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收益共享是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研发外包中服务商隐性知识价值难以验证,收益共享难以实现。对此,建立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努力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模型的求解分析表明,当服务商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成本存在替代关系时,模型将回归于一般的单任务模型;当存在互补关系时,客户对显性知识的激励同样能激励隐性知识共享,且激励效果随互补性的增加而越发有效。此时,客户最优的显性知识共享激励系数与成本相关系数、隐性知识共享努力成本系数正相关,而与显性知识创造共享努力成本系数、服务商风险规避度、方差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制造企业与服务中介合作服务创新的激励机制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双方的知识共享水平、努力水平对服务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契约一旦被设定,双方的努力水平为均衡解下的努力水平;双方的努力水平、知识共享水平和服务创新质量都随着激励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激励系数的增大并不总会使制造企业收益增大,制造企业收益在激励系数临界值处达到最大值,超过临界值后会随着激励系数的增大而下降;双方的知识共享程度的增大会使服务创新质量和系统收益增大。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Shapley值的知识共享利益分配策略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共享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激励成员进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活动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合理分配知识共享利益是成功实现激励的基础。通过分析知识共享活动的特点,提出将Shapley值法应用于解决知识共享活动中各成员收益分配问题。同时考虑到成员贡献知识量对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将Shapely值法进行了修正,进一步对各成员的收益分配额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4.
基于共享途径分析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共享内涵和途径的分析,从知识共享客体、主体、手段和环境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影响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最后,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从个体视角和组织视角两个方面,探讨了促进知识共享的机制建设问题,包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组织机构变革、构建适应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加强通讯技术以及建设企业知识库等。  相似文献   

5.
张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0):128-132
回顾了励和员工公平偏好在知识共享研究领域内的进展,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建立PPA-KS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模型,讨论了公平偏好和薪酬激励在企业共享激励中的作用,并进行定性分析。同时也讨论了知识共享技术问题,将知识共享意愿细分为:知识供给意愿和知识需求意愿。研究发现,人际公平偏好是中小企业知识共享意愿的重要解释变量,相比之下,竞争导向的薪酬激励只是负面地影响知识供给,而信息技术与知识需求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诺莫网络为主导逻辑,分析了产学研主体间知识共享与知识隐匿的关系,从知识、主体和环境3个层面选取6个前因变量,用知识粘性代表知识层,主体层包括自我效能、组织自尊和元胜任力,环境层包括组织心理所有权和差序氛围,用产学研知识溢出作为近果变量。采用Projection Pursuit和多元层次回归对构建的诺莫网络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Mackinnon、Sobel检验和Multivariate Delta Method验证了多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知识共享与知识隐匿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构念,知识共享与知识隐匿在前因变量与近果变量间有多重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知识共享与企业激励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共享是企业整合知识资源的前提。管理不但应该而且能够参与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知识交易)中。企业激励制度的设计要考虑到知识分享主体和客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个体知识就是个人所掌握、拥有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本文分析指出个体知识具有异质性、高度的内隐性和更强的排他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体知识共享激励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企业"知识市场"、给予知识共享的剩余索取权、进行个体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知识共享能力以及实施企业岗位轮换和导师制等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整合与创造。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转移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创造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各创新主体的知识吸收水平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正相关;知识遗失系数、知识隐藏系数与产学研创新知识增量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知识增值、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组织设计职能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显著。在剖析组织设计职能、知识共享机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组织设计职能包括组织文化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组织评价设计和组织激励设计4个构成要素,知识共享机制则包括知识共享理念基础、知识共享结构基础、知识共享导向机制和知识共享激励机制4个构成要素。其中,组织文化设计奠定了知识共享的理念基础,解决了知识共享中的信任问题;组织结构设计奠定了知识共享的结构基础,解决了知识共享的渠道能力问题;组织评价设计强化了知识共享的导向机制,解决了知识共享的资源协调问题;而组织激励设计则强化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解决了知识共享的动机强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激励知识共享策略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的激励知识共享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本文从企业知识管理最难解决的“猫教老虎”现象出发,分析了激励知识共享应采用的策略和运行机制,构建了知识管理激励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综合考虑知识的经济特征和产业导向的准公共性,设计了基于自组织和他组织知识共享的两阶段博弈模式。第一阶段,构建基于位势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对比分析联盟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成员个体特征、联盟特征等因素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第二阶段,建立基于激励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剖析个体特征、联盟特征、联盟激励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验证。由此,构建“自组织+他组织”的两阶段知识共享策略,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日趋强化且严格的产权与专利保护对协同创新异质主体知识共享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社会属性视角,从法律、创新、外部和商品4个方面对专利和产权保护下异质主体知识属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4种属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契约-章程-信任(contract-constitute-trust, CCT)”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治理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在共享高度、广度和深度3方面的正向作用,以期抑制知识外部属性和法律属性的不利影响,改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异质主体间的信任度和知识共享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创新价值溢出的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虚拟企业的特点,采用非对称的进化复制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企业知识水平、知识的可共享度、知识转化系数等因素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探讨了虚拟企业知识活动的内在作用机制,并提出虚拟企业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应慎重选择知识共享伙伴,应注重构建先进的知识技术、提升跨文化软实力以及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了垄断市场结构中知识联盟成员组织间在共享互补知识情形下的最优分配率制定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给出了激励成员组织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最优分配率,并分析了最优分配率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知识联盟成员企业投入知识对总收益的贡献率不相同,因此知识联盟成员企业获得的收益也不相同。均衡状态下知识联盟成员企业的收益率,等于各自投入的专有技术知识对产出的贡献率,即等于其技术价格。只有当收益与成员企业的知识贡献一致时,才能达到激励知识共享、防范知识共享不足、实现联盟目标的目的,之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个体间持续的知识共享是提升组织竞争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组织内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普遍存在,倾向于组织激励和引导的知识治理可有效减少员工知识共享敌意,并进一步促进组织知识共享。基于255名企业员工调研数据,从个体感知视角,实证研究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的影响,进而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理,以及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显著阻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又能显著减少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成因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静态博弈分析的组织知识共享激励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设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126-128,167
知识共享对于组织中的个体而言,做出是否进行知识共享的决策是其对知识共享收益和付出进行比较的过程.以"知识共享参与者都是理性人"为前提构建知识共享的一般性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实施激励应注意的策略:(1)根据共享知识的难度和重要性制定激励措施;(2)建立共赢机制,培育良好的共享文化.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共享是知识密集型组织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拥有知识意味着拥有资源和权力,人们通常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知识。近年来的知识共享动机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较缺乏实证研究。同时,激励因素对知识共享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重要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在前人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知识密集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意向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在此模型中,从个体激励、社会规范、网络构型和任务依赖性4个维度探索了决定个体知识共享意向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在中国南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实证调研,检验和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20.
王维兵  刘苗 《经济论坛》2009,(1):114-116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共享,为了达到有效的知识共享,如何激励员工为了公司利益而共享自己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公司就要设计一个奖励系统来激励员工共享知识。本文运用多阶段动态决策知识来设计此奖励系统。即公司对员工进行奖励后,员工根据奖励多少和学到的新知识来决定下次共享知识的多少,从而影响组织以后的收益,组织要使其所有阶段总的收益最大化,对组织设计奖励系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