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实施了一些促进R&D投资自由化的政策,但投资者仍面临遭遇投资壁垒、歧视性待遇以及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成为市场准入的壁垒,更可能导致国际摩擦的产生。在R&D投资规模日趋增大的经济环境下,探讨多边投资协定的R&D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和崛起,吸收外资量与日俱增,世界各国加大对印度的投资,但是目前印度仍存在大量的投资壁垒,阻碍外国直接投资的顺利进入,主要从印度存在的投资壁垒的现状及印度投资壁垒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印度的显性壁垒在逐渐减少,隐形壁垒在逐渐增加.各国可以通过完善投资法和建立投资调查保险制度等进一步应对印度投资壁垒,使世界各国在印度更好的投资,实现投资的便利化.  相似文献   

3.
孙黎 《经济视角》2013,(10):54-58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经历了跃升式的发展,然而受全球经济形势,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影响,中国企业在跨越了贸易壁垒后,受阻于各国日益加强的投资壁垒,加之中国企业尚未对此做出充分准备,导致其海外投资面临重重困境。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遭遇到的美国、欧盟、俄罗斯和巴西设置的投资壁垒,总结了现阶段投资壁垒的类型,包括国家经济安全、公司治理结构、社会责任、市场准入和不公平竞争五种壁垒,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本流动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一体化了。跨国投资方面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了这种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好几十年里,很多国家曾经构建壁垒以阻碍国际投资,但是今天,大多数国r家已经认识到,国际投资意味着新的就业机会的产生、新工厂的建立以及领先技术的掌握。因此,各国政府已经卸掉了以前戴在国际投资流动脚上的镣铐。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包括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的国家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中国的直接投资在拉美的地位等.另外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与中拉贸易之间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对贸易产生促进作用.中国在对拉美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投资国家分布不均匀、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美国因素的影响和拉美国家投资环境限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磊 《时代经贸》2007,5(12):124-125
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对于多边投资的立法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进行对多边投资立法的进行尝试,在这在其中以OECD的MAI协议影响最大,本文对MAI协议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并对未来多边投资立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投资壁垒对我国的"走出去"战略中的海外并购构成了巨大障碍。本文对目前各国所存在的新的典型海外并购投资壁垒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壁垒、公共目的审查壁垒、主权财富基金壁垒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壁垒进行了逐一分析,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可持续发展,从国际法与国内层面的两个视角,提出了进行规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詹政  王铁山 《经济纵横》2008,(3):113-115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赴美国投资遭遇美国的投资安全壁垒,但最终打破了壁垒。日本企业当年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磊 《时代经贸》2007,5(12X):124-125
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对于多边投资的立法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国际组织也开始进行对多边投资立法的进行尝试,在这在其中以OECD的MAI协议影响最大,本文对MAI协议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并对未来多边投资立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际投资保护是指东道国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设置障碍和壁垒刻意限制外资企业发展的行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并对我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以海外子公司绩效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能否有效应对国际投资保护.研究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不仅能直接增加海外子公司绩效,还能间接应对国际投资保护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不利影响,在使用企业涉诉案件作为社会责任的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能有效应对国际投资保护,但非国有企业则不具有此效应;企业社会责任提升有助于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子公司应对国际投资保护,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则不具有此效应.(3)社会责任提升应对国际投资保护的传导机制是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数量和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因此,政府部门和跨国企业在海外子公司管理实践中均应重视并强化实施社会责任战略,以有效应对国际投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产能过剩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英  曹海霞 《经济问题》2007,(9):32-34,71
当前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以及金融信贷体制改革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遏制过度投资与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2.
曾庆乐 《经济论坛》1995,(18):13-14
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新特点 国际直接投资格局自90年代开始,由于受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因素的影响及80年代国际投资趋势的惯性作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方向格局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为了分散和转移风险,国际直接投资战线纷纷缩短,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方向上普遍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偏  相似文献   

13.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投资方案,是在投资决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国际投资,由于投资额较大,风险因素多,使用期限较长,影响企业盈亏的时间也长。投资一旦完成,则难以改变,即或可以实现,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投资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各可行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以将决策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陈泽锋 《经济师》2005,(6):69-69,71
国际投资惯例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学者们对此问题所涉极少,特别是对国际投资惯例中的几个基本法律问题,例如国际投资惯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法律效力及其在我国的适用、常见的几种惯例的应用等,更有待在理论上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技术-环境壁垒区分为创新性壁垒和差异性壁垒。在此基础上,利用Hotelling的线性双寡头模型分析了跨国企业为跨越进口国的差异性壁垒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进入模式选择。本文还把绿地投资的固定成本、东道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的技术差异、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以及市场竞争强度等作为影响企业选择最佳投资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绿地投资的固定成本比较低时,并购将成为企业的最佳投资模式;跨国企业较之东道国企业拥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跨国企业更愿意选择绿地投资方式;当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大,并且绿地投资对跨国企业来说是可行的,并购将成为跨国企业的最佳选择;市场竞争强度与进入方式选择之间并不呈现单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希琳 《经济》2012,(7):98-99
在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的制度红利下,今年各个行业的利好政策也不断出台.这些政策相互叠加,成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寻找投资机会的有力依据. 保险板块资源壁垒将打破 13项保险投资新政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预计不久将陆续出台.这13项保险投资新规,均向着拓宽投资品种、拓宽投资范围的方向迈进,衍生品、融资融券、境外投资、境内股权和不动产投资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创新均有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境外投资有了较大发展,到1999年底,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共有500多家,遍及世139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各国政府对外来投资不同程度的干预,政治风险问题一直是我国境外投资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属于区域性寡头垄断行业,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房地产业不存在进入壁垒,主要壁垒是资金和土地方面的,因此,企业间开始合作、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根据"哈佛学派"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即SCP框架)对河南省房地产业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经济适用房投资比例偏小.建议政府提高中低收入者福利,继续推进和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政策.  相似文献   

19.
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在日本的投资企业中,效果不好或完全失败的有30~40%是由于最初对日本市场缺乏正确估计,投资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因此,各个国家的企业愈来愈重视对投资方式的研究和选择。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已不再是以单一股权投资(合资、独资等)为主渠道方式,而是发展到以合资、独资、收买企业、非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共存的格局,这种格局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使用收买企业的投资方式90年代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由对外经贸大学卢进勇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余劲松教授等主编的《国际投资条约与协定新论》一书2007年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关注和研究国际投资领域的重要现实问题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