出让市场化和土地开发强度是作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有效观测变量,我国省际层面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总效应表现为土地利用水平提升1个单位,将促进碳排放增加0.159个标准单位,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2)土地利用通过城市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条路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其中,通过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表现为促进效应,影响大小分别为0.173和0.058个标准单位,通过产业结构对碳排放表现为抑制效应,影响大小为0.101个标准单位。研究结论:建立土地调控碳减排政策体系是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一项可行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通过国土空间优化、生态红线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等手段减少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可通过调控土地利用方式、规模、强度、结构等减少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间接促进影响,激发土地利用的正向连锁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加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尚不够完善.为了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接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加快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市场运行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对比我国与国际间碳排放交易制度在会计计量模式、机制和计量属性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出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碳...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背景下,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能否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制造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实现我国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绿色技术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和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进行异质性检验后发现碳交易对民营企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清洁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系统考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绿色转型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2006—2020年,我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撑。(2)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短期滞后性,总体呈现出波动特征。在试点范围扩大过程中,该影响具有明显的推广效应。(3)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4)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城市区位、规模以及类型的异质性,表现为该效应在中西部、大规模以及资源型城市中发挥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扎实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持续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实施方案,赋能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并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二阶段因素分解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拐点,经济发展是带动江苏省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贡献份额都呈现"倒U型"曲线。江苏能否顺利越过该拐点,则取决于包括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9.
经济增长新常态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河北省年度相关数据,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碳排放、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及降低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明显。同时发现,依靠导致碳排放强度高的粗放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仅仅表现在短期,长期而言不利于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经济》2021,(3):121-124
使用Eviews10与SPSS26软件,选取福建碳排放权市场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RIMA模型,对福建碳排放权市场价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RIMA(2,1,1)的拟合效果较好,并且能够有效刻画福建碳排放权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一直高涨。石油作为一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经济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石油价格上涨通过影响消费、投资和出口最终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冲击。我国应对石油价格上涨的对策主要是从稳定石油的正常供给和稳定石油需求两方面入手,建立并实行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和开放石油期货市场应成为我国近期的两大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KAYA模型,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0年来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三个因素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量基本为正向影响,单位GDP能源强度则主要为负向影响;经济发展和单位GDP能源强度是影响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数量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对碳排放影响较低。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环境政策调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等建议,以减少林区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STIRPAT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口总量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呈负向影响,弹性系数依次为-1.40、1.61、9.23。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的增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第三产业占总产业的比重越高,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江苏省应提高经济与科技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对武汉南湖景观的存在对其周边住宅价值的影响作用进行定量化的分析。研究方法:特征价格法。研究结果:在南湖周边700 m的范围内,住宅到南湖的距离每减少100 m可为其带来5.65%的增值,即315.41元/m2(以亿房网上公布的南湖板块住宅房地产均价5582.53元/m2计算)。研究结论:(1) 景观的存在确实会对周边住宅的价值带来正的影响;(2)采用特征价格法能很好地将景观对住宅价值的影响作用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验证杭州市区内各类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并定量评估教育设施的资本化效应程度。研究方法:特征价格法。研究结果: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的资本化效应。小学和初中存在显著的学区效应,小学质量、初中质量每上升1个等级,将给其学区内的住宅价格带来2.3%或2.6%的增幅。幼儿园、高中和大学则通过可达性提高了周边住宅的价格,小区1 km 范围内每增加一所幼儿园,住宅总价上升0.1%;处于高中或大学1 km 范围内,住宅总价分别上升1.8%和2.1%。研究结论:证实了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的正向影响,购房者和投资者愿意为教育质量或可达性支付附加价格。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考察政府不同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的影响效应,为完善农地生产要素配置及优化农地市场内外环境等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 Binary 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当前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本应反映承包地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由土地要素投入产出品的边际收益价值所决定;但受市场机制不完善、乡土伦理规范等多重影响,农地实际流转价格与要素价格间产生差异,表现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2)政府不同的干预行为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扭曲产生差异化效应。政府主导流转的直接干预模式会引起流转价格的高价扭曲,而通过构建流转交易平台、提供补贴等政策间接干预会缓解流转价格的低价扭曲。(3)对土地的经济诉求和保障诉求是造成流转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形成应交予市场,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造成价格的人为扭曲,可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或补贴政策来间接培育优化农地市场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化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都对碳排放效应有着显著的反向减缓作用;(2)1998-2011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906个单位;土地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528个单位。研究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来减缓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北京市作为实证案例,基于多源数据探究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对大城市租金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结合空间权重和XGBoost算法的空间异质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SH)。研究结果:(1)居住地的就业可达性、区位条件和轨道站点可达性会对住房租金水平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2)“运动场馆”、“公园/广场”和“教育设施”等公服设施变量与住房租金水平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关联和阈值效应,而“医疗设施”和“公交车站”等公服设施变量对住房租金水平的影响较为有限。(3)此外,改进后的XGBSH模型也表现出比GWR模型和XGBoost算法更好的预测解释能力。研究结论:掌握公共服务设施要素与住房租金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以及提炼其中的关键影响要素,有助于从公共服务供需的视角理解城市空间结构,使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大城市租赁住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刻画、分析土地价格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本地与溢出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城市之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负向互动影响,城市间的产业转型升级并未出现协同演进,相反,演变过程呈现出类似“零和博弈”的特点。(2)总体层面上,土地价格的提升推动了本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抑制了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演进。(3)分用途层面上,商服、住宅用地价格的提升未能有效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本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但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论:政策工具层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可以适度提升其工业用地价格;对于较高的城市,则可以降低其商住用地价格,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安排层面,应通过财税、政绩考核、土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联动改革,减轻土地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