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萧三匝 《中国企业家》2013,(5):41-44,10
改革存在两种可能性,我愿意朝着一个好的可能性努力在改革开放后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吴敬琏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十年前,吴敬琏出了一本自选集,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彼时,他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是,作为中国政府的高层幕僚,参与了经济改革诸多方案的制订。十年后,他更像一个犀利的批评家,从"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到提醒人们警惕"权贵资本主义",再到断言"不改革是死路一条",这是一个颇具意味的转变。如今新的十年正在开启,83岁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中,我一直对吴敬琏先生心存敬意.一方面吴先生乃顾准学术体系最卓越的继承人,另一方面则是经常被他的众多极有建设性的声音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3.
人才开发面临“入世”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在《互联网周刊》上看到吴敬琏老师与方兴东先生的对话,挺有意思。我的观点是要给不同的声音留有空间和频道,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要意图谁去说服谁,或是统一到某种观点上,关键是要从对方的思考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我觉得吴敬琏老师的观点对我们是都会有所启发的,他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尚希 《经营者》2008,(17):8-8
无风不起浪。"吴敬琏间谍门"事件与吴敬琏的学术立场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中国泰斗级的经济学家,他主张的中国经济完全市场化,难免会触动某些集团的一己私利。  相似文献   

5.
谁需要谣言?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8,(18):24-24
吴敬琏一定是辟谣项目78岁年龄组里最矫健的选手。8月29日,从网上传出吴敬琏因涉嫌担任美国间谍而被带离调查的当天,吴敬琏随即迅速且频繁地露面于公开场合,并接受采访。除了证明自己的确行动自由,他还公开表达了对传谣者动机的疑惑,并进一步提示,谣言传播的过程也值得研究。吴轻巧地回问记者(他显然清楚,这就等于把问题抛回给了市场):“到底是什么人在传谣?”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中旬,按约定的时间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第二教学楼拜访吴敬琏先生,吴先生给了我一个半小时,之后他有一个下午的讲课。作为一位78岁的老人,他思路清晰、身体康健一天仍能进行4~6个小时的授课。  相似文献   

7.
紫辰 《企业文化》2005,(5):44-46
去年,国际管理学会向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授予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他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吴敬琏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在中国经济学界,吴敬琏德高望重,他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在吴敬琏的治学理念里,揭示事物真相的专业精神和为民立言的平民意识,就是经济学家的职业道德。基于这样的理念,他判断事情的标准是:第一,是否是真理。第二,是否有利于民族。他指出的股市中的官商勾结操纵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敬琏     
《东方企业家》2011,(6):141-141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除了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外,多年来他一直倡导对环保、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的关怀。早在2007年4月,吴敬琏在SEE.TNC生态奖(2007)颁奖典礼上就曾表示,“目前我国发展与环保的平衡点远没有到来。”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人眼里,上市之时,便是荣耀与财富之门开启之始。俞敏洪的新东方美国上市,作为中国首家教育概念股受到热捧,股价上涨强劲,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然而,他的工作与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惬意,在公司内部期望和华尔街严格的资本体系推动下,他就像一颗高速运转的行星,在学校、投资者、股东之间穿梭。听完俞老师的“诉苦”,你能感受到他的遗憾并不矫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会计师》2012,(3):17-17
82岁的吴敬琏仍然保持着对中国经济最敏锐的触觉和知识分子应有的勇气及胆量。吴敬琏多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甚至常常被误读。但他并没有退缩,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博源基金会顾问委员吴敬琏H前在博源基金会成立五周年学术论坛上呼吁,中国要从过去依靠投资变为依靠提高效率拉动经济增长,而经济转型的唯一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法制、规则基础上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吴敬琏表示,目前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分析框架是凯恩斯主义的短期经济分析框架,即将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划分为出口、投资和消费。  相似文献   

12.
赵晓 《中外管理》2005,(4):18-20
吴敬琏与龙永图之争 2005年年初,在“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上.吴敬琏教授对中国当前“片面重化工业化”的倾向提出了警告。他的结论是中国不应再走”旧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多搞研发和品牌.而不是过分依赖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08,(23):146-149
他和吴敬琏、余英时同岁(生于1930年),尽管他没听说过后两者的经济、文学理论,但他们仨都是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信徒。  相似文献   

14.
据2004年3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导: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萧灼基教授在全国政协会上当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面争论起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过热’问题”。而北京大学萧灼基教授则“针锋相对”,他发言的题目就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很好,不要轻言‘过热’》  相似文献   

15.
李佐军是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带的硕士研究生,他在校读书期间就很勤奋好学,对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等具有强烈的研究兴趣。他在硕士毕业后尽管辗转多个单位,但始终未放弃学术研究。特别是在考上博士研究生后,在导师吴敬琏研究员的精心教导下,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承担大量工作任务的同时,仍然矢志不渝地进行理论研究。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这本具有相当分量的著作。作为老师,我对学生在学术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因此欣然为本书作序。  相似文献   

16.
和平  郭磊 《企业文化》2006,(4):28-31
3月7日,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吴敬琏一头银发与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金色灯光交相映衬, 他时而翻看座位上的材料,时而望着我们,他的目光睿智而从容,那种平静,使你无法相信,昨天在政协经济组讨论会上,他还怒发冲冠,他那一句“我没有和利益集团结盟”引发轩然大波。此刻,仿佛一切都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企业文化》2002,(2):14-15
如果只评选一人作为2001年中国股市的风云人物,无疑吴敬琏将是首选。中科创业事件曝光后,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携2000年首先指出网络股充满泡沫的余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怒斥黑庄,说“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吴的“股市论”在2001年掀起轩然大波,它深刻影响了2001年的二级市场和市场监管方式。他发出的声音,往往被每一个投资细心倾听。  相似文献   

18.
在吴敬琏身上,我不但看到了一个丰满生动的生命,更目睹了几代中国人寻找经济自由的漫长轨迹,触摸到了中国变革“与生俱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制度安排重于技术演进——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掀起了自主创新的讨论热潮。有人认为自主创新主要应靠技术演进,还有人主张自主创新主要应靠制度创新。对此,人们莫衷一是,争议较大。为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 吴敬琏教授首先表示,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制度安排的作用重于技术演进自身。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创新,才能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0.
王育琨 《企业文化》2007,(10):70-71
几年前,一个企业家跟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师交流说,知道给当权者送礼获得批条不对,可是不送礼他又没法做事,因此想请吴老师给指一条明路。吴老师当时说,你去送礼是不对的,你可以好好地跟他谈谈心,大家都是为国家建设出力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